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杂志社
分享到:

山花杂志

《山花》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小说苑、文本内外、开端季、散文随笔、诗人自选、批评立场、视觉人文等。
  •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国内刊号:52-1008/I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1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花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花杂志力作快荐

中年

摘要:她和她 琼拉离婚了。她是在网上知道这件事的。确切地说,是在她的QQ留言箱里。琼拉说:以后,我可以和你住在一起么?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
4-28
山花杂志小说窗

生异乡(三题)

摘要:余先生家在自由市场的后面,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所在,鸡鱼牛羊蔬菜水果,都集中在这里。这里的水果非常新鲜,鸡鱼之类也活泼,不像超市里冷冻过的。
29-47

青灯行

摘要:鲁登戴着MP3倚在窗台上,他看到从楼道口走出来几位飞扬跋扈的小子,他们吹着口哨,张扬而过。窗台下面是一片翠绿的草地,每年的冬天,这些青草就会死去。
48-83
山花杂志七零后VS八零后

澄净

摘要:晨曦刷白窗棂,方桌上那碗油茶变冷,香气淡了下去,江先生还没有开门出来。平常这个时候,江先生早就洗漱完毕,拎着讲义夹去学校上课了。莲很是奇怪,又担心江先生误了钟点,就去拍江先生的门。莲一连拍喊了几下,屋里依旧没有半点响动。
84-91

半面妆

摘要:周红兵再往上走,感觉山路陡得都快立起来了,怎么看都不像有人在上面住着,倒像是鹰住的地方。
92-103
山花杂志散文随笔

用左手弹琴的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印象

摘要:10月6日晚,我在微博看到的第一条关于托马斯获奖的消息,是网友dodoro的。我寻问她消息来源,未等得到回复,便见铺天盖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消息在网页上出现了
104-107

坐卧随心——《短火》后记

摘要: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写小说了。到2008年,我忽然发了一下狠,重拾旧业,又写起来了。那时候还在工作岗位上,依然是很忙乱,依然是纠结,依然是心累,“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白天、晚上,都无法安静。
108-110

仍然围绕着四个关键词展开——《新世纪突围书系》前言

摘要:《新世纪文学突围书系第二辑》仍然是围绕着四个关键词展开的。一年前,由我主编的这套丛书分四册出版,分别以“回应经典”、“守望先锋”、“感觉城市”、“把脉70后”予以命名。
111-113

音乐:一路陪伴(三题)

摘要:巴赫或宇宙的眼睛 琴音犹如黄昏,一弓一弦,肉身与精神的遥遥应答,不是河流与小溪的对话,也不是纸上幻境的破灭与重生,而是箴言书的种子在心里缓慢成长,经风一吹,就长成了鸟群和明亮的呼吸。
114-118
山花杂志诗人自选

为花园的积雪而作(九首)

摘要:为花园的积雪而作 被屋墙挡着,你才活到今天 发硬,不再有飘落时的 娇嫩。一张变粗的青春皮 铺展一个孤老女人的悲哀。你
119-122

肩膀上的春天(组诗)

摘要:从时间边缘探索水的枯荣 黄河之水天上来还要回到天上 去明天从菖蒲的根部从黄河的肌理 带来水嫩的黎明 长袍藏虱的智者迎来第一滴圣水 再用一滴水划开泪流满面的江湖
123-126

田畴(组诗)

摘要:西北风刮起的日子 土地在睡眠 雪落下的时候 睡眠的土地允许田鼠咬破自己的胞衣
127-128
山花杂志批评立场

新世纪文学批评的伦理生态与“病态”机制

摘要:面对这新世纪以来看似自由、多元、开放和繁荣的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我想起圣经里的一段话——“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129-135
山花杂志大视野

回到自性与单纯——答新世纪十年诗歌八问

摘要:1.你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生态满意吗?你同意有学者所认为的这一时期是中国诗歌生态最好阶段的说法吗?
140-142
山花杂志阅读笔记

风月无边?——看《浮生六记》

摘要:在我看来,世界上文学里第一可爱的女子唯黛玉。她稳重,高贵,洁净,执著,纯粹,善良,脱俗,洞晓世事,却不屑于练达;眼里心里容着一人,世间便只此一人了,——为他生,为他死。他亦是为黛玉而活,为黛玉魔怔痴疯,离世出家。自然也有那男子生来广博的爱,恨不能天下美好的女子都可以教他怜惜着。
143-147

小说的物质性和颠覆的困境——读《包法利夫人》

摘要:“包法利夫人,就是我!”1856年《包法利夫人》的诞生让作者福楼拜一跃成为法国文坛继巴尔扎克之后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148-153
山花杂志视觉人文

赵竹·对面

摘要:有关100张面孔的展览。您作品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艺术应该是自由的,不确定性的,具有无限的可能。尤其是这批作品,出发点都是随陛的,在绘画的过程当中找到的,不会去刻意设置。它们不是命题创作,是我从内心所进发的意念。
154-155

画者独白

摘要:中国正处于一个颟顸的变革时期,从童年至中年,此地、此在的连续生存经验,见证了一个非中心地域由沉闷死寂突变为喧嚣热烈的时代的种种表征。一切的观察和思考,令我在面对主流和潮流两大话语系统时,曾经相当困惑:我所“耳闻”的与我所“目睹”的总是如此格格不入,乃至一度陷入类抑郁症的危机之中。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