色谱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色谱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 21-1185/O6 国内刊号
  • 1000-871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色谱是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Pж(AJ) 文摘杂志(俄)、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色谱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聚焦、研究快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应用、其他信息

色谱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色谱杂志引言
我的自述(代引言)341-342

摘要:我于1930年阴历3月22日(公历4月20日)出生于原绥远省兴和县(现内蒙古兴和县),1936年为躲避战乱随家人移居原绥远省省会归绥市(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37年8月日本侵华占领归绥市,在日本统治者的铁蹄下我读到小学6年级。为了躲避日本人一天比一天厉害的血腥统治,我又随家人于1942年冬投奔在当时北平工作的姑母,当时北平的日本统治者对中国人的镇压比归绥市(当时日本人叫厚和市)要略有松动。这样,全家就在北平落户了。

色谱杂志微型述评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外囊泡分离技术研究进展343-347

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半球状囊泡.研究表明EVs存在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EVs排放的数量、种类以及内含蛋白质、脂质或RNA等构成变化与疾病密切相关.EVs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也有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拥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从复杂的体液样品中分离捕获EVs是实现基于EVs开展医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的前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EVs分离捕获仍然是采用传统分离手段,纯度低、效率差,迫切需要高效和高选择性的EVs分离手段.先进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优势,利用微流控芯片的EVs分离技术研究已成热点,本文围绕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色谱杂志专论与综述
色谱分析发展简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348-357

摘要:简要回顾了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史,厘清了某些中文文献中的不妥表述。通过分析色谱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突破,总结了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1)基础研究始终是色谱技术进步的源泉;(2)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各种色谱方法创新的驱动力;(3)学科交叉是色谱分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4)不懈坚持和勇于探索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最后对色谱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循环肿瘤细胞捕获方法的研究进展358-366

摘要: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携带着肿瘤组织的遗传和表型信息,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标志物。监测和分析血液中CTCs的数量和性质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TCs在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实现对CTCs的捕获与检测极具挑战。该文综述了基于生物物理原理、生物亲和原理以及人工抗体的CTCs捕获方法,并从捕获效率、捕获纯度和释放活性保持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此外,该文还对CTCs捕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从色谱分离到智慧医疗所涉及共同的数学物理本质:不可逆性367-375

摘要:溶质带中的众多分子在固定相-流动相环境中的色谱分离过程能够类比成疾病高危人群在多种暴露因素的疾病严重程度排序。色谱过程和机器疾病诊断-医嘱的共性在于对成分或个体疾病状态的分离或分类,二者都表现出随时间演化的不可逆性,但前者属于线性非平衡热力学而后者属于耗散结构的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当将科学视野从药物检测和制备扩展到循证医学、离散数学(公理集合论、概率测度)、人工智能(AI)-云计算领域时,对流-扩散方程和非平衡热力学中的不可逆性就成了色谱分离和智慧医疗两个交叉领域的共同的、核心的数学物理本质。抓住不可逆性这一学科间的共性特征,构建和发展这两个领域统一的、全覆盖的数学构架,具有深远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色谱杂志研究论文
用于富集磷酸化合物的温度敏感亲和色谱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376-382

摘要: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通过快速引入官能团的方式合成了固定化金属离子温度敏感亲和色谱材料二氧化硅@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氨甲基膦酸)-钛离子(Ⅳ)(silica@p(NIPAAm-co-AMPA)-Ti^4+),并应用于HPLC中。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和差示量热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证明该材料被成功合成并具有较好的温度敏感性能。将该材料用于三磷酸腺苷(ATP)标准品的富集与分离,实现了仅通过改变固定相温度的方式来达到富集与分离小分子磷酸化合物的目的,为富集分离磷酸化肽段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材料还能以在线补充钛离子的方式延长使用寿命。

利用“网包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383-391

摘要: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都属于糖肽类的大环抗生素,具有立体的环状结构和多个手性中心,是两种常见的手性识别材料,广泛应用于对映体的色谱手性分离分析。该文以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为手性选择剂,哌嗪为单体,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交联剂,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网状层包裹硅胶载体的方法制得6种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用于分离外消旋化合物,并与MDI直接交联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在硅胶表面所得固定相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网包法”和直接交联法制备的手性柱与商品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柱之间具有互补性,均对不同的外消旋体有不同程度的拆分。

