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杂志社
分享到:

山花杂志

《山花》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小说苑、文本内外、开端季、散文随笔、诗人自选、批评立场、视觉人文等。
  •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国内刊号:52-1008/I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1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花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花杂志小说苑

活路

摘要:大保给抓进看守所的时候是1970年。那时他下放回到老家还刚刚一年,地都没有踩热,就牵连进了村里的一桩反革命案,一索子捆起送进了县里的看守所。他莫名其妙地在那里待了一年多,然后.又莫名其妙地给放了出来,什么说法都没有。大保从看守所出来在屋里咽了几天,就跟父亲悄悄上了趟烟溪村,到祖坟上挂了次青。也没敢放响炮,只点了两根蜡烛,烧了一把香和一堆钱纸,把杂草清掉,跪拜了一番。
4-29

三个教书匠

摘要:康庄镇西头住着一个名叫苏良的50岁男人,是一个私塾先生,在家里招收了十几个孩子,教他们念书。但是日本人来了几年之后,这十几个孩子,或者跟着家里大人外出逃难,或者被家人藏在屋里躲避灾祸,渐渐地都离开了学堂。苏良家的院子显得空荡荡的。没了学生,苏良也就没了经济上的来源。苏良自幼念书,长大后一直做塾师,不会种地,也不会做生意,学生都离开了,他只能靠以前的节余过活。
30-41

红井园的最后一夜

摘要:我手里的烟.越烧越短 你的好时光。没有几年 ——刘冬虹《吉利》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张枣《镜中》 前一天晚上,她突然很想吃鱼。不放盐,不放油,什么都不放,就一条鱼,慢慢熬出浓白的汤。她向他说了这个想法,他去了趟厨房,又去附近转一圈,油盐不缺,独独少一条鱼。他回到家,跪着从床底下往外掏东西,不等她问,就先穿戴好了皮衣皮帽。她终于找到机会问他:你要干什么?他说:你等着,我给你钓去.
42-74
山花杂志开端季

我的曾祖母

摘要:我出生那会,曾祖母已经苍老虚弱如一页破纸,被戳穿、踩踏,薄如蝉翼,风从她身上的裂痕吹过,发出阵阵低声呜鸣。那时候她一个人住在一问低矮的小咕噜房里,矮是矮,但三面窗一面门,光线出奇的好,简直像晾在半空中一样通风透明。房子白色的油漆已经消磨殆尽,因为曾祖母并没有遵守渔歌人半年一漆的习惯,窗棂和门框上的蓝漆也掉得斑斑驳驳,露出陈旧的木色。这间房子因为它的没落而成为渔歌的例外。
75-84
山花杂志散文随笔

接下来,你唱,我听

摘要:“音乐,音乐,音乐有瘀伤。在镜子里沼泽潮湿。花束之上有只鼻子,没有花。”1966年,当德国著名女高音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芙为著名的EMI唱片公司录制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时,不可能会读到斯洛文尼亚诗人托马斯·萨拉蒙写于2003年的诗句。同样,在1946至1948年间写作自己音乐遗嘱的理查·施特劳斯也不可能读到,但在这个最后的关于《死与净化》式的意识形态主题与变奏的对话中,他以最终的诗歌之眼看到了大地的瘀伤:飞翔与栖落,只是刻在宇宙教堂底座上的视觉图腾,只是带着彗星光尾的一个踉跄,人的额头是不可能触及到蔚蓝苍穹的。
85-94

在上海

摘要:虹桥 黑黑夜,颤巍巍,心绪黯淡,你不在身边 相见在艳阳天,今宵彩虹依蓝天 …… 这是我在虹桥机场听到的音乐,确切说是虹桥机场的洗手间。上海虹桥机场感觉空旷新颖安静,仿佛从德国跳到瑞士,连名字都安详。
95-102

