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前血小板碱性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意义379-382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可能具有诊断意义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方法:采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73例及健康对照人群血清53例,从血清样本中提取蛋白后,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 TRAQ)定量分析蛋白组学方法检测2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鉴定分析,并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一步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之间的关联。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前血小板碱性蛋白(PPBP)表达量较健康对照者升高1.47倍(P〈0.01);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发现PPB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是健康人群的1.62倍(P〈0.01)。以通过PPBP表达含量为检验变量,患病与否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AUC=0.7539,95%CI=0.638~0.870(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PPBP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I表现及诊断价值383-386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WI扫描。结果:本组伴有PRES 9例(45%),不伴有PRES 11例。MRI显示有PRES组共30个主要病灶,枕叶12个,胼胝体压部3个,顶叶半卵圆中心5个,颞叶5个,额叶3个。病灶主体位于皮质下白质、部分邻近皮质亦有受累。T1WI等、稍低信号,T2WI、T2WI/flair稍高信号。D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ADC以等、稍低信号为著。T2WI/flair发现病灶数最多,2例仅在DWI序列上显示清晰。结论:妊娠期高血压PRES 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结合T2WI/flair能发现更多病灶。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387-391

摘要: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良性单侧下肢肌萎缩1例并文献复习392-394

摘要:目的:报告良性单侧下肢肌萎缩(BMALL)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结果: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肌萎缩,以腓肠肌萎缩为主,逐渐向上进展,肌无力相对较轻,无感觉异常、锥体束征及延髓损害。查体右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腱反射(-),无肌束颤动,病理征(-)。肌肉磁共振显示右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胫前肌、股四头肌及臀大肌都有不同程度萎缩,肌电图示右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右股四头肌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肌萎缩。搜索既往报道的BMALL患者95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肌无力症状,极少部分有轻度感觉异常。所有患者肌电图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者均提示神经源性肌萎缩。大部分患者随访数年预后良好。结论:BMALL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神经肌肉疾病,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萎缩,肌肉萎缩与肌无力不成比例,症状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主要依赖病史、体格检查、肌肉磁共振、肌电图、肌肉活检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一般良性进展,但也有少数预后不佳的病例。

高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395-398

摘要:目的:了解80岁及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与神经退行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8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联合问卷调查,年龄80~105岁。测量其坐位、卧位和直立位3 min内血压值,并收集其病史、用药史及生活习惯等相关资料。结果:共1562例纳入本研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387例,非体位性低血压(NOH)组1175例;OH患病率为24.8%(387例)。OH组较NOH组易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与OH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OH患病率较高,且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高龄高血压患者易并发OH。

威伐光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399-402

摘要:目的:观察威伐光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给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治疗;威伐光组31例,给予单纯威伐光治疗;联合组33例,给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联合威伐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2组(P〈0.05);除"催眠药物"因子外,3组PSQI及其他6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2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威伐光联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治疗PHN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403-406

摘要: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生物活性小囊泡。外泌体由脂质双分层构成,内含有脂质、蛋白质、RNA等物质,可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水平转移内容物而发挥生物学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细胞交流通讯途径,参与组成神经系统神经元-胶质信号网络。神经系统细胞及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及损伤修复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显示外泌体不仅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能。本文着重阐述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脑出血病因学研究进展407-409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急病症,且复发性出血破坏的脑组织呈累积性增多,其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积极寻找导致脑出血的病因是有效控制脑出血复发的关键,且有助于尽快分流和管理脑出血患者,改善预后及预防脑出血的再发。为了全面认识复发性出血的病因,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就其病因学进行探讨。

中国特色精神科日间医院的探索410-411

摘要:现阶段我国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重性精神病导致的精神残疾康复手段缺乏,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亦不完善,医院的精神科非常需要成立专业的心理治疗部门。精神科的日间医院是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患者白天到医院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晚上回家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患者从医院回归社会的一个中转站。本文即对此新的医疗模式进行探讨。

