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社会科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tist

  • 45-1008/C 国内刊号
  • 1002-324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社会科学家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访谈、名家特稿、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等

社会科学家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以新式产业政策构造产业优势——南京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奇教授访谈3-8

摘要:石奇教授在访谈中探讨了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的内涵,分析了产业优势响应产业政策的过程及其作用方式,认为在多边贸易体制背景下培育产业优势,由于贸易规则的限制。主要不是直接培养比较优势产业,而是培养比较优势要素和比较优势环节。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特稿
选择型产业政策式微与功能型产业政策出场9-15

摘要:就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而言,以选择型产业政策为主的政策体系在培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当下,我国在产业政策实施的理念、手段以及操作方式上都必须尽快有所突破,特别是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解决产业创新瓶颈、构筑实体经济竞争力,应当成为在经济发展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的主题。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思想的“奇点”暨古怪的相似性16-22

摘要:思想的“奇点”,指的是真实的思想状态缘起之时正在发生着的真实内容,这个内容之所以被称为真实的,是由于考虑了时间因素,它使得原样的思想是在寻求各种各样的相似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类比与隐喻的过程。这个过程消解了所谓真理语言与虚构语言之间的界限,使思想处于亦此亦彼的过程之中,从而对建立在以同一性为基础上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持一种批评的态度。思想的“奇点”和古怪的相似性,是对德里达关于“解构”的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并且试图从中描述微观领域的涵盖不同学科的人类精神动态,更新对人类精神的探讨渠道。

社会科学家杂志哲学与当今世界
从交往异化到拜物教的再生产——冯克思奢侈消费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述评23-28

摘要:马克思究竞是如何看待人类社会的奢侈消费现象的?以往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似乎不多,文章试图做些突破。处于人本唯物主义时期的马克思初步观察到奢侈消费作为交往异化典型代表形式的事实;初创历史唯物主义时期的马克思意识到奢侈消费和原始积累一样是资本获利的高级形式,但此时他并没能将这一获利机制的内在机理揭示出来;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基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深刻指认了奢侈消费是如何通过等级性身份地位的构建来实现拜物教再生产的。虽然马克思对奢侈消费问题具体着墨不多,且缺乏系统性,但在方法论上却具有不可超越与替代的指导意义。

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多维度解读29-34

摘要:黑格尔超越了对市民社会单纯的政治视域考察,从多维度来论述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看到了市民社会对于经济自由的追求,对私利的追求这一点,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生命的意义。同时,黑格尔不仅仅赋予了市民社会以经济生命,也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政治使命和完善人主体自由的愿景。市民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现代性的社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后的西欧由传统一元的政治社会,转变为经济、文化、政治诸领域逐渐分离的多元社会。因此,黑格尔没有仅仅从经济一维向度来定义市民社会,而是从多维向度来论述自己的市民社会思想。

地方的褪色与中国特色35-39

摘要:“地方”与全球化所代表的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和开放性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地方感”也在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性实践中被消解,而原有的“地方性”想象却在认同中被逐渐加强。本土力量如何通过调整与再造地方认同,在过程与多样性中坚守“地方性”?从“地方”的角度重新审视全球话语,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同时也为今天的中国——地方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社会科学家杂志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网络社会个体异化:弗洛姆人性理论新探40-45

摘要:网络社会已成为个体生存的重要空间,然而在它丰富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社会个体也日渐被异化。在弗洛姆人性论的视阈下,网络社会个体的异化现象可以得到清楚地展示,具体表现为创造性缺失、理性退化和缺乏爱。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公民社会孕育而生,结合网络公民社会和弗洛姆人性论解释网络社会个体异化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公民意识的缺乏和网络公民社会的不健全导致的.因而,从健全的网络社会公民和和谐的网络公民社会两方面去探寻网络社会个体异化的消解之路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历史逻辑46-50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到“全面改革开放”,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相适应的。

社会科学家杂志经济新视野
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51-55

摘要:文章以2002—2015年中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的HS-96标准小6位数据为依据,运用HK相对值指标,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波动二元边际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的波动主要源于集约边际的作用,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集中于传统品种的模式虽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发现,提高我国农产品附加值对出口日韩市场扩展边际有拉动作用。

