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社
分享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个案报道、综述与编译、继续教育专栏、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讲座、会议纪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7
  • 创刊时间:200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78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改良及评价

摘要:目的: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进行改良并评价。方法:C57BL/6J小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MCAO组40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模型;术后24h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术后30d,水迷宫测试小鼠远期学习和记忆能力;术后90d,头部MRI观察梗死病灶及脑组织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7.5%;MCAO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为(2.36±0.21)分,相对梗死体积为(25.36±3.65)%;MCAO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小鼠头部MRI T2加权像可见缺血侧皮质和/或皮质下梗死病灶。结论:线栓法是简单、可靠的制作小鼠MCAO模型的方法。
79-83

TRPV2基因敲除对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V亚族2(TRPV2)基因敲除对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锌指核酶敲除U87MG细胞的TRPV2基因;Western Blot测定TRPV2蛋白的表达;Brdu掺入实验及Western Blot测定TRPV2基因敲除对U87MG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RPV2基因敲除对U87MG细胞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结果:TRPV2蛋白在U87MG细胞中转录表达;靶向TRPV2的锌指核酶能有效地阻断U87MG细胞内TRPV2基因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TRV2-/-U87MG细胞Brdu阳性率为(47.37±4.03)%,处于S期细胞的百分率为(20.14±0.47)%,均显著高于TRV2+/+U87MG细胞(P〈0.01);PCNA表达量为U87MG TRV2+/+细胞的(1.47±0.19)倍(P〈0.01)。结论:TRPV2基因敲除能明显促进U87MG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进展。
84-87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改进

摘要:目的:改进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机械吹打法得到细胞悬液,接种24h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神经元,每3d换液1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β-Tubulin与细胞核免疫荧光双染法鉴定培养神经元的纯度。结果: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好,纯度高达(94.57±1.52)%。结论:该方法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好、纯度高,是理想的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方法。
88-90

幼鼠大脑GFAP阳性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摘要:目的:探讨幼鼠大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分化类型。方法:hGfapCreERT2/Rosa26R转基因小鼠在出生后第6天用他莫西芬诱导Cre重组酶表达;在出生后第60天,对大脑组织切片行X-gal染色,然后用细胞种类特异性抗体Blbp、GFAP(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NeuN(神经元标记物),NG2(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标记物)或CC1(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脑不同脑区X-gal染色阳性细胞可以和Blbp和GFAP、NeuN及NG2或CC1共标记。结论:出生后早期小鼠大脑GFAP阳性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产生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91-95

腺苷A_(2A)受体阻断剂对戊四氮全面性癫痫发作模型及点燃模型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腺苷A2A受体阻断剂SCH58261对戊四氮全面性癫痫发作模型和点燃模型的作用。方法:戊四氮腹腔注射诱发大鼠全面性癫痫发作模型和点燃模型,全面性发作模型制作前和点燃模型诱导过程中,腹腔注射给予小剂量SCH58261,观察药物对2种模型发作的影响。结果:在全面性癫痫发作模型中,SCH58261可增加戊四氮所致阵挛发作的潜伏期,但是不能抑制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在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中,SCH58261可明显阻止大鼠点燃进程,并且降低癫痫发作强度。结论:腺苷A2A受体阻断剂SCH58261可以抑制戊四氮全面性癫痫发作模型及点燃模型的进程及发作程度。
96-100

大鼠视神经再生特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损伤的视神经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物中的再生情况。方法:将大鼠自体坐骨神经移植到切断的视神经眼球端,于术后3、4、5、7、10及12d,应用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并计算初始延搁时间、再生系数及再生速度。结果: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法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再生的视神经纤维;损伤的视神经在移植物中生长,最短初始延搁时间为4d,再生系数为40根/d,最快纤维再生速度为1.7mm/d。结论:损伤的视神经可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物中生长,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法可有效观察视神经纤维再生特性。
101-104

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PARP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7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PN模型,随机抽取40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只;治疗组每天给予依达拉奉(3mg/kg)腹腔注射,共4周;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PARP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PARP表达及细胞AI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PARP表达及细胞A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ARP表达及细胞凋亡有关。
105-108

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中青年缺血性卒中318例,分为16~44岁组和45~54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TOAST分型、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差异。结果:16~44岁组131例,45~54岁组187例;明确病因175例(55%),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38.3%),心源性栓塞(24.6%),小血管疾病(21.1)%,其他病因(16.0%);45~54岁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及小血管疾病比较常见(P〈0.01);16~44岁组中,其他原因所致的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明显较高(P〈0.01);45~54岁组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及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16~44岁组(P〈0.01);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脏病史低于16~44岁组(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具有该年龄段的特定病因分型和危险因素。
109-112

