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指南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55-60

摘要:2006年,为了全面启动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的工作,Bárány学会分类委员会(CCBS)召开第一届会议。考虑到ICVD工作历程的复杂性,Bárány学会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内部流程以及促进与其它协会达成共识的工作流程,最终,针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与研究的关键问题,CCBS开始着手制定ICVD的工作规则和框架(于2015年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英文版一文发表),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1)症状和体征;(2)综合征;(3)功能障碍和疾病;(4)发病机制。截至目前,CCBS在前庭症状的定义(2009)、前庭性偏头痛(201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201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15)、梅尼埃病(2015)、前庭阵发症(2016)、双侧前庭病变(2017)、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2017)的相关专家共识已经陆续发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经氧化应激途径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61-64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65-67

纹理分析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68-71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72-75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治疗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放射性脑坏死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各1例,搜索既往报道的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71例。放射治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晚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脑白质坏死。放射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为臂丛神经损伤。结论: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76-78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cl-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的相关研究79-82

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83-86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脑出血后免疫炎症反应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87-90

摘要:脑出血(ICH)后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指南中并没有对于ICH免疫干预方面的临床治疗。本综述总结了ICH后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讨论了其中免疫细胞发挥的破坏性和再生作用,并重点关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还归纳了选择性靶向这些免疫细胞的药物在ICH患者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变化和与大脑的相互作用,探索有效疗法减少炎症的同时增强神经修复,从而改善ICH的结局。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91-93

摘要: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①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②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完全。

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海马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94-96

摘要:电休克(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机制仍然不清楚。海马及其相关结构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目前在研究抑郁症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形态结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局部脑血流(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和局部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3个方面阐述fMRI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基础研究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意义97-9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临床研究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100-101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102-103

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104-106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个案报道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107-108

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中小血管的罕见重度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大小、血管炎病理分型有关,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也缺乏特异性,极容易误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转录组分析寻找脑卒中治疗靶标109-109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支持正常的脑功能,但当它们在卒中等病理条件下变得具有反应性时也可能促成神经退行性病变。然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有益和有害特性之间依赖于背景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仍然未被完全理解。我们使用RiboTag技术,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72h后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地纯化翻译mRNA,从而产生卒中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翻译组数据库。与对照组大脑相比,tMCAO后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显示与A2表型相关的转录物富集,这与神经保护相关。我们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也会上调大量潜在的神经毒性基因。本研究共鉴定了1,003个基因和38个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其中Stat3,Sp1和Spi1是最显著的。为了进一步探索Stat3介导的途径对卒中发病机制的影响,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条件性缺失Stat3的小鼠进行tMCAO处理,发现局灶性缺血72h后的小鼠脑梗死体积减小,运动功能改善。综上所述,本研究扩展了新兴的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靶向卒中治疗数据库,支持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对脑功能提供了关键保障作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