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经管新视野、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3240
  • 国内刊号:45-1008/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48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6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舆论引导力在新形势下的把握与提升——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蒋晓丽教授访谈

摘要:罗子欣(以下简称罗):蒋教授,您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舆论引导,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个问题您一直都比较关注,并且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研究”,
3-6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刊特稿

“身有所寄,心有所托”——战后上海待遣日侨的集中管理

摘要:战后上海日侨的集中、管理和遣返,是国民政府遣侨工作的典型个案。第三方面军上海日侨管理处对集中区内的待遣日侨,实行保甲制与自治相结合的组织化管理模式,对相关人员采取形式多样、自上而下的思想改造活动,以期达到"身有所寄,心有所托"之目标,这一过程体现了对于日侨生活集中管理与改造的科学化、人性化、时效性和有效性等特征。
7-12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社会发展动因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动因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如果说,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因理论是基础理论,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应用理论。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存在,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使命:一是发现自然的属性与人的属性,二是发展社会生产体系与社会需要体系。这一使命必然地要求科学地发展市场经济,这里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只有市场经济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实现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发展动因理论,不仅仅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再到生产方式的历史回归的理论总结,同样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从生产方式到社会形态的历史回归的理论总结。
13-16

康德权利思想的现代解读

摘要:康德的权利思想在西方法学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传统的西方法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一书是康德关于法学理论的最主要的著作,该书集中阐释了康德的权利思想。对人的重视、尊重和关怀,认为人不仅是手段更应当是目的的观念贯彻于康德关于法、法治的论述之中。
17-19

玄学语境中的诗性人格建构——论郭象的玄学思想与东晋士人的诗性人格

摘要:郭象玄学通过对庄子逍遥义的全新阐释以及"独化于玄冥之境"的人生境界的建构深刻地影响了东晋士人的心态,为他们诗性人格的生成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郭象玄学对东晋士人诗性人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新逍遥义为基础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建构引导东晋士人在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的同时,又能保持宁静淡泊、潇洒飘逸的名士风度";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本体论命题使东晋士人在面对宇宙自然时追求与天地万物冥合为一的境界。
20-23

政治维度的弱化与遮蔽——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重大偏失之一

摘要:过分弱化或遮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偏失。文学及文学理论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领域,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有自己内在的逻辑,但它又植根于社会政治场域,并与社会政治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凝望、相互介入的关系。所以,政治维度理应成为文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却对这一维度进行了弱化、遮蔽,致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新的重大曲折。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文学创作私人化倾向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削弱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理论盲区;造成了文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
24-28

狄金森在中国的诗名显晦

摘要:美国诗人狄金森在中国的文化旅行有赖于中国读者的译介与阐释。早在20世纪上半叶,文坛已对狄金森有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崇尚集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把她排斥在翻译选择之外。新时期的译者有意彰显她的社会关怀。八十年代以降,大陆渐渐兴起一股阅读狄金森的热潮;狄金森的个体特质得到认可与赞誉,甚至成为商业炒作的卖点。中国本土的意识形态、文化气候影响了狄金森翻译的面貌、读者对她的接受、以及她的文学声誉的显晦。
29-32

日本和歌悲情之美的美学本质

摘要:悲情之美无疑是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而和歌之美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问题是,缘何日本歌人独独要千百次地来冲撞这样一个生命的痛点—以"悲"为审美的最高信仰?这是一个关乎美学本质的难题。而其独特审美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这宇宙真相认知中发现的善,并由此来凝固出生命短存的崇高,以实现"以悲为美"的精神超越。
33-36

“庶人”考论

摘要:在秦汉时期的国家制定法中",庶人"是介于"公卒、士伍"和"司寇、隐官"之间的表示阶等身份的概念。庶人在经济和定罪量刑方面享有与公卒、士伍同等的权利,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庶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庶人"身份可以因出生或者刑徒、收人、奴婢通过赎、免、赦等方式获得。庶人中的成年男子通过傅籍取得士伍以上的身份;已婚女子因"比夫爵"也脱离庶人身份。如果说西周时期庶人曾经大量存在以至于构成一个所谓的"平民"阶层的话,至于秦汉时期,由于推行普遍傅籍制度,庶人已经成为一种过渡性身份,不再构成一个阶层。
37-40

战时日军暴行的文化根源

摘要:战时日军累累的暴行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日本传统文化中仁爱精神的缺乏以及被军队强化的愚忠服从、残酷无情、贱视生命等方面是造成当时对外侵略的日军凶残和野蛮的主要原因。
41-44

利用社区参与推动环保事业——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在环保事业中,社区参与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环节。在监督企业排污、垃圾处理、环境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等领域,社区参与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环保事业中,社区参与还面临不少障碍,例如缺乏制度保障、缺乏激励机制等。为此,文章提出建议,例如成立相关组织,为社区参与提供组织支撑;建立参与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为社区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加快社区体制改革,使社区有更多精力投入环保事业等。
45-47

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低碳经济嵌入式研究

摘要: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都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属性,二者始终密切联系。基于低碳经济的嵌入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互动与策略对接,是寻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对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三者的影响机理进行精确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8-51

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摘要:在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中,宏观经济学被以种种原因排除在外。本研究认为,对于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的质疑并不能成为完全排斥宏观经济学的充分理由。宏观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沃尔兹所提到的内容。本研究认为,宏观经济学所提出的个体的自助行为可以导致均衡的未能建立以及均衡建立需要个体完全理性的假定无疑能够为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兴趣。
52-54

科技投入、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1978-2008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和金融深化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金融深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产业结构升级不是金融深化的格兰杰原因。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家财政增加科技投入。
55-58

代工产业、跨国倡议网络与中国劳动政治的转型

摘要:全球化正在挑战传统的产业关系,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包和国际代工正在形塑出一种新的劳动政治。文章主要观察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关系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政治的复杂性。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劳权保护的压力,只有整个社会的产业链都把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伦理和共识观念,劳工问题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跨国倡议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组织,代表了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劳工干预力量,正以其独特的行动方式活跃在劳权保护领域。
59-62

科研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对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体化、影响共同化的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当代科技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对于有效推动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中外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立足于我国高校科技国际合作的实际,探寻了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
63-66
社会科学家杂志法学与法制建设

西部旅游业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摘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之下,号称"无烟工业"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西部各地方政府的重视。然而,伴随着西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旅游业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也表现得越发严重,急需得到更为完善的法律规制。文章即对之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67-70

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

摘要:证据制度理论基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立足于最高层面即哲学层面认识的,即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随着对诉讼过程中有关证据活动认识的深入,尤其是司法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分,证据制度理论基础仅仅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证据制度的唯一理论基础,是不符合证据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应确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论基础。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