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山东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 37-1156/R 国内刊号
  • 1002-266X 国际刊号
  • 1.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山东医药是山东省立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山东医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综述、基础研究、医院管理

山东医药 2018年第3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碱基序列突变情况观察1-4

摘要: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碱基序列突变情况。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72例份癌组织、20例份正常肺组织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碱基序列,分析并比较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NCBI的EGFR临床基因突变数据库(Clin Var)比对分析碱基突变类型,确定样本突变类型是否为病理性突变,是否对应特定的药物反应类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癌组织、正常肺部组织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碱基突变率分别为58.3%(42/72)、0,二者比较,P〈0.05。72例患者EGFR基因18~21外显子序列中共发现60种碱基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外显子18突变率8.3%(6/72),其中点突变4例;外显子19突变率29.2%(21/72),其中点突变21例、插入/缺失突变13例、病理性突变4例;外显子20突变率37.5%(27/72),其中点突变9例、缺失突变2例、插入/缺失突变1例、病理性突变1例;外显子21突变率4.2%(3/72),其中点突变1例、插入突变1例、病理性突变1例。与Clin Var比对后发现6种癌症病理相关碱基突变。其中良性变异1种(c.2361G〉A),突变率31.9%(23/72);靶向药物敏感型突变1种(c.2830T〉G),突变率2.8%(2/72);其它致癌相关突变4种。癌症病理相关突变率为12.5%(9/72),其中靶向药物敏感型突变的总体突变率为2.8%(2/72),其在EGFR突变样本中的比例为4.8%(2/42),外显子21突变c.2573T〉G突变可导致EGFR蛋白Leu858Arg突变,是EGFR靶向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结论 NSCLC癌组织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突变率较高,主要突变类型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等。19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最多,20号外显子突变类型最复杂。6种癌症病理相关突变中仅21号外显子中发现1种靶向药物敏感型�

胃癌组织中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胃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增殖情况观察5-8

摘要:目的从胃癌组织中分离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胃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并鉴定其功能。方法3例胃癌患者,均行胃癌切除术,术中保留胃癌组织及胃正常黏膜组织。采用组织贴壁块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胃癌组织中的胃CAFs及胃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胃NFs。原代培养胃CAFs、胃NFs,差速贴壁传代法分离并纯化细胞,差速贴壁20 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胃CAFs、胃NFs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角蛋白18(CK18)、波形蛋白(Vimentin)。取3个来源分离的胃CAFs、胃NFs,分别于细胞贴壁24 h、2 d、3 d、4 d、5 d、6 d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光密度(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胃癌CAFs细胞大小不一,呈梭形或星形,排列不规则并呈重叠生长;胃NFs细胞均匀一致,呈长梭形,排列规则。胃CAFs细胞存在α-SMA、Vimentin阳性表达,CK18阴性表达,胃NFs细胞存在Vimentin阳性表达,α-SMA、CK18阴性表达。培养3~6天,各来源胃CAFs细胞OD值均高于胃NFs(P均〈0.05)。结论成功分离胃CAFs、胃NFs。胃CAFs、胃NFs均存在Vimentin表达。胃CAFs增殖能力优于胃NFs。

血浆甲基化透明质酸酶-2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9-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甲基化透明质酸酶-2(HYAL2)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125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胰腺癌64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疾病患者61例(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 L,采用Methy Light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甲基化HYAL2(甲基化百分比参数PMR表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外周血CA19-9、CE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浆CA19-9、CEA与血浆甲基化HYAL2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甲基化HYAL2检出率分别为20.3%(13/64)、3.3%(2/61),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浆甲基化HYAL2的PMR分别为26.12%±10.11%、46.54%±18.86%,,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浆CEA分别为(23.02±11.96)、(13.17±7.84)ng/m L,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浆CA19-9分别为(215.39±38.05)、(26.40±20.31)U/m L,二者比较,P〈0.05。血浆CA19-9、CEA及甲基化HYAL2水平是胰腺癌的影响因素。胰腺癌患者血浆甲基化HYAL2水平与血浆CEA、CA19-9均呈负相关(r=-0.755,-0.512;P均〈0.05)。血浆甲基化HYAL2水平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804,最佳诊断点34.435%,其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85.3%;血浆CEA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597,最佳诊断点为16.97 ng/m L,其敏感度为51.6%,特异性为68.9%;血浆CA19-9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775,最佳诊断点为162.49 U/m L,其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79.2%。血浆甲基化HYAL2与血浆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873。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浆甲基化HYAL2发生率较高。血浆甲基化HYAL2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浆甲基化HYAL2联合CA199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稳定表达HMGA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构建13-16

