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审计研究新视角、审计工作探索、中外审计比较研究、财务与会计、经济学苑、管理经纬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 国际刊号:1004-4833
  • 国内刊号:32-1317/F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55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18
  • 综合影响因子:2.3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特稿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基于汶川地震中16家全国性基金会的案例研究

摘要:政府转型可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学校等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以及非营利行业由市场化向公益化回归。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治理机制建设将备受社会关注,信息披露与审计成为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状况亟待加强。在非营利行业,相比公立医院、学校而言,基金会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走在前列,对其进行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个非营利行业的治理水平。以汶川地震中可开展捐赠活动的16家全国性基金会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有利于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
3-10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专栏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基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视角的分析

摘要:政府内外部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是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基本依据。具体而言,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中不同层次的委托人及其代表均应构成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仍然较为单一。为此,我国应当根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具体要求,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11-19

契约规制下政府审计“屡审屡犯”问题研究

摘要:从契约规制视角构建了"屡审屡犯"模型,通过中央政府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的缔约理论模型分析"屡审屡犯"产生的根源、政府审计起作用的路径以及政府采购稳定契约的作用机制后发现,中央政府仅依靠预算机制无法有效规范职能部门的行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职能部门甚至会出现追求高违规收益的现象;在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审计更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上,通过"声誉机制"起到规范职能部门行为的作用;政府采购起到了专用性投资的作用,稳定了中央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契约关系。
20-25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审计理论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投资与审计定价——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为视角

摘要:通过对2001年—2009年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后发现,在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中,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
26-3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

摘要: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35-43

地区环境、政治关联与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以2005年—2008年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在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更有动机寻求政治关系,并且在审计师选择上,政治关联与地区环境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企业往往对应着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的文献,而且对我国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44-52

审计委员会的关键成功因素与治理绩效评价

摘要:审计委员会的核心治理绩效表现为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和有效的资源投入、规范明确的制度和权责约束、明晰的流程控制和产出信息控制及高效的报告与评价机制是实现审计委员会有效治理的关键成功因素。以此为基础,从投入、过程和产出三大维度出发来构建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绩效评价体系,试图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来促使审计委员会有效地发挥其治理功能。
53-60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财务与会计研究

日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

摘要:近年来,日本发生了多起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为防止类似事件的重复出现,日本对会计制度及审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健全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和修改公认会计师法。这些制度上的措施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尚待实践的检验。此外,这些会计舞弊事件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联手做假。因此,树立审计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信誉、充分发挥审计功能的关键。
61-66

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

摘要: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环境对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影响。与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到新经济的转变、发展观念从无限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企业从"经济人"到"社会生态经济人"的转变、公司治理从股东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转变相适应,财务会计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即资本范畴从财务资本转变为广义资本,会计目标从绩效导向转变为权益导向,会计对象从资金运动转变为产权价值运动,权益观从业主权益转变为综合权益,资产观从"硬资产"转变为综合资产,收益观从经营收益转变为综合收益,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转变为公允价值。
67-75

股权制衡下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影响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将股权制衡因素引入到高管薪酬研究之中,发现股权制衡程度高低将影响高管薪酬,而企业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与传统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矛盾,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76-83

终极产权、股权结构与财务履约差异——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多边契约,是要素所有者交易产权的结果。缔约主体的专用性投资要有相应的财务收益作为回报,而企业绩效评价应该是考核企业财务履约的情况。通过构建利益相关者财务收益指标,并按终极产权观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类,实证研究了2004年—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财务履约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终极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财务履约存在类别差异,国资部门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和私有产权上市公司的财务履约表现要好于其他股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履约表现。
84-91
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经济与管理研究

新凯恩斯框架下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变化及货币政策分析

摘要: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为分析框架,在考虑利率滞后项和预期项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构建中国的通货膨胀方程,并采用199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事后调节和事前引导的实际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主要受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影响;利率变化在短期内并不改变通货膨胀的变化方向,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预期实际利率对当期物价波动有着正向引导作用,并且在子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证实这种关系有加强趋势。这些实证检验结果对我国调控物价水平及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92-99

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相互影响研究

摘要: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会相互影响,但其如何影响或通过哪些渠道影响却存在争议,在实证结果上也存在差异。基于此,对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该研究未来演进的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化该理论问题的研究。
100-106

贸易成本测度的改进模型及应用——以中日贸易为例

摘要:针对传统贸易成本测度模型之不足,在Novy(诺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然后运用该研究方案,对1980年到2006年间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至2006年中国与日本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日双边贸易成本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