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色谱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 21-1185/O6 国内刊号
  • 1000-871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色谱是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Pж(AJ) 文摘杂志(俄)、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色谱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聚焦、研究快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应用、其他信息

色谱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聚合反应制备键合型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甲酸酯)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569-574

摘要:合成了带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甲酸酯)衍生物(CTMB),并通过聚合反应将其键合在具有双键的硅胶表面,得到手性固定相(CSP).用所得到的CSP对9种对映体化合物(丁苯酞、酮基布洛芬、反-2,3-二苯环氧乙烷、安息香、安息香类似物、托葛尔碱、华法令、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羰甲基甲酯联苯、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羰甲基甲酯-2′-羰甲基乙酯联苯)进行了拆分.考察了CSP制备过程中甲基丙烯酰氯的用量、键合方式以及硅胶的性质对所得CSP色谱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CSP在采用含有高浓度四氢呋喃的流动相进行手性分离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涂覆型固定相相比,可选择的流动相范围更广.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的硫酸酯型神经甾体575-578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雌酮硫酸酯为内标,建立了大鼠不同脑区硫酸酯型神经甾体的测定方法.甾体分两步萃取,第一步用氯仿-仲丁醇(体积比为1∶1)提取甾体硫酸酯,然后经固相萃取纯化.溶剂解使甾体硫酸酯形成游离型甾体,然后用衍生化试剂进行衍生化,再用液相色谱-质谱分离测定.初步研究发现,雄性SD大鼠不同脑区神经甾体孕烯醇酮硫酸酯和脱氢表雄酮硫酸酯的含量分别为(4.14±1.33) ng/g和(2.26±0.76) ng/g(垂体),(1.98±1.13) ng/g和(1.80±0.93) ng/g(下丘脑),(1.08±0.48) ng/g和(0.81±0.23) ng/g(额叶皮质),(0.72±0.19) ng/g和(0.77±0.12) ng/g(海马),(1.70±0.45) ng/g和(1.44±0.71) ng/g(杏仁核),(0.92±0.27) ng/g和(0.85±0.44) ng/g(纹状体),(3.62±1.77) ng/g和(3.17±2.11) ng/g(伏隔核).每种神经甾体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和甾体浓度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准确度较高.该方法可满足大鼠不同脑核团内结合型甾体的分离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组织中双酚A和4-壬基酚浓度579-582

摘要:建立了大鼠组织中双酚A和4-壬基酚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大鼠组织样品经甲醇-乙酸铵缓冲液匀浆、正己烷-乙醚混合溶剂提取、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以乙腈-0.01 mol/L乙酸铵缓冲液(pH 4.5)(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激发波长227 nm、发射波长313 nm下进行荧光检测.大鼠心、脑、肝和肾脏组织样品中,双酚A的检出限为3.2~4.6 ng/g,4-壬基酚的检出限为11.8~15.6 ng/g;日内检测精密度为0.89% ~4.50% ,日间检测精密度为3.10% ~12.40% ;不同剂量的加标回收率为81.2% ~96.5%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28%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动物组织中环境类激素双酚A和4-壬基酚含量的同时检测.

反式白藜芦醇热稳定性与光致异构化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研究583-588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LC-ESI-MS)方法对反式白藜芦醇的长期热稳定性及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色谱条件为:采用Hypersil-OD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0∶40)(用于HPLC分析)及甲醇-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体积比为60∶40)(用于LC-ESI-MS分析),检测波长300 nm,进样量20 μL(HPLC)或10 μL(LC-ESI-MS);质谱检测中设定为负离子模式.在4~40 ℃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溶液在冷藏条件下避光保存600 h后,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通过测定254及365 nm紫外光照条件下不同光照时间各个化合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反式白藜芦醇的异构化和其余几个副反应的机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白藜芦醇的顺反异构化是通过一个p-几何状态完成的,而另外几个副反应则是通过自由基历程完成的.

金属硫蛋白的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表征方法589-594

摘要:通过反相液相色谱(RPLC)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的联用技术,对镉诱导金属硫蛋白标准物质MT-1和MT-2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采用Vydac C8 反相色谱柱(250 mm×2.1 mm i.d., 5 μm, 30 nm),流动相A为pH 6.0的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为pH 6.0的5 mmol/L乙酸铵的甲醇-水(体积比为1∶1)溶液,流动相流速为0.20 mL/min,在40 min内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从10%增加到37.5%进行梯度洗脱.分别用紫外(UV)和ESI-MS检测,可获得总离子流色谱图及与其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通过对MT-1和MT-2的质谱信号的解析,发现通过该法获得的MT结构形态大多与前人报道的结果吻合.还测定了兔肝MT的多形态结构,利用酸化脱金属硫蛋白(apo-MT)使谱图简化,可清晰地获得在兔肝中存在的各种MT亚型和次亚型结构形态.

HP-β-环糊精对盐酸舍曲林异构体手性选择包合和色谱保留行为影响的研究595-600

摘要:研究了不同色谱条件下HP-β-环糊精(HP-β-CD)作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手性添加剂对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手性选择性和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通过保留因子(k)的倒数1/k对[HP-β-CD]的良好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盐酸舍曲林异构体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并通过1/k对[HP-β-CD]的直线求得其结合常数.同时系统研究了pH值、缓冲液浓度(离子强度)、乙腈溶剂强度及温度对结合常数的影响,对结合常数与它们的关系做出了定量的描述;计算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所计算的结合常数,研究了HP-β-CD对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手性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HP-β-CD与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与手性分离选择性的顺序相反,焓差(△j,i△H)和熵差(△j,i△S)越大,手性分离选择性也越大.实验得到的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焓差和熵差都是负值,说明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分离是焓驱动的分离过程;温度对结合常数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HP-β-CD对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行为,与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得到的结果一致.

