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兽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0-1050
  • 国内刊号:63-1014/Q
  • 出版地方:青海
  • 邮发代号:56-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
  • 综合影响因子:0.4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兽类学报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日食性与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

摘要:日食性变化和活动节律是动物行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食性变化与活动节律的研究,可以了解食物、温度和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动物在行为上的应对策略。2009年1—12月,在广西靖西县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2群东黑冠长臂猿觅食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黑冠长臂猿的活动和食性在旱季和雨季都具有明显的节律。鸣叫只发生在12:00之前,但旱季的鸣叫时间偏晚。在日节律上,东黑冠长臂猿在离开过夜树后和进入过夜树前各有一个取食高峰,07:00喜欢取食果实和无花果,16:00也选择更多的果实,但无花果较少,13:00—15:00取食更多的叶和芽。在10:00—12:00,其用于休息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以果实和无花果为主要食物,并且花大量时间觅食无脊椎动物;但在旱季,其食物以叶和芽为主。与之相适应,东黑冠长臂猿在旱季通过减少移动增加休息来节约能量开支和应对低温,同时它们增加取食的时间以获得等价的能量和营养。雨季时社会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而且其高峰出现在08:00—10:00,但旱季社会行为主要出现在11:00—14:00。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没有出现休息高峰,相反在旱季10:0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上述行为节律体现了东黑冠长臂猿对环境季节性变化的良好适应,使其能够在寒冷并且退化的喀斯特森林中生存繁衍。
105-114

滇金丝猴0-3岁个体的社会玩耍行为

摘要:2012年7月到2013年4月,对云南白马雪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人工辅助投食的滇金丝猴群进行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对该群全部0—3岁30只个体(雄性12只、雌性18只)的社会玩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玩耍频次存在显著差异,且玩耍频次与年龄段呈明显负相关;0—3岁的滇金丝猴倾向于选择相同年龄段的个体作为玩耍伙伴;0—1岁的个体更喜欢追逐(67.5%)的玩耍行为,1—2岁内的个体主要采取抓打(26.6%)、撕咬(25.3%)、追逐(40.5%)的玩耍行为;2—3岁的个体各种玩耍行为的频次有明显差异。0—3岁的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的玩耍频次更高。研究结果表明,0—3岁滇金丝猴的社会玩耍行为符合年龄阶段假说、性别差异假说和运动技能训练假说。
115-121

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可导致橙腹田鼠的单配体制吗?

摘要: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pennsylvanicus)是两种亲缘关系很近,但有着完全不同交配体制的田鼠。本文试图通过他们头骨的形态学比较来验证幼体生长发育(paedomorphosis)可以印证单配制交配体制进化的假说。通过几种头骨的测量,我们发现草原田鼠头骨的长与宽比例大于橙腹田鼠,说明前者具有相对狭长的头骨。进一步的测量发现,这种不同是由于草原田鼠具有相对较长的鼻骨造成的。最后,我们对同种内成年和幼年的头骨进行了比较,发现单配制的橙腹田鼠相对于多配制的草原田鼠,其成年的头骨与幼年的头骨更相似。这些测量结果说明与多配制的田鼠相比,单配制的田鼠在形态及行为上保留更多的幼年状态,而这种行为很可能与其交配体制有关。
122-128

基于粪便DNA的青藏高原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部级自然保护区、羌塘部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cyt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cyt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1.50%,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部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138-148

黑线仓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

摘要:为阐明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以及生理调节机制,将黑线仓鼠驯化于自然环境下12个月,测定其体重、能量收支、身体组织器官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黑线仓鼠能量摄人和支出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摄人能、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显著高于夏季。体重季节性变化不显著,但身体组织器官重量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肝脏、心脏、肾脏以及消化道重量显著高于夏季。体脂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冬季显著低于夏、秋和春季(P〈0.01)。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瘦素水平比秋、冬季分别高88.2%和52.4%(P〈0.05)。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体重维持季节性稳定,与“调定点假说”的预测不同;但脂肪含量和血清瘦素季节性变化显著,符合该假说。夏季血清瘦素升高具有抑制能量摄入的作用,冬季血清瘦素可能是促进代谢产热的重要因子,瘦素对能量代谢和体重的调节作用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149-157

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产热特征

摘要:为阐明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热特征,本实验测定了1—49日龄大绒鼠幼仔的体重、体温、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24d),大绒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9日龄前逐渐升高,22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RMR和NST分别在28日龄、19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增加,RMR在28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BAT产热活性在7日龄内被激活。结果表明,大绒鼠胎后发育及产热能力符合晚成性动物的一般特征,即具有短的妊娠期,较少的胎仔数,较长的哺乳期,这些特征对适应横断山特殊多变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158-163

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诊治

摘要:2013年2月18—20日,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内6只松鼠猴突然接连死亡,同时约有100只松鼠猴也出现了不同症状,给动物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寻找传染病因和治疗防控措施,首先采用尸体剖解和病理切片对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病原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和耐药性试验发现其致病性和流行性特征,并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结果表明,死猴尸体内多处器官发生淤血坏死,组织病变严重并可见大量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病原细菌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与鼠疫耶尔森菌同源性极高,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传染性和一定的耐药性,对丁胺卡拉霉素较为敏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报道的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病例,本文对其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模型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资料。
181-187

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大熊猫粪便样品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摘要: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比如粪便样品监测野生动物受胁迫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然而针对从野外采集的样品,其运输和贮存温度条件是否干扰分析结果,尚未有过报道。为评估不同贮存温度和天数对野生动物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置于3种模拟条件(0℃、10%和22℃),并进行连续6d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天数对粪样中皮质醇浓度有显著影响(E5.107=7.501,P=0.001),但温度则无显著影响(F2,107=1.094,P=0.366)。粪样在0℃、10℃和22℃条件下贮存6d,皮质醇浓度与贮存前的基准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0℃:v0.。1=1.274,P=0.290;10℃:F6.41=2.027,P:0.084;22℃:F6.41=1.009,P=0.434)。结果提示在室温条件下短期运输和贮存(不超过6d),不会引起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显著变化。该结果对于野外所采集的粪便样品运输和贮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88-192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笼捕法和陷阱法对森林小型兽类多样性监测效率比较

摘要:小型兽类包括食虫目(Insectivora)、啮齿目(Rodentia)、翼手目(Chiroptera)、兔形目(Lago.morpha)等,物种数量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其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生境变化的质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肖治术等,2002;李俊生等,2003;
193-199

短尾鼩江西省分布新纪录及其地理分布范围的探讨

摘要: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购腈科(Soricidae)购睛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购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
200-204

圈养条件下亚成体雌性金钱豹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金钱豹(Pantherapardus)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关于人(Homosapiens,真炳攸等,1990)、鼠(Ferrieira et al.,2001)、家兔(俞诗源和李重阳,1995)、牦牛(Bosgrunniens,柳东阳,2007)、绵羊(Schraufnagel et al.,1995)、
205-208

《兽类学报》投稿须知

摘要: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开辟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栏目,另外不定期报道新书评介、会议动态等。本刊兼收中、英文稿件,欢迎英文投稿。英文稿件建议作者请母语为英语的国外同行帮助修改。
I0001-I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