匹鲁卡品致癫大鼠模型癫痫持续状态皮质脑电图记录方法的研究412-413

摘要:目的:探讨匹鲁卡品致癫大鼠模型癫痫持续状态皮质脑电图的记录方法。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顺序注射氯化锂、阿托品、匹鲁卡品,确认模型成功后注射乌拉坦麻醉,固定大鼠于定位仪上记录皮质脑电图;B组顺序注射氯化锂、阿托品,注射乌拉坦麻醉后固定大鼠于定位仪,注射匹鲁卡品后记录皮质脑电图;C组注射生理盐水,乌拉坦麻醉后固定大鼠于定位仪,注射生理盐水后记录皮质脑电图;比较3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特征及死亡率。结果:A组痫样放电出现率100%(10/10),死亡率10%(1/10);B组痫样放电出现率60%(6/10),死亡率40%(4/10);C组痫样放电出现率0%(0/10),死亡率0%(0/10)。结论:注射氯化锂、阿托品、匹鲁卡品建立模型后乌拉坦麻醉大鼠记录皮质脑电图,痫样放电出现率高,动物死亡率低。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414-415

摘要:目的:观察发病24 h内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部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69例和DWI阴性组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死亡率、发病至DWI扫描时间、后循环梗死比例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密度脂蛋白(LDL)、DNT、发病至扫描时间、后循环脑梗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90 d MRS〈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与DWI阳性患者相比,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当。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416-417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服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 mg/d组42例、20 mg/d组66例、40 mg/d组20例。观察服药1个月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清尿酸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尿酸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40 mg/d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其他2组,而尿酸水平低于其他2组(均P〈0.05)。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

眼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418-419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各32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加用NMES治疗,联合组加用NMES及眼针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的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眼针联合NMES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帕金森病照料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420-421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帕金森病(PD)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PD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55对纳入研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进行评分,判定分析PD照料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5例照料者HADS焦虑评分为(8.04±4.85)分,HADS抑郁评分为(8.07±6.13)分。55例照料者中,女性HADS焦虑评分为(9.68±5.11)分,高于男性的(5.92±3.57)分;女性HADS抑郁评分为(9.65±6.69)分,高于男性的(6.04±4.71)分(均P〈0.05)。55例照料者中,有罹患焦虑症风险20例(36.36%),其中女15例(71.42%),男5例(23.81%);有罹患抑郁症风险24例(43.64%),其中女18例(75.00%),男6例(25.00%);2组女性患者比例均占优势(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DS焦虑评分与PD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292,P〈0.05),与PD病程呈正相关(r=0.38,P〈0.05),与H-Y评分呈正相关(r=0.328,P〈0.05);HADS抑郁评分与PD病程呈正相关(r=0.274,P〈0.05),与H-Y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结论:部分PD照料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女性照料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PD患者的年龄、病程和H-Y评分有关。

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肽的影响422-423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脊液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脑胶质瘤患者55例,按接受手术的方式分为传统组27例和微创组28例。比较治疗后1年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脊液神经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微创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1.48%(χ2=6.366,P=0.012);2组的ADL评分都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均P〈0.05);2组脑脊液AVP、OT、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微创组以上指标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利于脑脊液AVP、OT、β-EP水平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及其对IL-2、IL-6、TNF-α的影响424-425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及其对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组(65例)和开颅组(25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量、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微创组各影响因素和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开颅组对比,微创组术后血肿量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创伤小、预后好。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作用426-427

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作用。方法:足月重度窒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对2组窒息新生儿进行aEEG监测;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检测2组患儿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于治疗10 d及28 d时,对2组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前,2组aEEG结果构成、血清CK-MB和LDH含量及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aEEG为正常和轻度异常的比例高于常规组,亚低温组血清CK-MB和LDH含量低于常规组,亚低温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有效手段之一,aEEG可用于评价其疗效。

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12例临床观察428-429

摘要:脑卒中是高致死、高致残性疾病~([1])。约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后循环脑梗死约占20%~([2])。而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0%~40%。进展性脑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多于前循环,神经症状呈阶梯式恶化,进展持续时间较长~([3])。进展性脑梗死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循环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