酮洛芬与蛋白结合作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研究及其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的比较601-60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HPLC-FA),以67 mmol/L (pH 7.4, I=0.17 mol/L) 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Pinkerton GFF Ⅱ-S5-80内表面反相柱(150 mm×4.6 mm i.d., 5 μm)为固定相,254 nm下检测,研究了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非线性回归参数估算求得酮洛芬与HSA的结合参数.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HPCE-FA)相比,HPLC-FA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势,但进样量较大,分析时间较长.HPLC-FA法的测定结果表明,HSA分子上酮洛芬的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和第二类)共存.当酮洛芬与HSA的量比较低时,酮洛芬主要结合在第一类位点;当它们的量比较高时,结合才发生在第二类结合位点.

大黄中鞣质成分的分离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605-608

摘要:研究了大黄中鞣质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分析方法.优化了大黄原药材中鞣质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建立了大黄鞣质类成分的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使鞣质类成分得到了良好的分离;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大黄中主要的鞣质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并总结了一部分鞣质类化合物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谱图上的裂解规律.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中的姜黄素609-612

摘要: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人尿中姜黄素的含量,建立了一种测定体液中姜黄素的简便的分析方法.所用缓冲溶液为15 mmol/L的硼砂溶液(pH 9.24),运行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262 nm.姜黄素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范围为10~300 mg/L,健康人尿中姜黄素的4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96.3%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3% .该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体液中姜黄素的批量检测.

新型高效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研制613-615

摘要:采用共聚焦结构,研制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HPLC-LIFD).采用473 nm的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为光源,设计了一种专用于共聚焦的HPLC-LIFD检测池.该池的物理体积为7 μL,有效体积约为0.1 nL,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的夹角为120°,无直角区和变径区,无滞留和积累气泡的死角,对谱带展宽影响小.以核黄素标准品为测试物评价了该体系并利用该系统测定了实际样品中核黄素的含量.

色谱在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筛选中的应用616-619

摘要:高效的活性筛选方法是新活性物质发现的关键.从筛选活性物质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筛选方面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共引用文献30篇.

乳状液对色谱过程的影响620-623

摘要:运用特征线法和多流动相色谱的概念,从理论上研究了在非线性色谱过程中流动相为乳状液时其溶质浓度波的类型与特征.当流动相为乳状液时,溶质在乳状液的内相和外相之间发生分配并同时在固定相上进行吸附,此时其浓度波图像与流动相为均相时有很大不同.结合相应的算例分析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在乳状液内相和外相间的分配关系及其在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时其浓度波的各种运动图像及形成机理,并与流动相为均相时的色谱过程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流动相的存在可能使简单波"陡峭化"而成为激波,或使激波溃散为简单波.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4种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624-626

摘要: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 8.0、浓度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 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SA,通过测定化合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了上述4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7×104, 1.34×104, 8.51×103和9.45×103 L/mol.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托吡卡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波安培分离检测627-629

摘要: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波安培检测法,在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 i.d.×50 cm)中,以7 mmol/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0 mmol/L柠檬酸-2 mmol/L硼酸-15mmol/L β-环糊精 (β-CD) (pH 3.0)为电泳介质,采用重力进样,高度差为20 cm,进样时间为10 s,在分离电压为15 kV,方波平衡电位+0.8 V的条件下,实现了托吡卡胺对映体的分离检测.线性范围为5~750 μmol/L,检出限为2 μmol/L.对影响分离度的因素β-CD浓度、硼酸浓度及pH值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将该法应用于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托吡卡胺对映体的分离检测,取得了满意结果.

2,6-二-O-戊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考察630-633

摘要:合成了2,6-二-O-戊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PCD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试验颜色反应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一些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效果,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量634-638

摘要:首次建立了同时检测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环氧嘧磺隆、噻吩磺隆、甲磺隆、醚苯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氟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和氟嘧磺隆)多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Florisil填充柱净化后,采用RP-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DAD)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在0.1~10.0 mg/L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7;在0.05~2.00 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9.8%~100.7% ,相对标准偏差为1.89% ~10.43%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20 μg/kg(S/N=3).该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大豆中多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检验工作需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雪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639-640

摘要:建立了新雪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00 mm×4.6 mm i.d.,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进样量20 μL.栀子苷在25~400 mg/L时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2%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

灌喂氯化汞大鼠组织中汞结合金属硫蛋白的色谱/质谱联用表征研究641-645

摘要:通过测定大鼠脏器组织中汞的总量、金属硫蛋白(MTs)含量及利用尺寸排阻色谱(SE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了灌喂HgCl2大鼠脏器组织中汞与MTs的积累量及金属与MTs的结合形态.结果表明,灌喂HgCl2大鼠各脏器中汞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特别是在肾、肝和睾丸中汞的含量较高,表明此3个脏器受汞的危害最大.MTs的含量水平说明当大鼠脏器受汞污染时,肌体中的MTs将被大量诱导产生以对重金属进行解毒.通过SEC-ICP-MS联用技术获得了组织中的金属与MTs的结合形态,其中被汞污染的大鼠的肾脏、肝脏中Hg-MTs的诱导产生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染汞组织中Cu-MTs的组分也相应增加,这进一步表明了MTs在染汞大鼠肾脏中起着对有毒重金属汞的解毒和对营养元素铜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