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杂志社
分享到:

世界文化杂志

《世界文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成功之路、情感方舟、作家作品、编译快车、环球影视、名人轶事、灿烂星空、四海采风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
  • 国际刊号:1005-9172
  • 国内刊号:12-1229/G0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6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世界文化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界文化杂志心灵驿站

拯救“幸运”

摘要:时隔21年,我和丈夫再次回到了坦桑尼亚的曼亚拉国家公园。那些年与我们一起生活在曼亚拉国家公园的100头大象,如今只有一头名叫维戈的母象幸存下来。据护林员莫亚介绍,现在陪伴在维戈身边的是几头后来出生的年轻母象。
1-1
世界文化杂志关注

铭记“二线”历史 珍惜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摘要: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以不同形式隆重纪念这个对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确,现在我们全面、客观地回顾70年前的这段历史,认真反思这场战争爆发的经过、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4-6
世界文化杂志人物

托马斯·曼:在公车下层看风景

摘要:大致看来,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托马斯·曼的确属于那类纯粹的文人。他总是以“精神贵族”自居,不屑于涉足政治但将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放大来看,曼对于政治生活,对于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命运的看法和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从“一战”开始时的文化沙文主义,以及“一战”结束前后“不问政治”的自由保守主义.到法西斯兴起之后的积极反纳粹主义。
7-10

汉娜·阿伦特:“二战”的反抗与深思

摘要:汉娜阿伦特(1906—1975),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1906年10月14日,汉娜阿伦特出生在德国汉诺威,祖辈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由于父亲早故,小时候的她聪颖敏感,中学时代就已熟读康德,并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年轻时,她受到的是文科高级中学的优良教育、大学人文学科的学术训练,并接触关于奥古斯丁的博士论文等。她通晓希腊语、拉丁语,对神学和哲学情有独钟。她沉浸在当时由罗曼诺瓜尔蒂尼、布尔特曼、胡塞尔、海德格尔、
11-13

浪漫抒情歌曲大师--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摘要:瓦西里巴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苏联著名作曲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07年4月12日出生在圣彼得堡(1924—1991年名为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巴维尔是维捷布斯克省人,曾在沙皇军队服役,之后来到彼得堡打工,熬过了一段四处飘零、忍饥挨饿的苦日子后,总算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在老涅瓦大街139号房子打扫院子。母亲安娜是普斯科夫的农家女,
14-16

加缪的突围:从“荒诞人”到“反抗者”

摘要:“我是穷人,“我过去是,现在仍是无产者”。这是20世纪法国作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1913—1960)成名之后对自己出身的清醒认知。
17-20
世界文化杂志艺术

穿透历史的光影--银幕上的“二战”经典

摘要:我想要帮助每一个人,犹太人、非犹太人、黑人、白人。我们要彼此帮助。人类就应该那样。我们要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悲惨的。我们不要彼此憎恨,在这个世界中,地球家园是富有的,它能养育每个人,生活可以是自由且美丽的,但是我们迷路了,贪婪毒害了人的灵魂,并用憎恨阻隔了世界。一步步让我们走向血腥。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快了,但是又在封闭我们自己。
21-24

历史的瞬间——镜头下的“二战”

摘要: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儿童(1937年,王小亭摄) 1937年8月28日正午,日本军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不断俯冲袭击,投弹20余枚,炸死平民250余人,伤者无数,沪杭铁路交通枢纽尽毁。照片中,一个满身是血的儿童在剧痛和惊恐中号啕大哭,身边只有被炸毁的车站月台和过街天桥。
25-29

画笔是最好的武器——“二战”经典绘画

摘要:人类社会在20世纪这百年中,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迅猛发展和变化,艺术领域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所产生的信息量和影响力是之前几个世纪都无法想象并完成的。本文所介绍的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代表性绘画作品,风格迥异,特征鲜明,但都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根性。
30-32

歌声在战火中飞扬--“二战”中的世界反法西斯音乐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世界的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歌声与音乐表达了人们反法西斯的战斗情怀,是战斗的号角,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协同作战,对于发展反法西斯国际联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35
世界文化杂志书林无界

