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社会科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tist

  • 45-1008/C 国内刊号
  • 1002-324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社会科学家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访谈、名家特稿、博导新论、哲学与当今世界、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等

社会科学家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比较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江平教授访谈3-5

摘要:从英文来看,Law既包含法律,又包含自然规律的意思;俄文中的эакон也同时包含法律和规律两层意思;中文的“法律”与“规律”同时包含了“律”这一汉字,这不能说仅仅是一种巧合。至当可以认为作为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与客观规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从法律精神的实质来看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但在不同领域中,它所体现的客观性——社会经济规律性是有所不同的。

《社会科学家》再次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5-5

社会科学家杂志本刊特稿
强化问题意识,寻求改革对策——对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6-12

摘要:广西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统一领导和规划、市场体系欠发达、配套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够、人才严重缺乏等。因此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应从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采取市场化战略、民族文化战略和发展生态文化战略三大战略思想。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从韦伯到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哲学范式转换13-16

摘要:以工具理性为取向的现代化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但却造成了自由与意义双重丧失的现代性悖论,其实质是以主一客模式为特征的意识哲学的必然困境。韦伯看到了问题并着手解决,但由于囿于意识哲学的范式因此均难逃工具理性的桎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以语言哲学的范式取代意识哲学,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范式转换,拯救了“铁笼”中的孤独个体,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唐代通俗诗派的文化阐释17-20

摘要:唐代通俗诗派是一个带有佛教性质的派别,由一群游离于统治阶层之外,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民间知识群落组成,其诗以佛教意识形态为代码,表达了下层百姓的社会意识。在诗歌形式上蓄意摒弃了传统的诗教文化,采用民间话语,拒绝、颠覆依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贵族诗歌规范和审美方式,使诗歌语言重返社会底层最纯朴本然的生命状态,对唐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以及文人通俗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论早期宋学发展对于北宋骈文流变的影响21-24

摘要:北宋前期宋学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几乎所有的文体风格都因此而发生流变,骈文自然也不例外。与宋学发展相表里的古文运动以严厉批判骈文始,以吸纳改造骈文终。宋学对于骈文从批判拒绝到改造接受的态度变化表现出学者们的文道观逐渐趋向合理与实用,而这本身就是宋学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早期宋学的发展对宋文的影响不但表现为古文运动逐步走向胜利,也表现为骈文风格因此不断发生变化并最终定型为宋四六。

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从“华夷变态”到亚洲侵略主义25-27

摘要:在亚洲被整合进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的同时,日本成功“脱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描绘了从“‘华夷变态’论到亚洲侵略主义”这一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过程,其亚洲观念中呈现的时(朝贡时代与“确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近代)空(脱亚与入亚)错乱,正导源于它同时在亚洲和世界两个层面上经历了“中心——边缘”双重换位。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28-31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文章从物质基础、重要保证、精神支撑、活力源泉、关键所在、根本保障六个方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

关于大众传媒分众化问题的重新思考32-34

摘要:分众化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大众传媒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对业界的实践和学界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大众传媒的分众化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内容包括分众产生的社会背景、大众传媒在分众时代的作为、分众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大众传媒对分众化问题的处理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分众化是大众传媒在分众时代覆盖大众的手段,但是,大众传媒也应该审慎把握好分众化的度。

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时序分析35-37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使第三部门介入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必要。第三部门通过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介入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的不足,发挥其独特作用。但第三部门也存在不足,需要政府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高效协调的进行。

藏族文化背景下的未成年人的挫折问题——一项个案研究38-42

摘要:通过对西藏某一高级中学和一初级中学10名中学生的访谈,利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对收集材料的分析,初步得出藏区中学生的挫折主要包括学习挫折、经济挫折、交往挫折、家庭挫折和情感挫折五种类型,结合藏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每一挫折类型的具体含义和形成原因。

马克思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的比较研究43-46

摘要:本文比较了马克思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来源和索取权的相关研究,认为导致观点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研究方法的差异。马克思采用的主要是规范研究的方法,当代经济学采用的主要是实证研究的方法。

现阶段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探析47-50

摘要: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增长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前提保障。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应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予以判别,明确实施反哺战略的实施动机。进而文章着重探讨了涵及反哺主体、资金来源、实施途径、反哺时序和相关监督保障制度的具体实现机制。

互惠的缔结与实现——经济利他主义的“道德生产力”51-53

摘要:互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逻辑主题。互惠机制形成于利己与利他混和动机的博弈制衡,基于形式互惠囿于利己困境而产生的根本性难题,本文提出,必须突出经济利他主义的“道德生产力”主动性,推动由形式互惠向实质互惠的过渡,而以人性高越精神的张扬为规范性约束战略核心的利他实践理性,正是实质互惠的建设性源泉。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经济学本质和任务54-57

摘要:环境的竞争使用提出了资源的配置问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配置的制度供给。其调节的对象有两个,长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这两个对象的特定,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发生、发展和终结,也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同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

排污费改税与环保技术创新58-60

摘要:本文通过排污税效应模型说明排污收税制度对于环保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激励作用,然后分析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对环保技术创新的制约,最后提出为加快我国环保技术创新步伐,有必要实行排污费改税。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61-64

摘要: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总结这几种模式。可得出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启示: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要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要切实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的关系。

社会科学家杂志硕士网站
感伤的都市色调——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解读65-68

摘要:中国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为代表作家。本文试图以二三十年代大上海的都市背景为切入点,在分析上海这一大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新变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挖掘一种都市物质文明形成的时候,物质对人的挤压,人在都市中的生存状况,以及商业时代物质丰盛给人造成的种种异化情形。从而分析新感觉派作家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城市与人的发展的悖论:现代化给人带来了物质的享受同时也掠取了某些人的灵魂。这矛盾状态中生存的都市人,新感觉派小说中所呈现的都市也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