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山花杂志 北大期刊

Mountain Flowers

山花是贵州省文联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文联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山花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小说驿、文本内外、散文随笔、诗人自选、大视野、乡音、视觉人文

山花 201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花杂志小说苑
父亲是工人4-39

摘要:1看过了拔河比赛,我和牛胖就去扯谜语,拿到了一些小的奖品。后来就跟大人去看新车间。走进去第一印象就是,真大真亮堂啊。我们第一次看到什么叫地坪,就是黑庆国说的那种地坪,光洁,淡灰色的,醒目的黄色分界线。高空是桔红色的吊车和通向吊车的斜梯架。空中有纵横的方形通风管,还有圆形的说不上名目的管道。装配场地上排列着正在装配的数控机床,真的不再是老绿色,而是淡灰的,或者是白的。

黄鱼听雷40-45

摘要:一一听到雷声就头疼的毛病,似乎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落下了。我觉得我的前身或许是一条黄鱼。我五岁那年,听到“黄鱼听雷”的故事——每一条黄鱼的头部,都有两粒石子。打雷的时候,石子发出共鸣,黄鱼头疼异常,狂躁不安,纷纷浮出水面,发出浑浊的咕咕声……叫声细如游丝,即使用耳膜贴着海面,也难以捕捉到那奄奄一息的喟叹。

点佛灯46-59

摘要:两部小车在高速公路上一前一后奔驰。庄清车技嫩头,老跟不上趟。替罗开车的司机得顾及庄清,不见他车子踪影时,便慢下来。庄清见着大奔屁股后,不觉松口气。车子从苍南边沿穿过去,地貌起了变化,山峦逐渐扩大,道路时不时地钻入隧道并渐次走高。这福建地界比浙江地界生态要好,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得很。

山花杂志开端季
温泉60-69

摘要:从山那边过来,沿河而上,路变得弯弯曲曲,地势又陡然升高了。车子停在镇外加油站,这段时间她下去走了走,一个人站在公路旁。她穿的小圆领灰色毛衣,外面套件牛角扣的藏蓝色大衣,打扮有几分像学生。这件外衣的颜色很深,不仔细看,她就站进冬天灰茫茫的夜霭里看不见了。

山花杂志诗文间读
半壁江山一纸书——昼读抄,或关于《赐南越王赵佗书》70-77

摘要:一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阵子大概是读书摸索到了一点门道,居然看出不少近世大家学术上的瑕疵,诸如书中的史实错误,逻辑混乱,甚至不太明显的用词不当,偶尔有如指诸掌的感觉。这应该是学有所进的表现,可也因为只是一点点进展,难免就带着初入门者显而易见的亢奋气息,恨不得拉住个人就告诉对方,自己看出了那么多的缺陷,却没有优入大行家的序列,肯定是学术辨认机制出了问题。

山花杂志散文随笔
月落乌啼78-86

摘要:一柳树梢头,一弯冷月,夜凉如水,这是留在土墙上的半幅速写。速写的另一半已经坍塌,是一方古戏台,戏台消失,曲终人散,各奔东西,永远见不到清凉的月色。戏台是乡村的美学部分,具有浪漫诗意的属性。一方古旧的戏台,有象征、比喻、夸张、讽刺、变形的多重含义,它从水稻、大豆、高粱、棉花的根部伸展,生长成乡村最雅致的修辞。

在野阅微87-91

摘要:在这个纯属偶然的星球上,人类是孤独的,绝对的孤独;在围绕我们的所有生命形式中,除开狗以外,没有任何一种生命与人类结成盟友。——莫里斯·梅特林克从前,电灯泡被人类广泛运用以前,那种隐秘又宁静的田园村落举目皆是:人类拓荒者的历史遗迹存于乡村建筑的墙上窗棂上瓦顶上,每个安详的早晨与傍晚,炊烟四起。

山花杂志诗人自选
时间与旅行(十八首)92-97

摘要:雨雨下得很大我专注于雨水的声音。也想录一段寄赠你我们一起用四只耳朵听这原始乡音。持续不断,简化万象当世界重返荒野丛林身体的动物性反倒止息了。几个字我不喜欢那几个字但我喜欢那些字的颜色安静、性感那么粉红的光那么镇定。