记忆与反思——“二战”文学总瞻

摘要:70年前“二战”的硝烟早已消散,然而这场巨大的浩劫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和深刻反思却一直没有停止。以“二战”为题材的世界文学作品至今长盛不衰,世界各国的作家们从各个角度记录和解读“二战”,剖析和反思历史。从创作题材上讲,大致有三个方面:
36-38

电网下的哭泣——辛西娅·欧芝克的短篇小说《大披巾》

摘要: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1928-),一位“真正具有犹太责任感”的女作家,以鲜明的族裔写作倾向蜚声美国文坛。她以平实的笔触再现了犹太民族崎岖坎坷的历史,并对犹太大屠杀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格外关注。其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并荣获“迈克尔·瑞短篇小说终身成就奖”“欧·亨利小说奖”“犹太文学杰出贡献奖”等重要奖项,欧芝克本人也被誉为“犹太精神的维护者”“犹太传统代言人”和“最无畏的作家”。
39-40

大江健三郎《广岛札记》《冲绳札记》里的边缘意识

摘要:在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的创作生涯中,1963年于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他以广岛之行为契机,开始把目光转向智障残疾儿童和原子弹受害者等弱势群体或者说是边缘性群体,走上积极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道路。1965年,大江去冲绳旅行之后,又开始关注当时尚处在美军占领下的冲绳人的生存状况。
41-43

还原一部真实的世界史--读《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摘要:镜子里装满了人。不为人所见的人,望着我们。被人遗忘的人,记着我们。我们看到自己,也看到了他们。我们离去时,他们是否也会离去?
44-46
世界文化杂志名人名篇

梦中城堡

摘要:萨尔茨堡—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很多年来魂牵梦绕,不知道有一天能否真的看到它。从维也纳前往萨尔茨堡一路的风光是最美的。后来穿越欧洲再没有看到过如此宁静优雅的景象。一片片草地与一片片树林交相错落,辉映着参差的郁郁葱葱。总是一片草地,紧接着的就是一片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黑森林”。那种很浓重的绿色。茂密枝叶的重叠与厚重。像诗,更像漫山遍野的旋律。那满眼的葱绿会让你的视觉总是处在最舒服也最激越的状态中,而就在那个时刻,你知道你就要看到那座梦中的城堡了。
47-49
世界文化杂志采风

废墟上的重生

摘要:伏尔加格勒市始建于1589年,原名察里津,1925年为纪念当时苏联的最高统帅斯大林改名为斯大林格勒,并因军民浴血奋战歼灭敌军,和其他三座城市(列宁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第一批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1961年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50-53
世界文化杂志包罗万象

巴基斯坦:被遮蔽的美丽

摘要:说起巴基斯坦,我首先想到的是遮蔽在一身黑袍之下的巴基斯坦女人。作为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建立的穆斯林国家,96%的巴基斯坦国民信仰伊斯兰教,因此我们见到的女人便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脸上更是以黑色的面纱遮住整个头部,更有甚者,就连眼睛也被遮挡在一层网格状的面纱之后。巴基斯坦的女人也极其不愿意照相的,虽然在我们看来,她们如此相似,只有一双眼睛可以表达各自的个性与魅力,但她们还是步履匆匆地躲避我们的照相机,甚至有的还会出言禁止。遇到友好的,她们会把自己的孩子推到镜头跟前,而自己则背转过身去。
54-56

歌剧女王卡拉斯的艺术人生

摘要:被誉为歌剧女王、20世纪第一女高音的歌唱家卡拉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至少在认识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之前是这样。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1923—1977),1923年12月2日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父亲以开药店为生。4岁时,小卡拉斯总是喜欢长时间地坐在钢琴旁,一边用小手胡乱按着琴键,一边随声哼唱。母亲在她身上隐约发现了音乐潜质,为她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唱片——昔契尼歌剧《托斯卡》中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这冥冥中似乎是上帝的安排,“为艺术为爱情”竟然成为她一生的写照。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