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脂氧素A4对Aβ25-35所致N2a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283-285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脂氧素A4(LXA4)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损伤N2a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β(25-35)处理N2a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来评价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25-35))和LXA4保护组(50、100、200 nmol/L)。采用CCK-8法检测N2a细胞的活性;荧光酶标仪检测N2a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0μmol/L Aβ(25-35)处理N2a细胞24 h可建立细胞损伤模型。LXA4保护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200 nmol/L LXA4保护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200 nmol/L LXA4保护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200 nmol/L LXA4保护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LXA4对Aβ(25-35)损伤N2a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ROS水平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PPU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286-289

摘要:目的:研究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EHi)TPPU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作MCAO模型)、TPPU组(于MCAO术前24 h、缺血再灌注后0、24及48 h经大鼠尾静脉注射TPPU),各15只。Garci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评估脑水肿程度;伊文氏蓝(EB)法检测BBB通透性;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BBB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PU能够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减小脑皮质梗死体积,减少EB向脑组织渗漏,减轻血管性脑水肿,减轻MCAO后BBB紧密连接蛋白的丢失(均P〈0.05)。结论:TPPU能够保护MCAO大鼠BBB完整性,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血管生成素1对大鼠血-脊髓屏障功能的增强作用290-293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大鼠血-脊髓屏障功能的增强作用,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s8)在此增强过程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CMEC),建立体外血-脊髓屏障模型。以Ang 1处理的SCMEC为Ang1处理组,未处理的为对照组。于Ang1处理后于不同时间点(0 h、4 h、8 h、12 h)测定各组跨内皮电阻(TEER)值,比较2组Eps8蛋白的表达水平。再将SCMEC分为对照siRNA组、对照siRNA+Ang1组、Eps8 siRNA组及Eps8 siRNA+Angl组,分别给予siRNA干扰Eps8表达及Ang 1处理,比较不同组间Eps8蛋白的表达水平与TEER值。结果:Ang1处理组4 h、8 h、12 h SCMEC的TEE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ps8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ps8 siRNA组SCMEC中Eps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siRNA组(P〈0.05),而与Eps8 siRNA+Ang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8 siRNA组不同时间点TEE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siRNA组(P〈0.05);Eps8 siRNA+Ang1组与Eps8 siRNA组间TEE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1可增强大鼠血-脊髓屏障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Eps8有关。

探讨hsa-miR-199a-5p表达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294-296

摘要:目的:探讨hsa-miR-199a-5p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118例IS患者及125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血清hsa-miR-199a-5p的表达,用ROC曲线分析hsa-miR-199a-5p表达应用于诊断IS的价值,并对hsa-miR-199a-5p表达与研究人群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sa-miR-199a-5p在IS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且IS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时hsa-miR-199a-5p的表达表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hsa-miR-199a-5p的表达与IS患者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2,P〈0.05)。ROC预测结果显示,hsa-miR-199a-5p诊断IS的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6.2%,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95%CI为0.613~0.919,P=0.003)。结论:hsa-miR-199a-5p或许可成为IS的生物标志物。

脑梗死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血栓调节蛋白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297-3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血栓调节蛋白(TM)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及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提取总DNA,并对总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 MSP)对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进行分析。测定血浆中Hcy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组别Hcy水平差异,并分析其对TM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提取各组TM总RNA,比较不同甲基化总RNA的差异。测定血浆中TM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组别TM水平差异。结果:2组在高血压患者人数、血糖(GLU)、总胆固醇(T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检出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60例(75.00%),对照组检出29例(48.33%),脑梗死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χ^2=10.528,P〈0.01)。2组血浆中Hcy、TM水平及TM基因mRNA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组TM启动子区UMe、HMe、FMe组mRNA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4%、73%、34%。TM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随着血浆中Hcy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r=0.68,P〈0.01),随着TM基因mRNA表达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7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高Hcy水平会可能会造成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升高,进而造成TM基因mRNA的表达量降低。此外,血浆中TM水平过高,可能是由于脑梗死患者内皮损伤引起。

武汉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301-303

摘要:目的:调查武汉某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武汉某社区居民2726名,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筛查发现高危人群378例(14.16%)。经规范健康教育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知晓率、预防用药使用率、慢性基础疾病规范药物使用率、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采用脑卒中筛查表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并促进患者康复。

脑梗死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304-306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患者283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评估双侧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厚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UA间的关系。结果:HUA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的数量及大小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甘油三血酯症(P=0.024,OR值1.300,95%CI为1.014-1.194)、肾功衰(P=0.030,OR值1.534,95%CI为1.043-2.581)、LAA(P=0.004,OR值2.017,95%CI为1.256-4.018)为罹患HUA的危险因素。结论: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密切,HUA是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因素研究307-309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社交、失眠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5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抑郁分为PSD组119例和非PSD组134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社交、失眠及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SD组和非PSD组的失眠(P=0.003)、独居(P=0.034)、不良生活事件(P=0.022)及NIHSS评分(P=0.004)和BI评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眠(P=0.015)、NIHSS评分(P=0.001)、BI评分(P=0.004)与PSD形成紧密相关;重度抑郁PSD患者与中、轻度抑郁患者相比具有较高失眠率(t=2.18,P=0.035;t=3.46,P=0.024)、较高NIHSS评分(t=4.29,P=0.003;t=4.52,P=0.006)及较低BI评分(t=4.03,P=0.005;t=2.34,P=0.001)。结论:失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日常活动活动能力与老年脑卒中患者PSD的形成显著相关。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联合电视透视吞咽检查对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的预测价值310-312