公共性: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价值追求56-61

摘要:基于耕地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过程理应具有公共性。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在利益上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对村民保护耕地的行为缺乏激励机制等原因,致使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公共性缺失。为此,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秉持公共性之责,坚守公共利益价值取向的底线,拓宽地方财政收入的渠道,协调与中央政府的“府际关系”,提升耕地政策的执行力,提高村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以便切实有效地保护稀缺的耕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家杂志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中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的维度对比——企业网站数据的内容分析62-68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沟通(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cation)对食品企业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网站是社会责任沟通的重要渠道。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64家美国和85家中国食品企业的企业网站的CSR沟通问题,从动因、主题、方式方面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美国企业,中国食品企业没有明晰表达企业从事CSR的动因(或定位),在利益相关者主题中对社区和环境方面的CSR责任关注较弱、对开展社会责任的方式的长效机制缺乏系统表述。研究结果建议我国食品企业进一步完善CSR的沟通策略,提升CSR沟通效果。

德国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法团主义治理模式69-75

摘要:德国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法团主义治理模式肇始于19世纪初。经过两百年的发展,该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德国社会政策领域中的重要传统之一。该治理模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离不开辅助性原则和差别待遇原则的有效运作。进入20世纪70年代,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德国的法团主义逐渐陷入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以及认同危机等多重危机当中。为此,法团主义对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当前正在积极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还是组织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法团之间都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有鉴于此,法团主义在德国的成败得失都可为我们提供有益启示。

绩效考核取向及其影响效果的实证研究76-79

摘要:绩效考核分为发展型与评估型两种取向。本文以海口市企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员工对两种绩效考核取向的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的差异。研究发现,考核公平感对员工的组织敬业度与任务绩效的影响大于考核满意度。工龄6—10年的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更突出。外企员工对于评估型考核的满意度更高,而国企员工的组织敬业度更高。高管、技术类岗位和营销类岗位的员工,对评估型考核的满意度更高,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更高。

社会科学家杂志旅游理论与实践
关于休闲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的若干思考80-84

摘要: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重新定位即由经济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变,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章以旅游规划原理、休闲理论为依托,结合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休闲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应关注的重要因素及提升休闲旅游产品创意水平的若干措施。

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研究——以京津冀地区游客为例85-90

摘要: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旅游业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的改革。面对旅游者日益增长且升级变化的需求,现阶段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在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方面显得相对不足。因而,针对旅游公共服务在需求侧和供给侧所显现出来的矛盾,本研究选取了京津冀地区的游客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从旅游者的需求入手了解其对旅游公共服务重要性和绩效性评价,并采用IPA分析法构建了四象限方格图,根据旅游者的评分对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分区,分析和总结了每个象限内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和未来应对其采取的对策。为未来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桂林市大圩镇熊村为例91-95

摘要:传统村落受到快速城镇化冲击,村庄人口、产业和文化传承出现空心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发展方向逐渐迷失。文章以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熊村为例,分析了村庄的历史资源特色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城乡协同的原则,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差异需求为基本前提,综合考虑城乡之间人的协同、产业的协同、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的协同和经营管理的协同等,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中实现村庄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家杂志法学与法制建设
古希腊政治哲学与自然法的切合96-100

摘要:政治哲学研究政治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古希腊学者,根据自然法则思考城邦的政治生活,将政治哲学与自然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性分析与价值判断,使城邦的政治活动在正义、自由、美德等价值张力之下运行。自然法是政治哲学出发点,城邦的一切活动与自然法始终。自然法与政治哲学的这种结合,决定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框架与走向。

晚清民国亲属相奸罪存废所体现的亲属法伦理变迁101-105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刑法中亲属相奸罪之变迁,乃亲属法伦理在家族主义与个人主义博弈的结果。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之争”中对“亲属相奸”罪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被保留下来。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时期继续延续此罪,但经常出现反复,在进与退之间寻找平衡。司法实践中,各个时期最高审判机关不断弥补与立法之间的断裂,试图实现传统伦理纲常与近代西方法学思潮的融合。纵观当前中国刑法典缺失亲属伦理条款,如尊老爱幼、亲属间互助等,更有甚者当前社会中“亲属相奸”现象没有明文规定,故“亲属相奸”条款应入刑法典,且加重处罚,实现亲属伦理与刑法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