糖尿病并发TIA患者血浆hs-CRP及Hcy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糖尿病首次并发TIA入院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糖尿病无TIA患者30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组患者1年,根据发生脑血管事件情况分TIA亚组,梗死亚组及稳定亚组;检测并比较脑血管事件发生24h内及对照组入院空腹12h后血清hs-CRP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随访分组结果为,TIA亚组37例,梗死亚组8例,稳定亚组27例;梗死亚组及TIA亚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均高于稳定亚组及对照组(P〈0.05),梗死亚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TIA亚组(P〈0.05),但Hcy水平与TIA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及Hcy水平可能对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113-1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脑血管造影23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病变脑动脉的分布特征。方法: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hHcy患者23例,分析不光滑及狭窄脑动脉的分布规律;并将单纯hHcy患者6例分为半胱氨酸组,Hcy增高同时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7例分为合并组,比较2组年龄、血清Hcy水平、不光滑及狭窄血管数的差异。结果:23例患者均存在脑动脉不光滑病变(100%);动脉狭窄检出率颅外为47.82%,颅内为52.17%;颅外动脉发生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19.57%),椎动脉颅外段(15.22%),无名动脉(8.70%);颅内动脉发生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内段(10.87%),椎动脉颅内段(10.87%),大脑中动脉M1段(8.70%);半胱氨酸组及合并组患者年龄、血清Hcy水平、不光滑及狭窄血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Hcy患者颅内、外动脉不光滑及狭窄病变的检出率相似,高血压、高血脂与hHcy对脑动脉的损伤无叠加效应。
116-118

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

摘要: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54例纳入研究,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完成治疗及检查的患者25例(斑块总数40个);治疗后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及血管长轴切面斑块面积较前减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血容量(RBV)及平均血流量(RBF)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未出现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减少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能定量检测斑块内的新生血管。
119-12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2012(第二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通知

摘要:北京大学神经病学系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定于2012年6月1日~3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第二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卒中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回顾与展望",会议内容主要针对脑卒中、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房颤、冠心病等)与脑卒中结合热点、认知障碍与老年痴呆症、癫痫、帕金森病、遗传代谢病、重症肌无力、炎症性肌病、多发性硬化、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及方向进行探讨。会议还邀请了全球知名的神经病学及心血管内科学领域的学者、专家,从多个角度总结各自领域及结合领域以往的特色临床诊治技术,共同探索、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123-12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定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影像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测量感兴趣区(ROI)FA值,比较2组之间FA值、DAI组患侧可视性病灶和健侧对称部位的FA值,并分析DAI组病灶区FA均值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AI组各ROI区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I组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FA值较健侧对称处显著降低(P〈0.01),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及延髓)FA值与GCS、GOS评分正相关(P〈0.01),胼胝体FA值与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DTI为诊断DAI病灶的敏感序列,其ROI区FA值变化有助于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124-12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

In Vitro Modeling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yelination and Remyelination

摘要:本文对体外培养中髓鞘形成与髓鞘再生的研究手段进行综述。探讨各种研究手段的运用历史及优缺点,这些与各实验的研究目的有关。本文还对髓鞘形成尤其是髓鞘再生量化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对这些研究手段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29-13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Pannexin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Pannexin(Panx)通道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大孔径非选择性通道,释放以ATP为主的信号分子。Panx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半通道(hemichannel),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影响Ca2+波的传播,并在炎症、凋亡、缺血缺氧及癫痫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40-142

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概述

摘要: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目前对睡眠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主诉和患者自身对睡眠时间的评估。临床上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尚缺少统一的标准,为此,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综述睡眠障碍的最新诊疗进展。
143-146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摘要:选择2005年7月~2010年1月于我科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3例为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63.7±5.4)岁;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伴冠心病史5例,酗酒8例,糖尿病3例;
147-148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中CT机定位的技巧和效果评价

摘要: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295例,均在CT片定位或CT机定位下给予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血肿较小或CT扫描基线不准的患者183例为观察组,男102例,女81例;年龄42~80岁,平均60.5岁。血肿较大且CT扫描基线较准的患者112例为对照组,男60例,女52例;年龄38~77岁,平均57.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CT片定位法进行定位,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