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世纪桥杂志 省级期刊

Bridge of Century

  • 23-1464/D 国内刊号
  • 1001-0475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世纪桥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的学术期刊。世纪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党史工作、纪念党80周年、邓小平理论研究、党建研究、专题研究、白山黑水、人物研究

世纪桥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纪桥杂志党史研究
长征精神与抗联精神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价值4-5

摘要:长征精神与抗联精神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难困苦"背景下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与抗联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宝库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长征精神与抗联精神都蕴含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都体现了精诚团结的良好风貌;都彰显出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传承长征精神与抗联精神,要有穿越时空的强大力度;震撼心灵的持久热度;思想境界的追求高度和代际传承的辐射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7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雄伟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长征精神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及历史地位研究初探8-9

摘要:本文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逻辑起点,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明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及形成原因,从学理上论证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史料分析为前提,全方位搜集东北抗联历史资料,多角度分析东北抗联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客观、深入的探究东北抗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以现实问题研究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启示。

东北根据地创建时期牡丹江党组织的建立及工作重心的转移10-11

摘要:抗战胜利后,中共牡丹江地方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建立起来。同时建立和巩固民主政权,制定《牡丹江市施政纲要》,恢复发展经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对“与近代中国民粹主义关系”的再认识与思考12-15

摘要: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极具复杂性、依附性和多变性的国际化政治社会思潮,自产生便争议不断,在其诸多流派中,"俄国式民粹主义"最为典型,而近代中国民粹主义也滥觞于此。与近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20世纪末的一场激烈争论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向高潮。无论是青年时期还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与近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关系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而其汲取与批判的辩证思维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对待民粹主义提供了指引。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兼对中国革命“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的辨析16-18

摘要: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已经六十余载,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城市中心"道路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因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基本形成了"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的观点。笔者通过对中国革命"两条道路,三种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辨析后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确有重视农村发展的指示,但目的仍然是为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做准备;两条道路是有根本区别的;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城市中心"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

雨花英烈精神的弘扬与传承19-21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精神谱系",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等。"雨花英烈精神"与之一样,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本文在梳理"雨花英烈精神"(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弘扬与传承雨花英烈精神的现实路径。

世纪桥杂志党的建设
浅谈“互联网+反腐”成为从严治党的新武器22-23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反腐治党也要搭上网络快车。本文针对网络反腐这一从严治党的新武器进行了探讨,包括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持续性、网络反腐的概念、案例以及发达国家网络反腐的治理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网络反腐方面的建议。

基于党建“协同创新”的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机制研究24-25

摘要: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是青年教师在高校得以安身立命并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院(系)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和青年人才成长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新的形势下,院(系)党组织要突破传统的党建模式,以"协同创新"新途径推进党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思想文化聚力、组织管理协同、服务资源融合的机制,服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社区党建工作开展“两学一做”路径研究26-27

摘要:借鉴党建工作的相关理论文献与实践经验,基层工委通过抓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组建,并努力实现党的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通过抓基础工作,筑牢基层党组织根基。努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基层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基层社区及基层非公企业党员视角切入,提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两学一做"精神的实践路径措施。

浅析加强和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28-29

摘要:现阶段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加强高校党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选拔任用机制,夯实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教育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考核任免机制,构建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等是加强新时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浅析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0-31

摘要:当前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国际环境风起云涌,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四大危险"非常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只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践行党的宗旨,就一定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32-34

摘要:稳定合理的内容结构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应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从整体出发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对内部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要求。

世纪桥杂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35-36

摘要:中国梦是美丽的、伟大的,实现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所向往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便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相应的就会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处理好中国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梦及国家认同的内涵入手,论证了中国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国家认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价值37-38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批判继承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内涵。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人为自然所缔造,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能动的劳动实践不断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一旦这种再产生发生异化,就将破坏人与自然乃至社会内部的和谐共生。当今中国正是面对着这样的发展困境,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将反过来制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观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先导,对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野下的国家治理及启示39-40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几大理论进行深刻阐述,揭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质及内核。进一步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对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基于跨文化视角下的“欧洲梦”与“中国梦”对比研究41-42

摘要:"梦"这个字是中国2012年的年度汉字,带给了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去追求"中国梦",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同时也属于世界人民。"欧洲梦"是一种更加关注生活品质与相互依存精神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而新生的"中国梦"则是一种包含着兼收并蓄性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新型文明模式。本文将从跨文化角度,对"欧洲梦"与"中国梦"的历史原因、理论基础及其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及其进行对比研究。

浅析生态经济思想对社会生态文明的影响43-44

摘要:思想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其中关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兴修水利加强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我国的人口发展以及社会协调发展而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卫生运动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各项内容蕴含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内涵。为我国生态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为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