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新型可分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217-220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致伤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及损伤组(30只),其中损伤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亚组,每亚组各10只。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物打击联合旋转加减速致伤的装置,三亚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致伤参数(即打击棒质量、高度及旋转角度分别为:轻度亚组50 g×60 cm/22.5°、中度亚组100 g×60 cm/45°、重度亚组150 g×60 cm/90°),并于伤后24 h处死,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神经微丝(NF-200)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同时观察各组小鼠伤后行为学改变。结果:损伤组的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且重度亚组耗时最长,中度亚组次之,轻度亚组最短。伤后24h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对照组0%,轻度亚组0%,中度亚组10%,重度亚组30%。APP和NF-200免疫组化染色呈不同程度阳性结果;重度亚组阳性结果最明显,有大量的神经组织肿胀和轴索损伤阳性染色特征等;轻度亚组仅有少量点状脑出血,各轴索损伤阳性结果较少出现;中度亚组可发现上述DAI形态学特征但没有重度亚组明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DAI机械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可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小鼠;该装置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稳定性好。

中青年卒中患者性生活临床研究221-224

摘要:目的:调查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探讨导致卒中患者性生活受损的可能原因。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门诊复诊的73例(18岁≤年龄≤55岁)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中,共获得49份问卷,调查患者对性生活的态度、卒中前后性生活情况,比较患者在卒中发病前后性生活状态改变情况,并通过收集患者医疗信息了解造成性生活受损的可能原因。结果:多数患者在卒中后出现性生活质量受损,包含性欲下降、性生活频率降低,男性勃起功能及女性阴道润滑情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对性生活重视程度降低。合并高血压病、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及对卒中复发的担心等因素与性生活受损显著相关。结论:在中青年卒中患者中,性生活受损现象严重,与多种因素相关。

58例贫血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225-227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短期疗效观察228-23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情绪记忆改变特征的研究232-235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236-24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41-243

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疾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治疗得到广泛的关注。tDC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治疗手段,已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获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就tDCS作用机理及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机制研究进展244-246

摘要:电休克治疗(ECT)能有效改善抑郁症(MDD)患者症状,但作用机制目前仍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ECT治疗后海马等脑结构出现神经增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多研究表明,ECT治疗后MDD患者血清或血浆BDNF水平上升,并出现BDNF通路的相应生物学改变。但也有少部分不一致的研究结果,BDNF前体(ProBDNF)的研究将可能进一步完善该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247-249

摘要:人体步行过程中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以反映步行的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行时步态的时空参数、足底压力分布、骨盆的运动与正常人相比发生特征性改变。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的变化及相关机制,能为临床和康复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临床研究
PI3K/mTOR信号通路在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表达250-252

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253-255

丁苯酞注射液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256-257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258-259

摘要:目的: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亚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于发病1周时行双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同时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上肢Fugl-Meyer评分,并根据SEP分级分为3组:正常组(Ⅰ级)16例、异常组(Ⅱ级)14例、缺失组(Ⅲ级)21例。发病3周时再次评定NIHSS评分及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发病3周后,正常组和异常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Fugl-Mey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24)。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中,缺失组均较正常组预后差(P=0.026,P=0.000)。结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有望成为预测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指标之一。

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研究260-262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263-265

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血清NSE与NGB表达的影响266-26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个案报道
经治疗后头痛复发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道269-270

摘要: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罕见的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头痛、癫痫、精神异常等,常可累及多组颅神经,表现为相应颅神经受损症状,最常见的受损颅神经为第Ⅷ、Ⅵ、Ⅸ对脑神经~([1]),部分HCP与肥厚性硬脊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HSP)合并发生,称为肥厚性硬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正因HC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难度大,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HCP病例报道如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牛痘相关激酶2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消除中起重要作用-F0003

摘要:在出生后的神经发育过程中,大脑神经回路的建立需要小胶质细胞消除过度的突触连接。小胶质细胞突触调节缺失已被证实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智力残疾等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的牛痘相关激酶2(VRK2)可能可以激活突触消除的过程。在VRK2缺陷小鼠(VRK2KO)中,可以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内突触前位点的减少。而且,在出生后第2周,VRK2KO小鼠的突触前位点和突出的数量都出现了异常增加。这些差异并没有持续到成年期。尽管突触数量的增加最终结局与正常小鼠无异,但成年VRK2KO小鼠在社交行为、情境恐惧记忆和空间记忆中表现出行为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