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392-397

摘要:以溶菌酶为模板蛋白质,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在硅烷化的基质玻片上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实验优化了溶菌酶聚合物膜的印迹体系,考察了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特异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性以及对实际样品中溶菌酶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溶菌酶具有特异吸附能力,印迹因子为3.0,吸附平衡时间为5min,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2.5mg/g,实际样品中的吸附量为30mg/g。且此印迹聚合物膜在重复使用5次后,最大吸附量仅下降了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该方法为复杂生物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分离富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用于过敏原蛋白表位筛选398-403

摘要:应用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F4)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过敏原蛋白表位进行筛选。将选择的过敏原蛋白(虾原肌球蛋白,TM)酶解后经UPLC-QTOF-MS分析,建立蛋白质肽谱。将TM酶解后的肽段与免疫球蛋白E混合孵育30min,孵育过程中含有抗原表位的特异性肽段与免疫球蛋白E(IgE)结合,未结合的肽段仍留在溶液中。将孵育后的溶液进行AF4分离,已结合的肽段随IgE一起由出口流出,未结合的肽段透过分离通道膜,滤出至废液。收集出口流出的组分进行UPLC-QTOF-MS分析,与蛋白质肽谱匹配,找到特异性肽段,进而检测抗原表位。本研究扩展了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应用,对过敏原蛋白表位的检测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过敏原蛋白表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维生素C抗氧化-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新生期大鼠海马体神经递质的含量404-411

摘要:脑区神经递质的测定对于研究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双酚A暴露后大鼠海马体中5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选用2%(体积分数)乙酸水-甲醇(9∶1,v/v)溶液配制标准样品及溶解样品,以UltimateAQ-C18(150mm×4.6mm,3μm)为分离柱,0.1%(体积分数)甲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在28℃柱温下,梯度洗脱,所有化合物在3min内出峰。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减少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前处理以及样品储存过程中的氧化,极大地提高神经递质的稳定性,从而准确定量。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检出限和定量限低,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为0.39%~13.6%,加标回收率为92.9%~119%,实际进样残留低,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新生期双酚A暴露后大鼠海马体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米格列奈及其3个异构体杂质的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及质谱碎裂分析412-417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反相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以实现米格列奈及其3种异构体杂质的分离,以ACQUITY UPLC HSST3(100mm×2.1mm,1.8μm)为色谱柱,以水-乙腈-正戊醇(75∶25∶1)(用甲酸调节pH至1.8)为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根据Q 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数及碎裂情况,发现了米格列奈及3种异构体存在碎片离子丰度的明显差异,确认其中两种为本次新发现的异构体杂质,并推断了米格列奈及3种异构体杂质可能的质谱裂解机理。经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及线性均满足分析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米格列奈异构体杂质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发现异构体杂质1可在高温下降解产生,并对各企业的米格列奈钙原料样品进行了测定。

电子制冷预浓缩-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检测器法测定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418-425

摘要:基于吸附剂辅助电子制冷预浓缩技术,建立了多维切割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将采集于苏玛罐中的环境空气样品在配有吸附剂的电子制冷预浓缩系统中富集、脱附、除水、除CO2和浓缩,然后通过GC-MS/FID的多维切割单元将C2~C3组分和C4~C12组分分别引入PLOT柱和InterCap-624柱进行分离。C2~C3组分用FID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C4~C12组分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内标法定量。考察了冷阱吸附剂种类、辅助压力控制单元压力设置、双柱切换时间切割点等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GC-MS/FID条件,并评估了在此优化条件下的方法性能。104种VOCs在0.0446~0.892μmol/m^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4~0.9999,对0.0446μmol/m^3和0.223μmol/m^3水平的混合标准气体重复6次进样,平均回收率为86.4%~116.1%,相对标准偏差为0.9%~11.3%;方法的检出限为0.145~1.90μg/m^3,定量限为0.435~5.70μg/m^3。该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环境空气中104种VOCs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火场残留物中助燃剂426-431

