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中国引介西方政治思想的误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丛日云教授访谈

摘要: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但这种移植套用在双重意义上是错误的.首先,它在知识论上是一种“语境误置”: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上升为普遍有效的理论,再应用于中国特殊的语境与条件之中.这不仅无法对中国经验提供有效的解释,反而削足适履地遮蔽与扭曲了我们独特的经验.其次,它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1-4
社会科学家杂志哲学与当今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上的“对立”探讨

摘要:西方“马克思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立”的预设前提出发将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研究上的差异扩展为对立,主要围绕着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恩格斯的“单线论”和马克思的“多线论”的对立,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上恩格斯的“悲观”与马克思的“乐观”的对立,恩格斯扩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应用范围背离了马克思等三个方面.持这种“对立论”观点存在三个认识误区,没有考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辩对象的不同,忽视了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里两人已经达成统一的认识的事实,没有看到两人产生不同论述背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这一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俄国农村公社性质和定位的分析、对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和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等重要问题上都有一致的认识.
5-8

现代时间观:基督教、物理学与马克思的相遇

摘要:古代社会的时间是可循环的和非匀质的,受基督教和近代物理学的影响,现代社会的时间是线性的和可度量的.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则揭示了另一种现代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面向未来的可度量线性时间意识和不断缩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识,共同建构了现代人的一种心性结构,即“匆忙”.基督教、近代物理学与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时间角度考察上,形成了可以相互支撑的理解框架,并对如何走出“匆忙”,提供了学理分析的基础.
9-12

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社会建设方案的选择

摘要:自发秩序理论是哈耶克政治哲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存在着三方面的内在矛盾:1.自发与自由之间的可能冲突;2.进化理性主义与不可知论之间的紧张;3.自由主义立场的坚定性与经验主义方法的相对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使得这一理论在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在社会建设方案上的渐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放任主义.
13-16

论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

摘要: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17-20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及当代价值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以黑格尔“绝对精神”为主体的唯心史观和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主体的唯物史观展开批判,从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及其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展开论述,进一步把握了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21-24
社会科学家杂志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25-28

公民生态权益保障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首次单独成为一个独立部分写入《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由四位一体变为经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社会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公民生态权益的根本前提,而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公民生态权益的基本保障.
29-31

深层生态文化对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的启示

摘要:深层生态学是近代西方学者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和伦理学的学科,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相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深层生态文化体系.绿色消费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其体现着人们较高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依靠文化的支撑.探究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层生态文化根源,以文化保障社会绿色行为的可持续性,对于普及和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35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加拿大为例

摘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加拿大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更为完善,特别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中之重.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意见及作用,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中,公众参与的机会分布在其拟定项目的各个阶段,有些关键性的程序将公众参与的过程及其参与结果作为义务性的规定或前置程序,比如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拟定项目开始的必要前提;其完整的公众参与时间,可以保障公众在任何时刻都能了解和监督拟定项目的任何会影响周边环境的行为.可以说这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处处体现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以及对比我国与加拿大该制度的不同,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制度有所启示,希望我国在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时能够有所借鉴.
36-39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索

摘要: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虽然产权改革促进了医院运行效率的提升,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同时也给医疗体系带来了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医疗体系具有外部性和非对称信息问题这两种市场失灵现象,而产权改革使得市场激励机制变得不完善,进而导致这两种市场失灵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病患的负担不断加重.因此,为了保障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适当控制产权私有化的界限,而且还要设计合理的激励及惩罚机制以促进医疗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
40-43
社会科学家杂志经济新视野

中国公共安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摘要:以《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公共安全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1年,我国公共安全投入每增加1%,GDP总量就平均增加0.73%,并以-0.04的调整力度将短期波动拉回到均衡状态.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后,公共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由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前期的0.57%提高到初步建设阶段的0.72%,再上升到深化改革阶段的1.02%.通过三大产业回归的稳健性检验,公共安全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效应最为显著.
44-47

权利贫困、收入分配失衡及其矫正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峻.究其根源还在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全面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加剧了由市场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增进公民权利,包括市场公平参与权、公共品平等受益权、合法利益诉求权等.
48-51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倒“U"型规律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得出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呈现倒“U”型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城市化的拐点值.从“伪城市化”角度解释了我国城市化水平超过倒“U”型拐点的水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的事实,并且通过各个地区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倒“U”型规律在中国的适用性.
52-55

构建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

摘要: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状态影响产业结构的重心转移和高级化进程,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敏感度,竞争活力促进市场结构向更高层次转换.经济规模是创新投入的基础,适度的进入壁垒有利于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成长.通过政策体系实现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才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产业资源重组,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56-59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资本、劳动异质性的关联

摘要:文章基于“要素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之间的关联.认为在开放条件下,外资部门因为良好的管理、先进的技术、规模经济等因素,而与东道国内资部门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垄断优势,这使得那些有FDI流入的国家,内、外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本异质性”;同时,在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国家,东道国的劳动力获得了外资部门的“外溢性技术”,从而得到了技能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这不仅提高了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东道国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也加深了东道国内外资企业之间“劳动力的异质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别选取了我国内、外资部门的相关指标,来分析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资本异质性和劳动力异质性程度大小.
60-63
社会科学家杂志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我国房地产市场管理与调控的金融安全思考

摘要:我国城市房价近年来过快上涨,给金融系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从分析我国房改历程入手,解析财政金融类标志性事件对于房价的刺激作用,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存在多种虚假按揭,应着重从维护金融安全的角度改革住房调控措施,包括大幅提高首付比例及禁止一户多房按揭、清理各种虚假按揭、精准打击投机性购房行为、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64-67

融合3S技术的广东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分析

摘要:广东的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过于强调政府提供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方式存在适用限制,积极推动融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3S现代技术的全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可以为广东农业保险创新提供基础支持,真正持续加快广东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