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三农论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区域经济、都市农业、园区经济、工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485
  • 国内刊号:31-1224/F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26
  • 综合影响因子:0.09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上海农村经济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三农工作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摘要:近期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经管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就当前加强农经工作讲了五点意见。
4-7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现代农业

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上海市农委关心指导下,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下,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高起点顶层设计、高标准功能定位、高势能统筹推进,“以点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协调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区农委组织专家、业务骨干调研座淡后,对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8-12

上海地产绿叶菜可持续稳定供应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农产品保障供给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问题已经成为维系城市运行安全的重大问题。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以蔬菜为主的生鲜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应意义重大。特别是上海市民对以青菜为代表的绿叶菜情有独钟,绿叶菜的生产供应和价格波动密切关系市民生活和菜农增收。面对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绿叶菜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以保障市郊绿叶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种植面积稳定、产出能力提高、供应基本均衡、价格波动可控、安全质量上升和产销更加顺畅的目标,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为此,市蔬菜办承担了2013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三农”专项课题《上海地产绿叶菜可持续稳定供应若干问题的思考》,在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和总经济师王国忠指导下,在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席专家朱为民、上海蔬菜集团经理乔伟荣、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占刚等专家的协助下,形成了课题报告。本刊择要编发,以供读者研究参考。
13-16

对转变我国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思考

摘要:都市农业就是当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主要定位在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地区即都市区域范围,它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既服务城市,又依托城市。都市农业脱胎于城郊农业,但是与城郊农业或农区农业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强调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此,今后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加快转变都市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民或家庭农场的持续增收,维护城乡生态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为全国各地的现代农业建设做出示范。
17-20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新型城镇化

沪郊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摘要: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目前,城市转型正成为上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大都市城市转型的问题上,郊区城镇化发展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对于推动上海科学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乃至东部地区发展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现实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科学设计郊区新型城镇化战略,合理选择推进路径,为上海城市转型提供新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21-23

罗店镇:以文化引领城镇化发展

摘要:宝山区罗店镇,是上海北郊“四大名镇”之一,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全镇面积45平方公里,约8万余人口。辖21个村和13个居委会。古时罗店“三分稻田七分棉”。纺织业尤为发达,棉花和棉制品远销苏、浙、皖。
24-25

姚庄镇:以农房改造集聚推进新型城镇化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在新市镇培育试点中,完善置换政策,创新推进机制,走出了一条从“两分两换”试点实践向农房改造集聚常态化推进的新路了,被业界总结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姚庄模式”。目前,桃源新邮社区一期28万平方米房屋已建成启用,来自8个村的823户3200多农民入住,是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管理科学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已接受全国1600多批次近6万余人次前来参观考察。二期项目60万平方米正在推进建设中,预计到2015年底可置换农户2000户左右,使农户集聚率超40%以上,有力助推了小城市建设。
26-27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农民增收

政策力度增强 保障水平提高——2013年上海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摘要:2013年,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增强“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28-29

培育新型带头人 致富崇明新农村

摘要:崇明县地处上海北郊,如何通过多措并举,以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宗旨,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经营、善带头的一支领头羊队伍,近两年,崇明县政府进行了探索实践,培育了110名致富带头人。
30-32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探索研究

上海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2006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相关政策。此后,为了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以村镇银行命名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并由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受到了社会及金融业广泛关注。
33-36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两会代表话三农

两会代表热议“三农”问题——今年两会代表对“三农”工作的建议综述

摘要: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三农”问题仍是与会代表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37-38

两会代表争为“三农”献良策

摘要:最近,我参加了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聆听了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天,又来到上海代表团和我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了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在两会上,代表们认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政府工作报告用相当的篇幅阐述“三农”工作,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举措更有力,政策更完善,听后催人奋进。
39-39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长三角地区

多措并举促发展 构建和谐新农村

摘要: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黄泥山村位于阳澄湖东南岸,苏州绕城高速、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娄江黄金水道纵横贯穿于全村,水陆交通便利。由原黄泥山、张泾庙、荣明、荣心四个行政村于2006年9月18日合并而成,同时挂牌成立仁和社区服务中心。
40-42

昆山市发展台资企业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题中之义,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内对外开放的要求。
42-44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政策解读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要坚持“稳”和“活”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关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要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概括起来,可以从"稳"和"活"两个方面理解。
45-45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摘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自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体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也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46-46

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摘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后我国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推进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所谓目标价格补贴,指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农产品生产者,保证其基本收益;若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需启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47-47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世间万象

发展村级经济 实现强村富民

摘要:黄泥山村地处昆山城市西部副中心,地理位置优越。2012年该村组织建立了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量化集体资产给1222户村民。在发展村级经济方面,通过对原有的通澄菜场进行投资改造,营业面积由原来3000多平方米扩大为8000多平方米,并通过招商变为大卖场,既方便了老百姓,又壮大了村级经济。此外,还先后将村集体所有的原厂房、老办公楼、店面房等进行改造后出租,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90元,大部分的农户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