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兽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0-1050
  • 国内刊号:63-1014/Q
  • 出版地方:青海
  • 邮发代号:56-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
  • 综合影响因子:0.4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兽类学报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四川夹金山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英文)

摘要:夹金山位于西南山地,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我们对其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927号个体,隶属4目8科35种,其中啮齿类16种,食虫类16种,鼠兔类有3种。数据分析显示:(1)因南北气候差异,夹金山南坡物种(31)显著高于北坡(20);(2)在35个物种中,中国特有种高达15种,同样,该地区食虫类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3)北坡古北界成分显著高于南坡古北界成分,夹金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的南北交流;(4)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见于中海拔区域(2400~3000m),低海拔区域人类干扰严重,高海拔区域植被类型单一,然而北坡由于低海拔区域气候干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区域(3000~3600m)呈现上移。夹金山内复杂的地形有助于物种分化,并为小型兽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因此,该地区特有种和物种多样性较丰富。该区域内具丰富的食虫类物种,其原因可能是食虫类具有较多的进化优势。
287-296

食物限制对黑线仓鼠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

摘要:为阐明动物应对食物短缺的能量学对策与其自身的代谢水平的关系,测定了不同限食程度下黑线仓鼠的体重、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结果发现,限食使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90%限食驯化4周后,存活率为80%,60%限食驯化4周后,存活率为30%。低温驯化使黑线仓鼠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增加,使80%限食动物的体重和存活率显著降低。高基础代谢率组的摄食量比低基础代谢率组多23.8%,80%限食后两组体重降低的幅度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水平的代谢率使黑线仓鼠对食物资源短缺的敏感性增加;支持"代谢率转换假说",符合"具有储食习性的动物对食物短缺的生理耐受性较低"的预测。
297-305

宁夏贺兰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马鹿分布及集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摘要:2009年1~12月,我们对宁夏贺兰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马鹿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107个马鹿活动位点和572个马鹿痕迹位点,分别用95%的固定核空间法(Fixed kernel estimation,FKE)和100%的最小凸多边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的马鹿分布面积约为642.33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19%,分布范围介于小水沟和榆树沟之间,插旗口和大水沟是马鹿分布密度最大的两个区域,而人为干扰较严重的黄旗口和小口子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马鹿实体。我们对马鹿在冬季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利用模型均匀分布和简易多项式级数展开(Uniform+Simple polynomial),Distance 6.0的结果显示宁夏贺兰山马鹿的种群数量约为1420头(880~2300)。保护区内的马鹿在不同的季节有垂直迁移现象,冬季活动在低海拔地区。保护区内的马鹿集群较小(3.50±2.76,1~13头,n=107),且集群大小有季节性差异,冬季(4.26±3.09)明显大于其它季节。
318-324

北部湾沙田水域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同域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

摘要:北部湾是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重要分布区,但是对该水域两物种的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的研究却比较少,也不清楚这两个物种分布区是否有重叠。2003~2004年与2011~2012年期间,我们在北部湾沙田水域进行了船只调查,总计航程4876.8km,收集了两个物种空间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2003~2004年仅发现中华白海豚,2011~2012年则同时发现了中华白海豚和江豚。与2003~2004年4~5月相比,中华白海豚在2011年4~5月份的遇见率明显增加(0.152vs0.028头次/km)。中华白海豚的MCP、95%FK家域和50%FK核心域面积分别为162.6km2、271.35km2和56.78km2,2011~2012年50%FK核心家域有所扩大且东移。江豚的MCP、95%FK家域和50%FK核心域面积分别为97.21km2、318.72km2和38.18km2。江豚主要分布于中华白海豚的远岸水域,同时两个物种的分布区有小部分重叠。基于多种因素的分析,我们推测,江豚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以及中华白海豚对河口区有明显的偏好,可能是造成它们分布格局不同的原因。
325-329

