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关于古代东方法几个问题的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民教授访谈

摘要:创新,不仅需要使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值得被他人使用。蔡薇(以下简称蔡):王教授,您好!您是我国法律史领域的著名专家,据我所知,您对中国法制史,尤其是古代东方法、唐律和上海地方法制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1-3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特稿

论古代东方的财产刑

摘要:古代东方刑法中有财产刑,主要包括有单一、复合和替代等一些类型。这一刑罚主要适用的犯罪有:侵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犯罪、渎职犯罪和其他一些犯罪。在有关古代东方的财产刑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财产刑与等级身份相联系的问题;适用中顾及故意与过失、危害程度等因素的问题;财产刑的差异问题;财产刑被限制适用的问题;财产刑在近代刑法中的改革问题等。
4-7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黑格尔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之比较

摘要: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刻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黑格尔虽然力图超越形而上学但却重新陷入其中,而马克思则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文章试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性质有所帮助。
8-11

论自然界的权利及其阐释场域

摘要:通过对权利概念的历史考察,发现学者早对动物权利进行了论述,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把权利主体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自然界。对自然界享有权利的来源和根据一直是学者争论的话题,对此问题争论的实质反映了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认为自然界拥有的权利只能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关系,只有在此条件下谈论自然界的权利才有意义。
12-15

形而上学还是实证主义——对经济法研究范式的反思

摘要:我国经济法兴起之初以研究基础理论为主。近年来,经济法学界存在对先前的研究方法进行修正的倾向;主张用具体制度的研究代替理论的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济法不能回避具体制度;但是,具体制度的研究应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纯粹"问题"或"主义"的研究路径皆有缺陷,"问题"与"主义"的结合是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新范式。
16-18

“金陵四家”与明中叶南京文坛的复兴

摘要:":金陵四家"对明中叶南京文坛复兴的贡献可从两个时期进行分析。在弘正时期的南京文坛上,"金陵四家"掀起了唱和集会的热潮。同时,他们积极倡导复古,与北京文坛上的复古运动遥相呼应,扩大了南京文坛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在正嘉时期,他们既影响了南京文坛的发展方向,还着意培养南京的后辈文人。
19-21

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图像转向——以米歇尔为中心

摘要:视觉文化在二十世纪末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W.J.T.米歇尔是视觉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视觉文化应当"去学科化"或成为解构学科的行动,他因最早提出"图像转向"而闻名世界,认为这种转向正在人文学科及公共领域内发生,是继语言学转向后的方法论转向,并将其图像理论应用于"展示观看"的教学实践。
22-25

唐文化中的胡风胡韵及其审美影响

摘要:唐代东西方文化之间持续既久、此长彼消、相互吸收交嘈又相互排斥抵捂的大转型运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内在格局,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唐人好"新",这些从西方吹来的胡风胡韵不断考验着中国人的耳朵,从听众的听觉意识已经渗透到作曲家的创作表达,可以说是一次文化的心灵涤荡。
26-28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城市社会组织化调控的需要,展开了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工作。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改造:彻底否定了保甲制度,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街道办事处;改进了居民自主管理组织,成立了居民委员会;并对社会团体加以彻底改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逐步建构了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将党和国家的力量进一步渗透和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完成了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化调控。
29-32

我国走私废物犯罪的现状及治理

摘要:走私废物犯罪严重污染国内环境,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并冲击我国的废物管制制度,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走私废物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多样化,且呈扩大之势;走私渠道以海上偷运为主;走私的地域呈蔓延之势;走私的废物以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为主;走私的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打击走私废物犯罪面临的困扰表现为走私废物难以根治;打击合力不易形成;配套法律非常欠缺;鉴定机构选择两难。为此,应完善打击走私的法律体系;加强海关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司法保护。
33-36

质疑“捕前和解”——兼论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定位

摘要:作为基于政治/政策立场的改革方案,刑事和解具有路线正确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功能主义潜质,但是,在将其引入现有诉讼制度结构中时,必须关注它的合法性及与现有制度在功能上的契合性。"捕前和解"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的实体性质与逮捕的程序保障性质无法兼容,审查逮捕的制度定位和结构设计也没有将被害人作为结构性主体纳入其中,导致其在合法性和功能契合性方面都存在疑问。
37-40

三种涉及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摘要: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密切关系,致使在立法中往往发生法条之间的交叉。在未注册商标保护、驰名商标保护及反向假冒行为的禁止这三个问题方面,我国的《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需要协调。根据其行为性质,将上述三种行为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理论意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境界;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
45-47

嵌入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问题的分类逻辑——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摘要:社会问题现有分类研究没有勾勒出社会问题的本质属性与清晰边界。社会问题作为"公众议题"均源于"个人困扰"的客观存在,现代社会是自愿互利交换物品的场所,嵌入此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问题的问题性客观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交换过程中想要得不到的问题,需要政府强制分配才能解决,称为分配问题,如看病难与贵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就业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教育收费问题;另一类是交换过程中不想要的得到了的问题,需要政府强制修订合约,称为合约问题,如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社会治安、家庭婚姻问题等。除此之外,在人们指称的社会问题中还有一类价值问题,如色情、吸毒、,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
48-51

论新时期党的新闻政策

摘要:党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新闻工作方针、新闻工作原则、新闻宣传制度、新闻职业道德纪律等众多方面。新时期党的新闻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呈现多种职能发展的态势,促进了新闻政策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52-54

“蚁族”身份认同研究

摘要:笔者带领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大部分认同"蚁族"身份,表现出"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的特点,而"户口"和"媒体建构"对身份认同有显著影响。"蚁族"的身份认同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社会流动信仰体系对于该群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5-59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但比较优势依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比较优势变化进行详细考察,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发展制造业,在比较优势的变化中寻找实现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60-63

可持续发展下的广东省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摘要:广东省有其优越的经济区位,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历过30来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近年来一系列问题凸现出来,比如: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协作问题等等。广东省经济转型显得非常迫切。文章通过借鉴韩国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广东省如何进行经济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