摘要:通过对火灾现场助燃剂及其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开展了基于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的火场助燃剂分析方法。选取了汽油和柴油2种助燃剂以及棉布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2类载体,制备了助燃剂与载体的混合燃烧残留物。利用热分析技术确定样品的特征性温度,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与选择。通过闪蒸分析和裂解分析的分步裂解方法,对样品进行了Py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ET载体原样燃烧残留物的裂解产物共有35个组分,而PET载体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和PET载体与柴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裂解产物只有25个组分,且各裂解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均不相同。该法可对同一载体的自身燃烧残留物和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进行区分,适用于火灾残留物中助燃剂的分析,可对火场中是否存在助燃剂进行判别,为火灾性质的判断和火灾调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分析蒽醌系列工作液的组成432-437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双氧水生产用乙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组成进行分析,结合蒽醌工作液制备双氧水的反应原理,形成了乙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的组成信息表。同样采用GC-MS对戊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的组成进行分析,结合乙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的组成信息,推测戊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中组成的可能结构信息,形成了戊基蒽醌工作液/氢化液组成信息表。该法可以为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企业提供降解物的相关信息,为脱除无效降解物提供参考。

亚临界条件下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中有机氯化物的定性检测及来源分析438-443

摘要:该文介绍了一种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和拔出轻组分中有机氯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检测方法。样品来自于亚临界条件下地沟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总氯含量较高。在GC-MS分析之前采用正己烷萃取脱除样品中的脂肪酸甲酯和游离脂肪酸等脂溶性干扰组分,对参考标准样品3-氯代甘油和2-氯代甘油以及样品的脱脂水相部分进行苯硼酸衍生化、正己烷萃取、浓缩等处理,经正己烷复溶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副产物中的有机氯化物主要为3-氯代甘油和2-氯代甘油。参考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和生物柴油制备工艺对有机氯化物的来源进行了讨论,推断原料地沟油中存在的大量无机氯盐是导致产生3-氯代甘油和2-氯代甘油的主要原因。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组合工艺己内酰胺产品中的微量关键杂质444-448

摘要:己内酰胺(CP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CPL中即使存在微量的杂质都会对聚合产物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聚合级CPL的纯度有很高的要求。该文对光密度值严重超标的组合工艺工业试验产品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GC/FID)、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手段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该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分子式为C12H16N2,环加双键数为6,为八氢吩嗪。结合组合工艺生产CPL所涉及化学反应的特点对八氢吩嗪的来源进行了理论推测,认为该杂质来源于Beckmann重排反应的副反应Neber重排,结构中含有较强的生色基团,对产品的光密度指标影响严重。因此,CPL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八氢吩嗪的产生过程和生成浓度严格控制。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表征家蝇对马拉硫磷的水解代谢449-453

摘要:为明确家蝇对马拉硫磷的水解代谢能力及相关代谢抗性,在用常规模式底物α-萘乙酯表征了敏感及抗性家蝇的水解酶活性的基础上,使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比较了抗性及敏感家蝇水解酶对马拉硫磷的水解代谢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用2∶1(v/v)的乙酸乙酯与正己烷混合物萃取后,GC-NPD可成功测定家蝇酶制备液与马拉硫磷温育后的马拉硫磷含量变化,从而可以表征家蝇酶制备液对马拉硫磷的代谢能力。马拉硫磷抗性家蝇水解酶代谢α-萘乙酯的能力是敏感家蝇的1.39倍,代谢马拉硫磷的能力是敏感家蝇的6.68倍,表明家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其对马拉硫磷代谢能力增强有关。该法可用于家蝇等昆虫对马拉硫磷的代谢能力及相关抗性机制研究。

色谱杂志技术与应用
Cu-Ce/γ-Al2O3对硬脂酸催化水热脱氧产生烷烃的效果454-461

摘要: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Ce/γ-Al2O3催化剂,并在无H2存在的条件下对硬脂酸进行催化水热液化。对催化剂进行BET比表面积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Cu-Ce/γ-Al2O3催化剂中存在CuO和CeO2两种晶型,在300℃条件下水热反应12h后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对硬脂酸进行水热液化实验和对生物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加入Cu-Ce/γ-Al2O3催化剂能够获得最高的硬脂酸转化率(94.71%)和总烃产率(81.41%),水热液化脱氧效果最好。分析正烷烃的产率,结果发现硬脂酸在高温水热条件下主要发生脱羧反应。Cu-Ce/γ-Al2O3催化剂的加入能够同时促进反应过程中脱羧反应、加氢脱氧反应和裂化反应。此外,Cu-Ce/γ-Al2O3还能够促进羰基基团的脱除,有效减少产物中的醛和酮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