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社会科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tist

  • 45-1008/C 国内刊号
  • 1002-324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社会科学家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访谈、名家特稿、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等

社会科学家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黑社会性质组织治理呼唤理性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格屏教授访谈3-5

摘要:黄晓伟(以下简称黄):近年来,随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数量上的增加,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经升级为黑社会组织,你对此有何看法? 邱格屏(以下简称邱):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讲仅仅是一个概念之争,对理论研究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就是国外所说的黑社会组织。因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不一样,不同国家的黑社会组织虽然有相同的追逐经济利益的目的,也有职业犯罪组织的本质,但他们的犯罪活动、犯罪手段、组织形式等却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即使同样是黑手党犯罪猖獗的意大利和美国,他们对黑社会的定义也大相径庭;同样是三合会横行的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对黑社会的看法也相去甚远。我认为,对“什么是黑社会”的问题没有必要规定一个全世界统一使用的标准,而应该由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给予不同的理解。就我国来说,如果套用意大利的黑社会定义,显然没有出现黑手党一样的组织,但是,如果将我国现有的犯罪组织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的法律法规或专家学者对黑社会界定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犯罪组织已经是比黑社会还“黑”了。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特稿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溯源及当今发展态势6-9

摘要:也许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20多年关于中国当代黑社会的原因研究往往从传统秘密结社遗毒、境外黑社会帮派侵蚀等方面探讨问题。然而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传统黑社会几乎不沾边,而境外黑社会帮派对中国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也仅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非源流。倒是无孔不入的权力寻租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推动黑社会性质组织成长和壮大。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理论还是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未来走向10-13

摘要:长期以来,理论的美学史几乎是中国美学史惟一的书写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的美学史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为美学史研究带来新动力。然而现有的文化美学史仍未脱出理论的美学史的窠臼,仍在追求一种虚幻的“全面历史”。这是一种实践上不可能、理论上错误的书写理念。文化的关学史的方向应当是彰显生存的历史性深度,它应是一种包孕着多重性、差异性的整体性构造。

投稿须知13-13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14-16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思潮之一的文化保守主义,其产生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学派,尤以现代新儒家学派为主要代表。文化保守主义有其鲜明的特点。

论马尔库塞政治哲学中的唯美主义向度17-19

摘要:政治哲学是马尔库塞全部思想中的一个重心,而唯美主义则是其政治哲学思考中的一个基本的向度。马尔库塞把当代西方社会看作是一个由技术理性支配的社会,人们只有通过美学性的幻想才能够恢复对现存的既定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种唯美主义的思考路向既是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特色,也是其政治理论滑落为乌托邦的一个主要原因。

论文学技巧的思维模式20-24

摘要:人们对文学技巧的理解大致循此三种路径:源流论、价值论和辩证论。然而,我们却将从体用论角度来探讨文学技巧问题。思维模式就是文学技巧的本体。据此,本文又将文学技巧的本体描述成四种类型:点状取象、矢量延展、循环往复和错综复杂,分四节对它们进行详细论证。

历史语境中女性意识的特质——以女性主义批评女性文学现象为例25-27

摘要: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呈现于社会层面;(2)新时期女性意识以独立人格、社会价值的自觉追求呈现于文化精神层面。异化期:(1)“十七年”间女性文学以否定自然生理特征的“无性”的男性化认同于时代;(2)“后现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又以绝对的自然生理特征——“性自恋”和排斥男性的在场采张扬其话语的前卫性。女性意识具有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历史含义。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认同,使女性文学由现代到当代的演变中出现种种分裂、冲撞与彼此消长的曲折和偏离。

论姚贾与张王28-30

摘要:“姚贾”与“张王”是中唐交往最为密切的两对诗人组合。“姚贾”对“张王”颇为推崇。他们在频繁的诗歌交往唱和中相互影响,有许多相互学习、模拟对方风格的作品。、“姚贾”与“张王”在诗歌风格上均具有通体“雅正”的特色,其中姚合表现为“闲雅”,而贾岛表现为“古雅”。“张王”与“姚贾”相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使他们在诗歌的表现内容上也有很多近似之处。此外,在创作态度上,“张王”与“姚贾”一样具有“苦吟”的倾向。

王国维与鲁迅的文化选择及精神悲剧比较论31-35

摘要:王国维与鲁迅是近现代中国对生命个体存在的悲剧性觉醒较早的两位知识分子。他们带着深重的悲剧意识关注社会,省察自身的生存困境。他们自身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苦痛,他们复杂而艰难的精神探索加重了自身存在的悲剧性。而他们对外在文化精神资源的不同取向,则直接主导着他们关照自身精神悲剧的不同姿态。衍生出不同的生存意义和文化意义。

19世纪后期美国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的影响36-39

摘要: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的迅速发展,使农民从以往的宅地小农分化为利益不同的各个阶层;另一方面,由于垄断资本的控制以及联邦政府执行牺牲农场主利益的政策,这个原来在经济上独立的阶级呈现出社会地位整体下滑的趋势。

政府作为“理性生态人”:内涵、结构与功能分析40-44

摘要:“理性生态人”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基于理性生态人的狭义内涵,政府作为“理性生态人”存在着三个维度的结构,即明确的政府生态文明意识,健全的政府生态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政府生态管理行为;表现为四个层面的功能,即凸现政府的公共性质,展示政府的主导地位,促进政府改革的进程和丰富政府创新的内容。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与路径45-48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缺乏总体上的目标设计是其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对传统事业单位内涵、特征进行综述,试图提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舍符理性的目标和路径。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伦理学反思49-51

摘要:“国有股减持”作为一次多方共输的公共政策试验,引致了严重的政策后果。从伦理学的角度反思这一失败的公共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该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策主体的伦理取向出现了严重偏差。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52-5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预期、不确定性与政治变迁——以西欧封建革命到民主革命为例56-60

摘要: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使人们在实现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为了消除预期利益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需要公共权力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确保预期利益的实现。但是,公共权力的不规范运行,又会导致新的不确定性风险。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和不确定性风险性状的改变.一方面需要分解过于集中的公共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对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基于集群吸收能力的集群发展阶段及其演进——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视角61-64

摘要:集群吸收能力取决于群内“技术守门人”的吸收能力及其与“非技术守门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吸收能力视角看,集群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低一中级阶段、中级阶段、高一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技术守门人”与外部知识源的认知距离和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是引致集群从初级向高级阶段演进的主要动因;发展中国家的集群大多处于初、中级的吸收能力阶段,政府应设计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集群与外部知识源之间以及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促进集群向高级阶段的演进。

系统构建·社会根植·即时传导——产业集群中的物流网络服务业成长分析65-68

摘要:对于集聚化成长的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邻近和社会根植,其内部的物流服务业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遵循物流管理的理论逻辑,结合产业集群中物流体系运行的独特模式,从产业集群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等方面入手,能够确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游离单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竞争优势。当然,产业集群物流配送系统也存在着相应的限制和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