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关于“人文主义”的再思考——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志耕教授访谈

摘要:西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研究的"失语",如何推进中国文化的研究,访谈针对此问题,结合王志耕老师的治学经历,对中国的人文主义研究进行了再思考。王志耕老师认为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有反思的精神,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重新挖掘整理,理性看待人文主义的文化建设意义。
1-6
社会科学家杂志学者随感

“文史不分家”与人文学者的责任

摘要:"文史不分家"囊括了文学、历史、哲学三种学科,作为人文科学,它在方法论、研究对象等方面都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作为研究人文科学的学者,在传统的时代里,自我实现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专业研究,一个是"入世",两者都难以使"自我实现"这一欲望得到满足。进入媒体时代后,人文学者的研究与大众模仿需求联系了起来,给人文学者提供了机会,产生了所谓的学者明星效应,改变了人文学者的研究方式,直接导致了技术层面的研究简化、弱化和学术研究的市场化。而人文学者应该意识到,他们的使命始终都是对人类精神性即完整性的守护。
7-9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期专题——个人信息保护与人格权立法研究

隐私权的现代性转向与对公权力介入的依赖

摘要: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现代人存在和生活的载体与形式,人的生存境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化生存)。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网络环境下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现代隐私权的特殊权能结构和特殊实现机制并非就是尽善尽美的终局解决方案,它仅保障实现个人有限参与和控制个人信息处理进程的可能性,并通过专门的保护个人信息的公共机关的运作,弥补和增强个人参与和支配其个人信息处理的控制力不足乃至缺失的问题。现代人格权法不能耽于现有的隐私权学说和立法,需要以更大的责任感和更丰富的想象力去反思和重构网络化背景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10-14

全媒体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广泛。因此给个人隐私权所造成的损害也是无法估量的。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面对新时代需要不断扩张其内涵,立法者应该将信息隐私纳入其中。在我国,由于隐私权的研究及立法保护明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有必要在未来的《民法典》"人格权法编"将隐私权保护进行明确而又细致的规定。针对信息隐私的特性,在必要时立法者应当在参酌他国或地区先进立法经验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隐私保护法规。
15-19

对开放平台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经验与借鉴——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

摘要:云计算时代,开放平台逐步成为个人信息存储中心,个人信息安全与权利保护亟需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确立的个人信息权利体系、个人信息利用要件等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对于开放平台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大陆地区开放平台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24

论网络侵犯人格权案件的国际管辖权——以欧盟法院的新近判例为例

摘要:互联网由于其即时性、无边界性、读者群体的无限制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这些特点使得传统适用于一般媒体侵犯人格权的规则,难以有效地适用于互联网侵犯人格权的情形。由此,欧洲联盟法院2011年的判决就网络侵犯人格权的国际管辖权问题,突破了传统的规则,允许根据利益中心地标准行使管辖权。联系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有效评估受害人的损害,尽可能给予受害人以充分保护,建议我国应借鉴前述欧盟法院的立场,除传统的"侵权行为地"之外,也采纳受害人利益中心地作为确立网络侵犯人格权的国际管辖权的依据。
25-29
社会科学家杂志哲学与当今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辩证解析

摘要: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石,在本体意义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质。这也意味着物质范畴不仅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性,并且,物质范畴的辩证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属性的逻辑前提。为此,有必要从经验与超验、思维与存在、实然与应然、物本与人本的对立统一中去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辩证属性。以辩证的思维去理解物质范畴的辩证本性,再以物质范畴的辩证本性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本性的重要逻辑。
30-33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摘要:一般而言,人们把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并视之为"哲学"——"历史哲学"。但是,不少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不具有"哲学性";而且马克思本人也明确反对把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它是"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科学。所以,我们需要在历史科学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进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34-38

论《周易》之“数”的生命性

摘要:"数"在《周易》中并不是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成性、变化性、全息性的符号系统,它与象、时、位、理、占等结合,是一种以时间性为主导的时间与空间性存在。它无所不包,既代表天地自然,又"推天道以明人事",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它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言的"数"有很大区别,《周易》之"数"尽管是数理符号,却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39-42

孝道论析

摘要: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到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变迁中,居于传统社会伦理价值体系核心地位的"孝"的观念和实现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熟人社会的宗法组织、公序良俗、舆论压力等社会约束机制作用正在逐渐丧失,而陌生人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契约精神、公民意识、法律制度规范远没有形成。在当前老龄化社会治理中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方式仍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导路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孝"可以实现的原因、现代社会"孝"的实现存在的障碍因素,探求当前弘扬和实践"孝"的美德的有效路径。
43-46

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

摘要:朗西埃是法国著名的学者,既是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又算是社会学家、艺术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不断揭示掩藏在政治表象下的真正社会机体,不断重申关于政治之假的科学真理。朗西埃生命政治研究的新政治概念关注了身体化的感性微观控制层面,他认为政治哲学在哲学系中应该是一种哲学或政治行动,而不是一种清理、整顿政治理性的学问。为此,文章对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并对其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47-50
社会科学家杂志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摘要:协商民主是不涉及少数与多数的民主,是坚持求同存异,讲求合作、参与、协商、包容,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的民主,是对间接民主、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完善和超越的民主,是当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是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其实现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协商民主制度。
51-5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史文化的融合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史文化既有益于丰富党史文化,也有利于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史文化对于文化建设与丰富文化理论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在现实中也有其困境,需要建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融入机制。
54-57

权力的文化网络现象的当代体现

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华北地区乡村治理中的权力文化网络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治理中"重现",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自治组织的不完善和自治职能发挥的不充分等。权力的文化网络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具有新的特征和意义,在短时期内有发展的趋势。但权力的文化网络并非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必须高度注意其负面功能,最终需要建立国家和社会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58-61

网络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公德规范构建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特别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通过网络传播的公众信息具有迅捷性、广泛性、互动性,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鱼龙混杂,使得信息接受者不能第一时间有效甄别信息,造成垃圾信息、违法信息充斥网络,既造成网络道德败坏,又使得网络监管无力。有效规范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创建"和谐网络社会",从信息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开展公德规范构建研究。
62-65
社会科学家杂志经济新视野

美国经济的困境与复苏的努力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美国经济也出现了诸多困境,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低迷、企业投资消极、楼市疲弱、金融市场脆弱、金融系统裁员严重、贫困人口增加,社会问题激化等。面对困境美国政府采取了减税政策、减赤计划、就业措施、社会救济政策、促进国际旅游等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经济复苏预测还会遇到债务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僵局等困境,为实现美国经济复苏还要进行艰苦努力。
66-70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研究,在传统的政府"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提出政府"复杂人"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的"需要-行为"模型,由此为研究政府债务融资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研究发现,除了财政分权因素和官员政治及经济激励因素,政府债务融资更是为了满足政府自身的需要。地方政府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发展需要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不能忽视的重要动机。
71-74

区域经济发展带动重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摘要: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各区域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一。但是,其中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此,发展区域经济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分析中,得出重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如何加强区域农业合作,整合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区域集群良性发展的农业管理体制实现重庆农业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