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世界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World Culture

  • 12-1229/G0 国内刊号
  • 1005-9172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世界文化是天津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世界文化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成功之路、情感方舟、作家作品、编译快车、环球影视、名人轶事、灿烂星空、四海采风

世界文化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界文化杂志赏析
童年的莫里斯·罗柏特1-1

摘要:从柯罗1843至1857年间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时而会看到孩子的肖像画。这些画通常是小幅作品,为全身或半身肖像,画的都是他朋友的孩子。柯罗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们,这一点在他那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世界文化杂志关注
作为“他者”的西方文化4-5

摘要:我们这里所说的“西方”,主要指欧洲,也包括18世纪以后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而“文化”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习俗等等。“西方”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欧洲人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将地中海东岸一带和亚洲西部称为近东,将亚洲东部则称为远东,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成了西方。但是,这个概念现在巳包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内涵。譬如,“西方”曾经一度就等于资本主义列强;而“东方”则大体上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代名词。

乐园失落的文化内涵——浅析日本人对家园的认同感6-8

摘要: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自从1995年9月1日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长篇连载开始,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在1997年出版单行本,继而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在接下来的两年间,《失乐园》被介绍到了中国,也波及和影响了西方文坛。“失乐园热”的原因究竟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从日本文化中对“家”的认同感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失乐园》的内涵所在及其畅销的原因。

世界文化杂志人物
多丽丝·莱辛:耄耋之年震撼世界文坛9-11

摘要: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西部城市克曼沙一个英国殖民官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莱辛父亲负伤致残,退役后来到波斯帝国银行任职。父亲是个幻想家,总想一夜暴富,改变命运。母亲则是一家医院护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个贤妻良母。

弗洛伊德和他的后人12-13

摘要:据说,弗洛伊德对他的三个儿子很是失望,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人学业出类拔萃。儿女中唯一继承父业的是他的小女儿安娜。在20世纪初西方社会里,女孩是不进学堂的,她是由一位女管家教育培养的。但弗洛伊德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吕西安会成为“当时的英国最伟大画家”,还被英国人誉为“世界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寻求死亡者——记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14-15

摘要:西尔维亚·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一个世界诗坛的传奇人物,一个给后人留下一串谜语的女人,一个视死亡为艺术并最终以此方式完成对生存的探索、对生命含义注解的女人,一个在钟形罩中苦苦挣扎,留下了痛苦、恐惧和极度压抑的心灵历程的女人,也许当她拿起笔,就注定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甚至付出自我毁灭的代价。

天才少女奥帕尔·怀特利16-17

摘要:“棕色的叶子凋落的日子来临了。它们从树上落下,飘散到地上。我听到了它们的低语,讲述着作为树叶第一次来到世上的那天所发生的事情。今天它们告诉我在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它们原是泥土和空气的一部分。现在,它们要回去了。在冬天灰蒙蒙的日子里,它们要回归泥土。但是它们并没有死亡。”

法国20世纪著名出版商阿尔班·米歇尔18-19

摘要:小个子、肌肉结实、圆脸,一双炯炯有神、狡黠的眼睛,满脸的胡子,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香烟,头戴一顶圆顶礼帽,手拿一根手杖,这就是阿尔班·米歇尔(1873-1943)。米歇尔先生(人们是这样称呼他的)什么都管,从审阅书稿到管理人员,他把出版社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体,什么都要关照到。米歇尔还是位美食家,但极力回避社交活动。米歇尔十分喜欢打猎,这是他除了出版事业外的惟一爱好。米歇尔曾说过,“我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我的作者”。许多作者如多热菜斯、伯努瓦、卡尔科、罗曼·罗兰等和米歇尔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他们也给米歇尔带来了许多荣誉。

世界文化杂志品味
净化灵魂之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0-21

摘要:《约翰·克利斯朵夫》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与无法掩盖的万丈光芒强烈地冲击、震撼着世界文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这部杰作主要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作者通过描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展现了世纪之交时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欧洲人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画卷。而最重要的主题思想则是让人们如何正视磨难、学会生活。

惊悸而美丽的时刻——读《法兰西组曲·六月风暴》札记22-23

摘要:翻开《法兰西组曲》,读了全书的第一句“天热了,巴黎人想。”我便把书合上,迟迟不想打开。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极少有作品在故事的开端便攥住我的心。一部描写二战期间法国经受战争痛苦的作品以这么简单而又蕴含丰富的句子开启,巴黎人的命运之旅将走向何方?我得读下去,于是便有了这篇札记。

凤凰24-25

摘要:斯桥布利勋爵出身贵族.喜好收集鸟类。他拥有整个欧洲最棒的鸟舍:他的鸟舍宽敞的连老鹰关在里面也不觉得压抑,舒适的连蜂鸟和白颊关在里面也觉得气候宜人。但是很多年以来,其中最好的一间鸟舍却依然空着.上面贴着一标签:“凤凰。产地:阿拉伯。”

梦幻蕾丝26-26

摘要:服饰是一种隐性语言。透过服饰可以隐约看到灵魂的张扬,不经意间还流露出淡淡的渴望,在萝莉塔(LOLITA)的服饰世界里,就拥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演说伊始27-27

摘要:喜欢在镜中对望另一个自己,狡黠的眼神中徘徊着孤独的影子,热切的渴望被沉寂占据。

相亲28-29

摘要:我对相亲没什么好感。最初对相亲的记忆是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天的傍晚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感觉家里所有的大人都神神秘秘的。刚吃过晚饭.就来了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英俊腼腆的样子。不一会儿,又推门进来一个白白净净的姑娘,她自始至终都低着头,倚着门框,眼睛盯着不断前后移动的脚尖。

世界文化杂志艺术
传承伊斯兰文明的阿尔罕布拉宫30-31

摘要: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以花卉为题材的荷兰绘画32-32

摘要: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画家萨托的“恶妻”33-33

摘要: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世界文化杂志他乡
走读巴西34-35

摘要:南美,对于从未涉足过那里的人们来说,往往觉得有几分神秘,我便如此。终于有机会去了一趟巴西。它给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我想说的也许很多。它首先给我的也是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它那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