正反两面法则(组诗)98-100

大山会消弭一切声音(外六首)101-103

山花杂志大视野
雷平阳:十六个肉身或替身——精神关键词的解读104-112

摘要:1、不可译的诗歌在此次来西双版纳之前我又重读了1990年宇文所安的那篇影响甚深的《什么是世界诗歌?》(发表于1990年11月19号的《新共和国》The New Republic,洪越译/田晓菲校)。在宇文所安看来包括北岛在内的中国当代诗人都在一种试图接近想象中的“读者”(比如“世界读者”“未来读者”“瑞典读者”)和“世界诗歌”的途中使得诗歌的语言(向世界性的“主流语言”靠拢、字词的可替换性)、意象(“可译的事物”)、修辞、写法以及想象方式都不断向“可译”的诗歌靠拢,从而使得诗歌的地方性、民族性受到很大的遮蔽。

山花杂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辑
光阴穿越那些路113-117

摘要: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数位作家集结,他们或感怀于向前的道路,或勾勒成长其间的小镇和村庄,或刻画工艺匠人的命运和坚守,或直击当下生活环境,或描绘至亲的言行,无不抒写了对时代变迁、向好向善发展的欣悦之情。我刊谨以此小辑刊出。

靠近117-120

摘要:印象里,老家的人很少去县城。多数人一生也没去过一次。他们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后坪小镇。老人们谈起县城,多少有些抱怨的语气,总是说,咋就那么偏远呢?他们不说后坪小镇。说的是县城。也难怪,老家人有这样的资本。我的家乡后坪在民国三年设县,民国三十一年裁撤,有二十八年的建县历史。如今,在街镇的西面仍旧保存着完好的县衙门楼,成为一道装帧后坪的文化“门面”。

春风不改旧时波121-124

摘要:花师傅是木匠,活做得好,尤其擅长雕琢花窗、花栏等。在这个城市,人工雕琢花栏、花窗,还没听说有比花师傅雕得更细腻的人。花师傅特别擅长花草图案,雕出的花草,一旦上色,就像一束束鲜花摆放在木板上,完全能够以假乱真。花师傅本来不姓花,姓石。不知哪一天,也不知是谁先叫他为“花师傅”,久而久之,他的姓和名就渐渐被人遗忘,“花师傅”的名声也被叫得越来越响亮了。

没有炊烟的村庄124-127

摘要:村庄不大。乌蒙高原群山中那种典型的黔西北小村落,依山而建,民房看似凌乱,却错落有致,像一片顽童随意堆积后忘记了的积木。开门见山,出门绕山,这被大山围困的村庄,在大山深处繁衍数百年。我出生在村庄,过完懵懂的童年和忧郁的少年时光,然后读高中走进县城,读大学走进省城。工作之后,就居住在县城里,成为走出大山的“幸运儿”。

都匀文峰园的变迁127-129

摘要:文峰园是位于都匀市内的一个开放式公园,以园里始建于明代的文峰塔而得名。小时候,我对“公园”没什么概念,所知道的“园”,就是老家布依山寨那些房前屋后的菜园。上小学时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他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当时感觉奇怪,鲁迅家为什么不在里面种菜呢,荒废了不可惜吗?

母亲129-131

摘要:一兴义的天气就是这样平稳,没有感受到夏天的热浪滚滚,就到了秋天。昨晚上下了一场雨,空气就更清新了。早晨起来,推开窗户,凉风习习吹来,轻吻着肌肤,我打了一个冷噤,顿觉全身上下像有小蚂蚁爬行一样,痒痒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是从外到内的,直到心里。

山花杂志视觉人文
时间之镜133-133

摘要:影像是人类所用媒介中最具有当代性的重要类型之一,人们以此构成无所不在与虚拟共享的文化景观。从静态影像到动态影像,从图文印刷传播到视频网络传播,影像艺术不仅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前沿阵地和实验领域,而且成为了当代视觉文化信息本身,同时它作为自媒体个人话语权的组织方式,对传统形态精英话语和专业话语产生了日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由此改变21世纪千禧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