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桥杂志社
分享到:

世纪桥杂志

《世纪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党建研究、专题研究、白山黑水、人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 国际刊号:1001-0475
  • 国内刊号:23-1464/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76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3
  • 综合影响因子:0.03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世纪桥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纪桥杂志卷首语

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摘要:"8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凝聚成13亿的中国力量",当热播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以变幻的场景呈现一个古老而又朝气蓬勃的中国,人们在光影交错的时空激荡中深切感受到,"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需要从容驾驭的领航者;中国现代化列车驰向远方,需要强劲有力的火车头。
1-1
世纪桥杂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铁蹄下的抗争——浅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开展的抗日斗争

摘要:东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东北,东北人民最先体验到了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毅然站在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最前沿,领导东北人民坚持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斗争。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不仅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
4-5

从日本军国主义对苏战略设想看其对化学武器的研究

摘要:日本"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政策与苏联将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看成是保卫其国家安全的战略防护地带的国策明显是对立冲突的,所以日苏之战避无可避。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在设想的对苏战争中出奇制胜,悍然违背国际公约,系统的秘密研究针对苏联地理条件、军事装备与设施的化学武器,特别是防寒性化学武器,并取得相当成果。
6-7

抗联三支队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

摘要: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抗联的斗争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援。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抗联第三路军指战员纵横驰骋,有三进呼盟之说。1939年-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曾三次挺进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击活动,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建立深厚情谊,在兄弟民族的支援帮助下,打击敌人,宣传群众,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8-9

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72周年记

摘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驻印军在毗邻中国西南部的印缅地区与日军英勇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军队在国境线以外与英美盟军直接进行战役上的首次协同作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文主要论述中国驻印军的反攻缅甸作战,作战的完全胜利,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良好开局。驻印军的辉煌胜利成为抗日战场的一个独特景观,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绝非偶然。对于今天研究抗日战争仍然能够提供一些新的佐证。
10-11
世纪桥杂志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废除一夫多妻制的过程考察

摘要:纳妾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丑恶现象,它无视妇女的人格权利,给广大妇女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是压在女性身上的沉重枷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举性别平等的大旗,既从理论上对纳妾现象进行了无情地抨击,又在实践中对多妻制进行了彻底地废除。共产党在成立之前,以、李达、恽代英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提出了废除多妻制的理论和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在取得局部政权之后,废除多妻制开始从理论走向了具体实践。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和施行,多妻制这种野蛮落后的婚姻制度终于走向了彻底的消亡。
12-14

从大庆精神到幸福谣——浅谈党史文化传承的一致性

摘要:大庆精神是党史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新时期,大庆幸福谣的唱响是大庆精神的发展与传承,是党史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具体表现。从大庆精神到幸福谣,党史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自我更新,这体现了党史文化在传承中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体现了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党史文化自我完善的连续性。
15-16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突出,成就显著。然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看法,致使其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出现严重曲折。这些对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7-18

浅析陈云对中国“一五”计划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党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陈云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导人,特别在主持编制"一五"计划和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措施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0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要通过把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开拓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等措施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想。
21-22
世纪桥杂志党建理论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高校反腐工作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反腐上全面铺开。高校腐败主要表现在学术腐败、大宗物资采购、基建、招生等几个方面。为此,要在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反腐机制,深入展开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5-26

中年李长春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举措初探——读《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下册)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立足于2014年12月出版的《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下册),对李长春在主政辽沈大地的7年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举措进行了初步的总结梳理: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党性教育,强调作风建设、盘活优良作风,强调发挥正反两面典型的引领与警示作用,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各方监督。
27-28

增强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思考

摘要:党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本主义理念体现意义分析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机构。从党校历史使命感出发,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夯实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思想基础,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理直气壮地讲党的话、干党的事。关键在不断增强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29-30

深入推进“第五个现代化”的预期展望与意义分析

摘要:从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层面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继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之后,第五个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既描绘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向理论界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对"第五个现代化"目标寄予无限期望和强烈关注。当下对"第五个现代化"的提出进行预期展望和意义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考量。
33-34
世纪桥杂志思想政治

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唐山地方文化资源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遇到了困境,教师讲授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淡薄,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过程中,发现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文化资源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亲近易信和灵活生动的优势,把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之中,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借力唐山地方文化资源,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把唐山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开设与唐山精神相关的选修课,把唐山革命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成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
35-37

网络正能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网络正能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微信公众平台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不仅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理论依据,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依次为确定探究主题、精心教学组织、规范教学过程和完善教学评价。
38-39

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分析

摘要:对警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社会的需要又是国家的需要,面对当前警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文章重点介绍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方法和路径。
40-41

基于传统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但是文化却有反作用于人的特殊作用,它塑造人,培养人。我们现在所探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文化为辅的文化体系。历经五千年形成的儒家历史文化,沉淀了民族的智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的研究理论及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向。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