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0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跃红教授访谈

摘要: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频繁,
3-7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行政法合宪性之构造研究

摘要:行政法合宪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行政法与宪法关系的阐释,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理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应当在一国宪法和法律制度中体现出来。我国行政法目前还存在诸多的合宪性不足,基于此,行政法治必须由宪法定位、行政法制定主体相对单一、非立法机关行政立法行为应有正式授权、行政法实施依据具有唯一性、行政法促成宪法实施等。
8-12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马克思恩格斯在何种意义上拒斥人权?——兼论马克思社会解放思想的人权意蕴

摘要:对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基本原则的"人权",马克思恩格斯采取的是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争取自身以及人类的解放的运动不能受到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口号的迷惑,并把这些口号作为奋斗的目标,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在实现其自身以及人类解放的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利用资产阶级人权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同时,马克思主张的是,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必然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作为被马克思称之为历史权利的"人权",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的。
13-16

生态美学的后现代特征

摘要:生态美学是我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品格。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属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作为全新的美学观,实现了对传统美学哲学基础的跨越。生态美学鼓励多元思维风格,开创了新的美学时代。生态美学坚持生态论的存在观,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17-19

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

摘要: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突出强调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以表达解放区农民的解放诉求。解放区小说的乡村空间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把地主大院表征为阶级压迫的空间;二是叙述乡村公共场所控制权的更替,突出权力的文化网络意义;三是强调农民住宅的公共性意义,弱化其私人性的意义。
20-23

美国文学史:建构民族身份的文化史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24-27

古代秦岭驿道及其南北沟通考——兼考关中方言对秦岭南麓区域的传播、渗透

摘要:历史上穿越秦岭的古驿道一共有六条。这些驿道主要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直到民国时代仍然是人们翻越秦岭的重要道路。驿道在秦岭南北两侧军事征伐、政治移民、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在这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驿道也把关中地区的方言逐步传播和渗透到秦岭南麓地区。今天秦岭南麓很多地区的方言里就保留着关中地区关中片方言和秦陇片方言的特征。
28-31

文化遗址非物质层面的解析及开发路径——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例

摘要:在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中,不能忽视对其非物质层面的挖掘和利用。对文化遗址非物质层面的关注,有利于使"静态"的遗址遗产"活态化"、保持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障遗址遗产综合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对文化遗址中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中,可选取如下路径:在实物陈列中挖掘、展示其非物质层面,在仿制品加工过程中开发、传承其非物质层面,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发展其非物质层面等。
32-35

民国时期广西高等教育的演进及影响因素

摘要:民国时期的广西高等教育出现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1937年以前的广西高等教育开始起步,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在1937年以后,无论是高校数量与办学规模,还是学科层次与办学声誉,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新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反映了新桂系统治以来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则与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对发展后方各省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学人的大规模内移有着必然的关联。
36-39

我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反思——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无障碍设施规划设计不合理,维护管理不力,缺乏责任主体,使用效率低。这些原因又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无障碍设施功能的发挥,无法真正为残疾人服务。反思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应该在法律层面、制度层面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帮助残疾人利用无障碍设施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率,达到双向互动的良性发展,让无障碍设施发挥应有的价值,帮助残疾人自立、自信、自强。
40-43

“两新组织”发展党员的动力与阻力

摘要:党在"两新组织"发展党员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从传统发展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转换,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不仅为先进生产力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也为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其阻力是基层党组织利益表达功能的萎缩,与两新组织职工群众直接利益实现相关度的弱化,一些党员干部的意识和行动逻辑没有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对群众没有吸引力。
48-50

分形市场理论的产生和演变述评

摘要:由于现实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现象",代表了时间序列存在某种程度的循环和趋势性,并且具有自相似性和非线性特征,有效市场理论解释不了这种现象,于是分形理论应运而生。文章首先介绍了分形理论的产生,接着介绍了分形理论的演变中的最主要的发展阶段,包括经典R/S分析法、修正R/S分析法、GPH谱回归分析、ARFIMA模型、FIGARCH模型和FIEGARCH模型、SEMIFAR模型,最后比较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指出应该对这些模型取长补短。
51-5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启示

摘要: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主体,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宁波制造业面临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文章基于此背景阐述了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及其在区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的借鉴,利用区位商分析了宁波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及变化趋势,进而总结了制造业的三大产业体系的调整与发展方向。
55-58

中西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风险防控

摘要:作为重要的政府主导融资模式,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受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它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文章针对中西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状及其风险的主要表现,提出要完善相关体制和法律法规以及市场化方式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和运作,要政府、银行和投融资平台三者各施其责并相互配合来防控其风险的建议。
59-62
社会科学家杂志硕士网站

试论社区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摘要:社区德育课程资源是一定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特定时空的沉淀,它构成了影响学校德育的中介环境,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德育课程资源,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63-64

高校学生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的平台。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来看,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心理发展、心理调适以及心理治疗等功能。要强化大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应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加大投入,创造环境以及加强指导,提升层次。
65-66
社会科学家杂志法学与法制建设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护的完善

摘要:立法保护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基础。我国法律已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初步奠定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障的基础。但我国立法在立法理念、权利体系、权利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深化立法的理论基础和重构制度设计。
67-70

法律理论的本体论诠释

摘要:法律理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特定意义的法学理论范畴,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律理论是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并列的法学理论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则是指与抽象性的法学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性的法学理论,它是对实证法以及法律过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法律理论的客体是对法律的一般理论性描述[1],其理论特质具有具体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方法论意义[2]。摆脱抽象法学理论的困境固然需要提升法学家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概括能力,走向实证的法律理论研究路径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策略。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