长江东流河道整治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影响

摘要: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濒危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活动在江心洲和浅水缓滩附近。航道整治改变了鱼类栖息活动的水文环境,也给豚类生存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长江东流河道整治施工前和施工后各3次野外考察资料,分析了3种流态中江豚的数量与群结构。结果表明,该工程实施前江豚主要栖息活动在边滩的分离区,其次在洲头的分流区。工程实施后,整治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年下降率达8.9%。江豚在分流区活动已消失,在分离区集群规模较小,且在流态之间移动增大。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从长江干流中把长江江豚迁入故道中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330-334

梅花鹿S100A4基因RNAi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摘要:本研究针对东北梅花鹿S100A4基因筛选出若干条RNAi靶位点,并利用NCBI中的BLAST工具去除脱靶情况,最终得到2条高分靶位点。然后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与载体质粒pLVTHM的酶切产物进行连接,并通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质粒。pLVTHM阳性重组质粒与pMD2.G及pCMV-dr8.91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并进行收获病毒质粒。结果显示在转染24h后,在293T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本研究成功构建出针对梅花鹿S100A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以后进一步研究S100A4基因在鹿茸再生中的具体功能与机制打下了基础。
335-339

双峰驼胎儿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双峰驼胎儿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采集双峰驼胎儿耳缘组织,用植块培养法和消化分离法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培养细胞的形态、细胞活力、生长动力学、免疫组织化学、核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GFP)转染表达以及微生物污染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代和传代细胞形态正常,群体倍增时间(PDT)为47.2h,细胞生长较快;不同代数的染色体众数为2n=74;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波形蛋白抗体呈阳性,角蛋白抗体呈阴性;外源质粒能在该细胞内整合和正确表达;微生物污染检测呈阴性。因此该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双峰驼胎儿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在细胞水平上保存了双峰驼这一国家重要种质资源,为基因组文库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340-345

牦牛胎儿肺脏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摘要: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2)假腺期(50~120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180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260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346-355

达乌尔黄鼠实验室饲养、繁殖及其冬眠阵

摘要:为探索实验室条件下达乌尔黄鼠饲养与繁殖的方法及冬眠阵的发生规律,参照野生黄鼠冬眠洞穴的主要生态环境参数,建立人工冬眠屋,采用传统锯末技术记录冬眠阵。结果显示:(1)处于春季繁殖期的黄鼠应以大鼠饲料为主,辅以少量黄瓜等,夏季活跃期交叉饲喂大鼠饲料与兔饲料,辅以多水的瓜果蔬菜,秋季育肥期以大鼠饲料为主,辅以高脂肪高蛋白的花生、豆类等。(2)雌鼠怀孕期为28d左右,哺乳期约一个月,雌鼠每窝产仔4~8只,平均5.52只;初生幼鼠两周内忌换垫料,并避免将异味带入鼠房。(3)黄鼠冬眠期从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平均93.95d;冬眠阵睡眠时长平均7.44d,阵间激醒时长平均1.36d,睡眠天数占整个冬眠期的89.9%;整个冬眠期,黄鼠冬眠阵平均7.55个。(4)2009年秋至2011年春季,自野外共捕回黄鼠185只,存活146只,存活率78.9%。在2006、2009和2011年的黄鼠繁殖期,共配对25对,产仔138只,成活92只,成活率为66.7%。结果表明,野生达乌尔黄鼠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实现繁殖,并可在人工冬眠屋成功冬眠。
356-361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夏季的夜宿行为

摘要:因昼行性灵长类动物一天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其夜宿地度过,其夜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活动方式与行为特点(Anderson,1998)。对夜宿行为的观察可收集白天无法收集到的灵长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信息,如夜宿地分布(sleep-ingsite)、睡眠时间(time)、睡眠抱团组成(hud
362-367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黑麂活动节律

摘要:动物的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动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活动强度及变化规律(原宝东和孔繁繁,2011)。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麂属(Muntiacus),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分布范围十分狭小,目前该种群仅存于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4省,且栖息地成小种群岛屿状分布(盛和林,1987)。
368-372

《兽类学报》第32卷总目录

I0003-I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