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专家笔谈
AD转基因模型研究进展197-20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以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退变、神经原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多肽沉积为主要特点.AD转基因鼠的诞生为AD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现综述几种主要AD转基因鼠,包括转APP、转PS、转ApoE、转tau、双转及三转基因鼠等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在AD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202-20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表达对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203-206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对蛋白磷酸酯酶2A(PP2A)酪氨酸307位点(Y307)磷酸化和活性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脑内PP2A活性下调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转染特异性阻断Src表达的SiRNA,检测转染不同时间点PP2A Y307的磷酸化水平、PP2A的活性以及tau蛋白在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转染Src SiRNA 12 h时Sr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P2A Y307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总的PP2A蛋白水平也降低,伴随PP2A活性下调,tau蛋白在Ser198/199/202位点发生过度磷酸化.结论:细胞内PP2A活性的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阻断上游Src的表达可降低PP2A的活性,并导致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背根神经节来源的雪旺细胞的离体培养207-209

摘要:目的:优化小鼠雪旺细胞(SCs)的离体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小鼠的背根神经节,采用酶消化分散法,加入不同的培养液,第1组(NB组)用NB(neuronbasal medium),第2组(FBS组)用含10%FBS的DMEM,继用O4、S-100免疫荧光法染色鉴定SCs阳性细胞,并镜下计数,计算SCs纯度.结果:NB组SCs纯度于第1周为90%,第2周为86.6%;FBS组相应SCs纯度都低于30%.结论:无血清的NB培养液更有利于SCs的增殖和生长.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210-212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卒中的不同类型、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35例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Hcy含量,卒中组同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血糖、血脂,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卒中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血浆Hcy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正线性关系.无论病灶位于基底核、脑叶还是脑干,其Hcy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含量反映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212-212

摘要: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7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均为初次发病,病程6h-3d;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39—82岁;患肢肌力〈3级;伴高血压病3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21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小脑卒中98例临床分析213-215

摘要:目的:分析小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98例小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症状、体征、发病率、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结果:小脑卒中以急性眩晕、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因缺乏特征表现而易被误诊.头颅CT因受后颅凹伪影干扰而对诊断小脑梗死有一定局限性.MRI成为诊断小脑卒中的有力工具.76例小脑梗死患者经内科治疗,73例好转,3例死亡.22例小脑出血患者经内科治疗.18例好转,2例死亡,2例手术(其中1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小脑卒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应及早作CT或MRI检查,早期确诊、早期积极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病例报道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道215-215

摘要: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临床上较少见,现将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216-217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前瞻性采用ATB鉴定法和药敏测试仪拟检测76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细菌学特点及药敏感特性.结果:痰培养共检出菌株171株,以Gˉ杆菌为主(53.80%),其次为G^+球菌(33.33%)和真菌(12.87%).Gˉ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最多;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物敏感试验显示,Gˉ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最敏感.结论:Gˉ杆菌是急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上宜根据患者个体的药敏情况及临床表现选用抗生素.

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218-219

摘要:目的:探讨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组17例和常规组15例,常规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ICP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ICP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1),预后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和预测预后.

经颅多谱勒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220-221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CD对644例本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双侧大脑主要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查并随访2年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TCD检查结果分组与2年内该人群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与脑梗死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发病率与TCD检测出的脑血流速度异常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且患相关疾病越多的组,脑梗死发病率越高.结论:TCD作为一种检测脑血管血流速度的手段,简捷、实用、无创,可运用于脑梗死筛选和早期诊断.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转归222-22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临床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中年,急性起病,脑和脊髓损害的表现重叠出现,有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的改变,在急性期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营养及支持治疗,均好转.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是神经内科临床较易误诊及漏诊的疾病,早期诊断后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可使其预后大大改善.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资料分析224-226

摘要:目的:回顾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并分析4例DRD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小剂量多巴制剂(美多巴62.5 mg,每天3次)对4例患者均有明显疗效.结论:DR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持续疗效,早期治疗效果好,需与其他肌张力障碍相鉴别,以震颤首发时易误诊为少年型帕金森病.

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40例227-229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脑外伤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同时于入院后24 h开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共2周.2组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伤后6个月时的疗效,并测定治疗后7、15 dN脊液谷氨酸、IL-6含量,于治疗后1个月记录清醒例数及平均清醒时间,于入院24 h、7 d、24 d测定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机制.结果:依达拉奉组谷氨酸、IL-6含量低于照组(P<0.01),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凝血障碍及肝肾并发症.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脑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230-232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HP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同时影像学提示有脑出血及灶周水肿.经过停用抗凝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应用甘露醇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HPS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变性性疾病专题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233-236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及老年前期,原因尚不明确。AD占所有痴呆的50%-60%,目前全世界约有1100万AD患者,据推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目前尚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疾病中晚期治疗更为困难。因此,对AD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研究进展237-239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类型的脑变性性疾病,占全部痴呆的60%-70%。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记忆力下降,伴多种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双侧大脑额颞叶及海马,表现为神经纤维的炎症反应、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老年斑形成、神经元萎缩、变性。MRI新技术的运用对早期诊断和监测疗效、控制发展有重要意义。

C型Niemann-Pick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240-242

摘要:c型Niemann—Pick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致死性神经内脏脂质沉积性疾病·约95%由18号染色体的NPCI突变引起.少部分由14号染色体的NPC2(HEI)突变所致。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发生在学龄期儿童,也可以发生在婴幼儿和成人。尽管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进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