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兽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 63-1014/Q 国内刊号
  • 1000-1050 国际刊号
  • 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兽类学报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兽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

兽类学报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秦岭川金丝猴雌性携抱偏好与婴儿吸乳偏好133-138

摘要:为了揭示婴儿吸乳偏好以及母猴携抱偏好发育过程,对具有不同生育背景的出生一周的婴儿吸乳偏好和母亲携抱偏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对32对母婴(7个初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25个多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的雌性携抱婴猴偏好行为,及其婴猴的吸乳偏好行为进行了记录。经对比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初次生育雌性的婴儿在吸乳时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偏好(t(6)=-3.731,P=0.010),再次生育雌性的婴儿没有出现群体水平的吸乳偏好(t(24)=0.854,P=0.402);初次生育的雌性会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携抱偏好(t(6)=-3.890,P=0.008),再次生育的雌性没有群体水平的偏好方向存在(t(24)=1.955,P=0.062);同母婴儿绝大部分(8/9)会出现相反方向的吸乳偏好(N1=8,N2=1,P=0.039)。这表明,再次生育经历会影响秦岭川金丝猴新生婴儿的吸乳偏好进而影响雌性的携抱偏好。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取代前后鸣叫行为的变化139-143

摘要: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固,这为雄性取代提供了机会。而G2与G3群的一次长时间冲突可能消耗了G2中成年雄性大量体能,这为G3中的亚成年雄性打败并取代G2中的成年雄性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在取生后,对新形成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处于稳定时期的G2群相比,新形成群体的鸣叫频次更高,但每次二重唱中雌性的平均激动鸣叫次数降低。这证明了Geissmann(1986)提出的假说,新配对的群体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练重唱,这样导致新配对群体的鸣叫频率明显升高。虽然经历了4个月的合唱练习,新形成群体的激动鸣叫次数仍然偏低,并且两只雌性同时激动鸣叫的频次也比较低。这说明新形成的配对之间配合依然不默契,或者说明配对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151-156

摘要: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显示: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

中国中西部五大山系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171-176

摘要: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内变异的探讨对揭示微进化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社鼠头骨为材料,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自我国中西部5大山系的250号标本头骨形态变量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秦岭与四川各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已发生完全分化,而在四川各山系之间,除邛崃和相岭山系外,其余各山系社鼠头骨形态已分化明显。腭长、上颌齿隙长等变量是各山系社鼠头骨样本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暗示上述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分化可能主要来自于局部种群在食物资源及觅食习性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尚揭示了在对具有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进行种下阶元(如亚种)的划分时,需充分考虑形态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雌激素受体在老年和青年猕猴下丘脑中表达的比较177-181

摘要:为了观察老年猕猴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青年和老年猕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雌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周灰质、室旁核、腹外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等,雌激素受体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与青年猕猴比较,老年猕猴下丘脑各个核团的雌激素受体在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上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青年猕猴(P〈0.05或P〈0.01)。表明,老年猕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青年猕猴,可能为老年猕猴雌激素缺乏所致。

限食及重喂食对雄性长爪沙鼠生理指标的影响182-187

摘要:限食通常会显著影响鼠类的营养及内分泌等生理指标,但限食后重喂食其生理指标是否能得以恢复尚不清楚。本文采取70%的限食水平,研究了限食及重喂食对雄性长爪沙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将雄性长爪沙鼠分为限食组、重喂食组和对照组。限食组先自由饮食4周,后70%限食4周;重喂食组先70%限食4周,后恢复自由饮食4周。对照组自由饮食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肥满度及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血清甲状腺素T3和T4水平、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周限食显著降低了雄性长爪沙鼠的肥满度和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升高了其血液皮质醇含量;限食后重喂食4周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但血清白蛋白含量比对照组低,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长爪沙鼠的一些生理指标在限食重喂食后能得以恢复,但其内分泌调节可能存在新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北小麝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195-199

摘要:为探讨食虫目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北小麝鼩在环境温度5~30℃下的静止代谢率(RMR),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17.5~25℃的范围内,北小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5±0.38℃;热中性区(TNZ)为20~25℃;基础代谢率BMR为5.46±0.23(mLO2/g.h),其中环境温度在25℃时静止代谢率最低,为4.84±0.39(mLO2/g.h)。在5~25℃环境温度范围内,热传导值保持稳定;在此温度范围内,北小麝鼩的热传导率(C)最低,平均为0.42±0.01mLO2/(g.h.℃)。总之,北小麝鼩的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为较高的BMR,中等的热传导率,较低的体温和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该物种体型小、夜行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基于微卫星位点的人工圈养豚鹿亲子关系鉴定200-204

摘要:豚鹿属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节。本文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对,似然法鉴定5对且置信度达95%。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兽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大熊猫Sjogren综合症/硬皮病自身抗原1基因(SSSCA1)的克隆及比较212-217

摘要:硬皮病或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又名Sjogren’s综合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展至萎缩为特点的疾病。根据受累范围、程度、病程分为局限性SSc和弥漫性SSc两类,累及的内脏器官为肺脏、食管,患者常死于肺部感染、肾衰竭、心力衰竭等。SSc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患病男性与女性比约为1:3,80%的发病年龄在11~50岁。

口服莪术油抑制雌性棕色田鼠性行为和雌二醇受体在大脑核团中的表达218-222

摘要:植物不育剂是由具有抗生育作用的天然植物中的提取物配制而成,用不育剂配制的混合饵料,不仅对雌雄鼠生殖机能均有一定的破坏性,起到了阻断生殖的作用,而且又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张春美等,2001),所以这类混合饵料称为绿色环保型抗生育鼠药(简称环保型鼠药)。莪术(CnrenmaZbergRose)又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其提取物中的萜类与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明显的抗早孕作用(陈梓璋和胡尧碧,1989;沈保安和刘荣禄,2005),

秦岭巴山木竹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分析223-228

摘要:竹子是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的主要食物(胡锦矗等,1985;胡锦矗,2001)。巴山木竹(Bashaniafargesii)分布广,是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种之一(田星群和刘其建,1985)。该竹在秦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心正好和该山系大熊猫分布中心相吻合(田星群和刘其建,1985)。秦岭大熊猫有长达8个月的时问在巴山木竹林中觅食(潘文石等,1988)。为揭示食物营养成分对大熊猫觅食行为的影响,深入认识该物种适应竹子这种低营养价值食物的觅食对策,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229-233

摘要: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又名黑唇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栖息于海拔4000m左右的宽谷草原草甸区(王酉之和胡锦矗,1999),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等因素,高原鼠兔在若尔盖湿地繁殖加快,高原鼠兔成了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害兽(刘少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