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社
分享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个案报道、综述与编译、继续教育专栏、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讲座、会议纪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7
  • 创刊时间:200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78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携带人类GAD6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人类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DC316-CMV-EGFP-GAD67,并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DC316-CMV-EGFP-GAD67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通过贴壁方法分离培养出来的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免疫组化检测GAD67蛋白在BMSC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DC316-CMV-EGFP-GAD67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 h的转染效率为37.3%,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48 h,BMSCs内GAD67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构建pDC316-CMV-EGFP-GAD67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BMSCs。
235-24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

摘要:《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部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台湾华艺等数据库收录。
240-24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疗效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抑制疤痕增生、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胫神经切断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仅给予单纯缝合,B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聚-DL-乳酸膜,C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膜。术后4、8及12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C组神经吻合口局部疤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其它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12周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高于其它2组(P〈0.05)。结论: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疤痕增生,促进神经的再生。
241-245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会议通知

摘要: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承办的第11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暨第8届国际脑血管病论坛及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第6届东亚神经介入治疗大会(EACoN),将于2011年9月8日~1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
245-245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阿加曲班序贯于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阿加曲班注射液序贯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6例;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巴曲酶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序贯于巴曲酶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及21 d测定各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治疗后7、10及14 d,联合治疗组FIB均低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后7及10 d,联合治疗组PT、APTT明显长于巴曲酶组(P〈0.01),14 d时,长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后10 d,联合治疗组ESS评分高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后14及21 d,显著高于巴曲酶组(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序贯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46-249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接受尿激酶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 h血管造影评价血管再通情况。结果:40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27例(67.5%);治疗后FMA及BI评分均较前增加(P〈0.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P〈0.05);发病0.53.0 h接受溶栓治疗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3.024.0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P〈0.01)。结论:超早期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
250-253

Bell's面瘫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Bell’s面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Bell’s面瘫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估患者面瘫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期(≤72 h)及亚急性期(72168 h),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HB评分ⅠⅢ级)及重度(HB评分ⅣⅥ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程和病情患者HB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面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面瘫患者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普遍较低;急性期、轻度面瘫患者WHOQOL-BREF评分高于亚急性期、重度面瘫患者;面瘫患者HB评分与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密切相关;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HB评分、病程、病情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结论:面瘫患者生存质量较差,患者病程、面瘫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254-259

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各17例,常规组仅给予常规药物及针灸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4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评定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个月后,康复组肺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1),常规组肺功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6 min步行距离和MBI评分较训练前提高(P〈0.05),且高于同时间常规组(P〈0.05);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6 min步行距离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康复组较训练前显著提高(P〈0.01),且高于同时间常规组(P〈0.05)。结论: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恢复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60-264

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Pusher综合征患者6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强化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2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强化组FMA、BBS及M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265-268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初步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状况。方法: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为恶性肿瘤组,根据年龄,再分为≥55岁亚组(65例),〈55岁亚组(43例);根据文化程度,分为〈初中亚组(68例),≥初中亚组(40例);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分为〈6个月亚组(45例),≥6个月亚组(63例)。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40例为良性疾病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各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及SDS、S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初中亚组、〈55岁亚组的SDS、SAS量表评分高于〈初中亚组、≥55岁亚组(P〈0.05);≥6个月亚组的SDS量表评分高于〈6个月亚组(P〈0.05),术后时间长短不同患者的S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及术后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
269-271

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12‰;以膈神经、喉返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多见;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2例;预后较好24例,预后较差1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3.846%。结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并非少见,注重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272-274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会议通知

摘要:国际神经病学联盟(WFN)直属机构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NSRG)和美国超声学会(ASN)亚洲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4日~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第15届国际神经超声大会。
274-274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

Microglia in the CNS:Immigrants from Another World

摘要: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免疫细胞,持续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大约100多年前,研究者们就发现了小胶质细胞,但对于其来源,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除了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迁徙进入发育中的神经外胚层的粒单核细胞群之外,在成年脑组织中,新迁入的骨髓细胞也是疾病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了解骨髓细胞从外周进入脑内及其分化为骨髓来源吞噬细胞的机制,有助于控制免疫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骨髓来源的单核吞噬细胞是否具有和脑内源性免疫细胞相似的特征和作用。近年来,对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研究较多,尤其是结合新基因定位技术,可以对细胞进行修饰、操控和跟踪分析,使得对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即对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75-284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脑出血(ICH)后早期血肿增大可能与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血肿体积、出血部位、血肿形态、肾功能不全、高血糖、意识障碍、早期不恰当使用甘露醇等多个危险因素相关。本文对ICH后早期血肿增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85-287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大脑曾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不能进入大脑,因此不会影响其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分子将这两个独立的系统联系起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尤其是CXCL12/CXCR4就是其中的代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伴有中枢免疫功能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伴有cXCL12/CxCR4的异常,提示CXCu2/CXCR4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288-291

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癫痫发作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网络激活后产生和释放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代谢产物,在受体、载体、离子通道等各方面影响和调节神经元功能,参与癫痫发病全过程。本文综述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癫痫发作机制的最新进展,重新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癫痫治疗提供新思路。
292-294

RhoA—ROCK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临床上可以应用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且预后不满意。近来的研究显示小分子G蛋白RhoA及其下游分子ROCK参与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本文介绍Rh0A/ROCK通路的生物学特点,着重关注该通路与脊髓损伤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的相互关系,并介绍RhoA/ROCK通路抑制剂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295-298

microRNA与人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3,UTR完全或不完全配对,导致靶标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参与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理过程。miRNAs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