摘要:目的:探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联合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卒中住院患者病例资料176例,均由管床医生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对其营养不良风险进行评估,然后采用VFSS行吞咽障碍评估。所有入选对象随访1个月,观察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单纯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单纯VFSS评定法及两者联合评估对营养不良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显示,营养不良风险者42例,VFSS结果显示营养不良风险者41例;随访1个月有38例(21.59%)发生营养不良。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联合VFSS并联和串联的灵敏度分别为92.11%和55.26%;特异度分别为89.85%和97.10%;准确度分别为90.34%和88.0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和84.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3%和88.74%。结论: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联合VFSS对脑卒中患者住院营养风险预测价值较高。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313-315

摘要: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检测2组血清CNTF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中CNTF差异。结果:观察组的CNT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NTF在不同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NT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均rs〈0,P〈0.05)。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的CNTF显著低于无严重并发症及存活患者(均P〈0.05)。CNTF〈16.5 ng/m L为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CNTF可能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价值。

伴单侧外周前庭受损的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316-318

摘要:目的:探讨伴单侧外周前庭受损(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148例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及伴发疾病分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8例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年龄9~86岁,男:女约为1:2。可以头晕(74.3%)或眩晕(25.7%)起病,分原发性(23.0%)和继发性/伴发性(77.0%)。原发性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包括急性原发单侧前庭病、发作性原发单侧前庭病、慢性原发单侧前庭病;继发/伴发性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可能的迷路卒中、慢性缺血性单侧前庭病可能、内耳缺血性发作性前庭病变可能、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及迷路震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科门诊伴UPVD的头晕/眩晕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病因不明最为多见,其次多因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和可能的迷路卒中而就诊。

重症肌无力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研究319-32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MG合并GBS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国内外共21例MG合并GBS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国内外MG合并GBS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84岁,平均(44.67±17.11)岁。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2种疾病起病时间最长间隔可达23年。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眼外肌无力及迟缓性四肢瘫痪表现,此外一些共同临床特征还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面肌瘫痪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及低频重复电刺激实验结果均异常,19例患者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15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未测定乙酰胆碱抗体的5例患者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经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中(19例记录)14例患者预后较好(Hughes≤2)。结论:MG合并GBS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前有感染等诱因,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MG及GBS临床表现、乙酰胆碱抗体测定、脑脊液分析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异常,治疗上应采用吡斯的明、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323-32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并探究依达拉奉+维生素联合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CAE患者63例为CAE组,按饮酒年限不同分为3亚组:低、中、高年限亚组,分别为31例、24例和8例;并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分为2亚组:无CAS斑块亚组38例和有CAS斑块亚组25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63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CAE组:予以依达拉奉+维生素联合方案治疗。记录比较各组和各亚组血清Hcy、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CAE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观察并记录CAE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对比,CAE组血清Hcy、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CAE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随饮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0.01)。CAE组中有CAS斑块亚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CAS斑块者(P〈0.01)。与治疗前相比,CAE组治疗后血清Hcy、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CAE发生与发展中血清Hcy及血脂水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诊断价值327-329

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靶抗原-6(ESAT-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对于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TBM患者为研究组,29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普通头痛患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中的ESAT-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的ESAT-6、TNF-α、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的ESAT-6、IL-10、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SAT-6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使用ESAT-6、IL-10、TNF-α、IFN-γ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18.104,12.647,13.978;P〈0.05)。结论:ESAT-6、TNF-α、IFN-γ和IL-10在TBM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早期诊断TB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4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果更佳。

不同性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330-334

摘要: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入组有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739例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13例,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伴自杀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入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伴自杀行为患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已婚者更多、独生子女较少、较多家族自杀史、家族精神异常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伴自杀行为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较多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重大精神创伤、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5)。男性患者的既往有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1)。结论: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区别化对待其危险因素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抗Hu副肿瘤综合征病例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335-337

摘要:目的:探讨抗Hu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抗Hu副肿瘤综合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例表现为严重的中枢性低通气,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但全身PET-CT并未发现肿瘤;另1例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肿瘤筛查中发现头颈部肿块,主要分布在鼻窦和腮腺,病理活检为小细胞癌。鼻窦肿块切除后短期内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搜索既往报道的抗Hu相关副肿瘤综合征患者477例,最常见的表现是亚急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颅脑的MRI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合并小细胞肺癌;在所有的病例中,有2.5%的患者表现为中枢性低通气。结论:抗Hu副肿瘤综合征应作为中枢性低通气的鉴别诊断之一。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的检测,有利于更早发现肿瘤。

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紧急困难气道抢救10例临床分析338-340

摘要:目的:回顾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紧急气道原因及抢救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情况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对原发病、紧急气道情况、抢救措施、治疗结果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男6例,女4例,原发病主要为颈部及枕颈交界区病变,包括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头颈部外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及颈部血管畸形等。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的主要首发临床表现常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憋气,发生颈部血肿患者可见局部肿胀、气道偏斜、血氧下降、三凹征等。紧急救治方法主要包括:紧急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血肿清除或急诊手术血肿清除。随访6月至5年,9例预后良好,1例因合并心跳骤停、缺血缺氧性脑病植物生存。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头颈、颅底、颈部血管手术的围手术期需强调气道管理,术前充分判断气道风险,对出现不明原因烦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须警惕紧急困难气道。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最熟悉的方法予以积极治疗,方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基因-1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价值341-342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NS)由大量的神经细胞组成,星形胶质细胞是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营养支持、调节神经递质及影响突触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基因-1(AEG-1)是一种原癌基因,对多种CNS肿瘤细胞的增殖、发展及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从AEG-1对CNS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寻找新的标志物用于CNS肿瘤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