孤独与死亡的距离

摘要:窗外是浓墨重彩的黑,很像是书法课上,弄洒的墨汁在白色宣纸上晕开,又层层透人木制桌子上的痕迹。空气里极为安静,我的呼吸声微弱,并不会太过突兀。小区里的麻雀们想必都已经隐匿在枝桠问睡去——不比我在清晨时候看到的活泼而机灵的样子——没了翅膀扑棱棱的声响,栏杆外的街路上,来往的车辆越来越少,少到要隔上几十分钟,才隐约听见一道车轮摩擦着的声音,夜风安歇,于是也听不到日光下风割开空气的瑟瑟,远处的火车,依然隆隆地路过,铁轨摩擦的声音锈迹斑斑却沉闷低哑。
103-109

远景诗(外七首)

摘要:远景诗 (widest vistas) 也许是相对于热烈的下午, 但你不介意,旧镇绝无到此一游。 阴影中的波浪,一层一层推进我们 之间的一个界限,或者说,填满 我们和鸥鸟之间的缝隙,仿佛胜任 一切渺小。如果再远一点,你会
110-114

荒凉的呼吸(七首)

摘要:像人群来过 从一条道走到黑,不会有更多的承诺: 丢失水的宗教,喉咙的宗教。 枯萎的矮树,没有手掌,甚至没有温度, 在低悬的柏油路面,独自面对死亡交谈:
115-118

乌江(组诗)

摘要:从太阳落下的地方流淌而来 与地球的转动相反 从西向东,从黑夜流向白昼 遇见你的时候我还很小 小得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你的未来,你的前世
119-120
山花杂志大视野

科幻文学与当下中国笔谈(之一)主流化进程与想象的重构:科幻文学与当下中国

摘要:中国的科幻文学最近十年有了明显的复苏的趋势,一面有了许多重量级的新的作者,如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等。这些作者都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肯定,也有了自己极为稳定且还在不断扩大的读者群。另一面它在网络中引发了热议,激发了诸多的网络上的阅读和讨论。这个在中国命运多舛的文学类型似乎再度得到了发挥的机会。
121-125

论科幻:被预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摘要:王德威曾用“被压抑的现代性”之一种来描述中国近现代以来“不入(主)流”的科幻写作,“在追寻政治(及文学)正确的年代里,它们曾被不少作家、读者、批评家、历史学者否决、置换、削弱或者嘲笑”(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第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D5年)。就文学史的写作及其秩序而言,这一状况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近几年来,科幻写作虽极发达,读者甚众,出现了诸如《地球往事》三部曲(刘慈欣)《逃出母宇宙》(王晋康)之类的恢弘经典之作,仍不被主流文学界接受。
125-128

科幻,向文学舞台中心迈进

摘要:这几年我和主流文学界朋友合作搞科幻,包括写评论、协助组稿、进课题组搞调研等。我发现主流文学界朋友考察科幻,关注的总是科幻文学里不那么主流的作品。比如社会寓言作品,反乌托邦作品,或者同性恋之类的边缘题材。这些领域的科幻当然也有佳作,但它们在科幻文学里没有代表性。这说明双方科幻的视角确有差距。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先讨论一下,怎么去认识科幻文学。
128-132

从“地主”到“恶霸地主”

摘要:由于革命政治语境的限制,“十七年”小说中的地主形象并不是特别的丰富,作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更为少见。然而,作为革命的他者形象,地主形象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延安文艺整风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提出革命文学在题材上要转移到对“新的世界,新的人物”的塑造上来。建国后,文学创作进一步体制化与规范化,“文学规范的维护者和质疑者,总是把小说等的题材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
133-138
山花杂志视觉人文

真诚的游戏——陈流绘画作品探析

摘要:在各种展览中我们很早就看过陈流老师的画,并深深地被感动着。陈老师的作品以灵活的技巧、精湛的细节处理、视角独特别出心裁的构图形式给观众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但他的作品往往又会让人忘掉技法,在带着异想天开的滑稽与荒诞的画面氛围里透露着画家与众不同的图示语言、强烈的个人风格、发人深省的内涵与深度。认识陈流老师是在最近,憨厚的笑脸、低调谦和的为人、尽心尽责的绘画示范与真诚的作品点评让我们对陈流其人其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懈。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