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统计源期刊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 42-1759/R 国内刊号
  • 1001-117X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专家笔坛
脑血管疾病干细胞生物学治疗研究现状5-9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病变,以脑卒中为主。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由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如脑梗死的早期溶栓、脑出血的早期微创血肿清除、高效止血剂的应用等,仍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有关使脑卒中患者状况根本改善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入探索。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可塑性、神经再生及干细胞的认识的逐渐深入,干细胞移植已被应用于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治疗,其中部分成功线索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部分重建成为可能。干细胞移植也可能为脑卒中的治疗开辟崭新的领域。本文重点总结了目前脑血管疾病干细胞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索性策略,并简要介绍我们所做的相关工作和我们的意见、观点,以期引起讨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征订启事9-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GFAP-IRES2-EGFP-p27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13

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GFAP-IRES2-EGFP-p27转染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后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质粒pGFAP-IRES2-EGFP-p27转染入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标记观察转染质粒pGFAP-IRES2-EGFP-p27后星形胶质细胞内外源基因EGFP、p27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对星形胶质细胞Ki67表达的影响。结果:脂质体介导质粒pGFAP-IRES2-EGFP-p27转染后24h即开始有EGFP的表达,48-72h EGFP表达达高峰;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发现,表达EGFP的细胞同时有p2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和EGFP阴性细胞相比,EGFP阳性细胞中Ki67的阳性率明显下调(P〈0.01)。结论:GFAP启动子能启动目的基因p27和EGF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连于p27的下游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可了解外源性p27的表达情况;导入外源性p27能有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14-16

摘要:目的:探讨兔颈内动脉系统的结构和变异及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20只制作脑血管模型,2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0.8号渔线经颈内动脉插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观察颅内压、肛温、中心静脉压和股动脉压,48h后行头颅MRI,过量麻醉处死,取脑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兔颈内动脉起始段与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间距4.2—4.8cm,多数(85%)无分支,少数(15%)在颈内动脉入颅前向后分出供应耳后部的分支。线栓大脑中动脉后,兔的血压、颅内压逐渐升高,头颅MRI和TTC染色均可见梗死灶,其大小、部位基本一致。结论: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操作简单,创伤小,制作的模型稳定,成功率高。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初步探讨17-18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传统脑出血治疗,尼莫地平组同时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带体积,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0、90天随访时采用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尼莫地平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传统脑出血治疗的同时使用尼莫地平,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19-2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BI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ADL能力。

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21-22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负重组68例和对照组49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负重组同时接受早期关节负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负重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u=2.79,P〈0.01,后者u=7.21,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加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显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贵州益佰“佰塞通杯”征文通知22-2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23-25

摘要: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4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6例,4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接受头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同时接受头针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价患者功能状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关节活动范围及疼痛评分比较,综合组、头针组及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综合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头针组和康复组(P〈0.05),头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躯体平衡,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其疗效(尤其是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单一采用头针治疗或康复训练的疗效。

高血压脑深部出血分型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手术策略26-29

摘要:目的:将高血压脑深部出血的血肿进行分型并探讨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血肿的CT形态特征将52例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患者的血肿分为6型:1型,血肿CT值均匀型;2型,血肿CT值不均匀型;3型,血肿周围水肿带明显型;4型,血肿巨大或不规则型;5型,血肿破入脑室型;6型,混合型。在急诊处理后,在立体定位架上行CT扫描确定靶点,1型靶点多选在血肿后缘中点,2型多选在血肿CT值较低处,3型选水肿带明显侧,4型选双或多靶点,5型选血肿及脑室,6型根据以上原则选靶点。根据靶点进行置管、血肿外引流手术。结果: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6例(69.23%),中残11例(21.15%),重残1例(1.92%),死亡4例(7.70%)。术中无出血灶再出血,术后出血灶少量再出血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脑深部出血血肿分型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术,引流效果好,术中、术后病灶再出血发生率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欢迎订阅2007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9-2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胰岛素泵持续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高血糖状态30-32

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状态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差异。方法:70例脑出血高血糖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均接受急性脑出血常规处理,MSII组同时行MSII治疗,CSII组同时行CSII治疗,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神经功能。结果:与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控制达到靶血糖值的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减少(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以CSII组更显著(P〈0.01)。结论:与MSII比较,CSII更适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状态,能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改善神经功能。

脑脊液中SS、AVP、β-EP、NSE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33-35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并评定其对V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VD患者(VD组)60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CI组)70例及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量表(HIS)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VD组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组CSF中SS、AVP、β-EP含量,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CSF中NS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D组CSF中SS、AVP、β-EP、NS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CI组CSF中AVP、NSE显著增高(P〈0.01),SS、β-EP有所下降(P〉0.05);VD组CSF中SS、ANP、β-EP及NSE含量均明显低于CI组(P〈0.01);VD组CSF中SS,AVP,β-EP、NSE含量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递减(P〈0.01)。结论:CSF中SS、AVP、β-EP、NSE的含量下降与VD病情程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VD的早期诊断,亦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神经影像学专题
磁共振功能成像新视角36-39

摘要:21世纪是功能代谢和分子影像的世纪,医学影像模式已发生很大转变,影像诊断从单纯的形态解剖转向与功能代谢相结合。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影像学也呈现勃勃生机。

细胞标记及MR示踪的进展40-42

摘要:干细胞和祖细胞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表明这些细胞可以用来修复或替代人的缺陷和受损的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的临床应用将是很有希望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消息
《医学研究生学报》征订、征稿启事42-4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神经影像学专题
PET显像在临床神经科中的应用43-44

摘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像技术,通过敏感探测发射正电子核素显像剂的脑内分布,可在体反映脑血流灌注、脑代谢、神经受体分布及活力等生理、生化信息。由于高度的生理性及可定量研究的特点,自问世之初,PET就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研究神经疾病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变进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随着新显像剂的不断丰富、显像设备及图像融合技术的日臻完善,PET已逐渐由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Nanog基因的研究进展45-46

摘要:最近发现胚胎干细胞(ESC)多潜能性的维持和自我复制分子机制与由Oct4、Nanog和STAT3定义的3个信号途径有关,其中Oct4和Nanog信号是必需的,而STAT3信号为选择性的。本文对最近有关Nanog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