摘要: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人类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稳定表达株。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含HMGA2基因的c DNA;以c DNA为模板,根据其CDS序列设计含有EcoR1、Bam H1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序列,采用PCR法扩增出带有双酶切位点的HMGA2目的基因;采用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 LVX-IRES-Puro中,获得重组的p LVX-HMGA2表达载体。p LVX-HMGA2表达载体、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提取携带HMGA2的重组慢病毒。采用菌液PCR、重组质粒双酶切、质粒PCR验证及测序比对鉴定获得的重组质粒。取适量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感染重组慢病毒Plv-HMGA2、空载慢病毒Plv-Vector,感染48 h加入1μg/m L嘌呤霉素筛选。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HMGA2 mRNA、蛋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细胞HMGA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 273.93±4 290.77和1.18±0.81,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胞HMGA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0.080和0.110±0.002,二者比较,P〈0.05。结论成功构建MDA-MB-231细胞HMGA2稳定表达株。

抑制miR-182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17-20

摘要:目的观察抑制微小RNA 182(miR-182)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9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切除术后留取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miR-182,分析miR-18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取乳腺癌细胞株SK-BR-3、MCF-7、MDA-MB-231与乳腺上皮细胞HBL-10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2。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转染miR-182 inhibitor、inhibitor-NC,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两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FOXO1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FOXO1蛋白。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miR-18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60±0.53、1.02±0.05,二者比较,P〈0.05。miR-18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而与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ER状态、C-erb B-2状态、PR状态无关(P均〉0.05)。SK-BR-3、MCF-7、MDA-MB-231及HBL-100细胞miR-18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6±0.20、4.50±0.47、6.63±0.71、1.03±0.04,与HBL-100相比,SK-BR-3、MCF-7、MDA-MB-231细胞miR-182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1)。观察组、对照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53±10)、(118±19)个,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8±9)、(181±17)个,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FOXO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16±0.79、1.06±0.06,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FOX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0.17、0.35±0.11,二者比较,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182高表达。抑制miR-182表达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为上调FOXO1的表达。

干扰MiRNA-155表达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CD4^+ T细胞分化观察21-25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微小核糖核酸(miRNA)-155表达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化情况。方法 (1)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 L,免疫磁珠法分选CD4~+T细胞,q PCR法检测外周血miRNA-155,流式细胞仪测算表达IL-17A的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17A。(2)另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诱导Th17分化后分为miRNA-155模拟物组、miRNA-155抑制物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50 nmol/L miRNA-155模拟物(促进表达)、50 nmol/L miRNA-155抑制物(抑制表达)、含有Lipofectamine2000的DMEM高糖培养基,流式细胞仪测算表达IL-17A的CD4~+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7A,q PCR法检测细胞miRNA-155、IL-17A和E26转录因子(Ets)-1mRNA。(3)取分离培养CD4~+T细胞,IL-2刺激培养72 h,将细胞分为A、B、C组。A、B、C组分别加入50 nmol/L miRNA-155模拟物、50 nmol/L miRNA-155抑制物、含Lipofectamine2000的DMEM高糖培养基。A、B、C组再各自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转染Ets-1 siRNA(促进表达)、Ets-1 siRNA阴性对照(空白质粒),培养48 h。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IL-17A、Ets-1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Ets-1蛋白。结果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miRNA-155相对表达量、IL-17A细胞比例及IL-17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均〈0.05)。模拟物组、抑制物组、空白对照组CD4~+T细胞表达IL-17A细胞比例分别为34.56%±4.78%、19.21%±1.56%、21.23%±2.65%,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模拟物组、抑制物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IL-17A水平分别为(1486±137)(783±86)、(886±100)pg/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抑制物组比较,模拟物组miRNA-155、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Ets-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本组Ets-siRNA阴性者比较,A、B、C组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Ets-1 mR

Ad-HBV4.1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复制情况及在BalB/C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观察26-29

摘要:目的观察复制型HBV重组腺病毒Ad-HBV4.1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复制情况及在Bal B/C小鼠肝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用HBV4.1片段与重组腺病毒同源重组构建Ad-HBV4.1,测算Ad-HBV4.1的感染复数(MOI)。取MOI为100的Ad-HBV4.1感染HepG2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d-HBV4.1感染的HepG2细胞HBs Ag、HBcAg,采用Southern吸印杂交法检测细胞HBV DNA复制中间体HBV DNA复制中间体。取Bal B/C小鼠30,分为5组,每组6只。一组1 m L的Ad-HBV4.1(约108efu/m L)尾静脉普通注射,二组1 m L的Ad-HBV4.1腹腔注射。三组10μg的pHBV4.1片段用1.8 m L生理盐水稀释后,尾静脉高压5~8 s内完成注射。四、五组分别生理盐水1.8 m L尾静脉、腹腔注射。注射第3 d处死三组小鼠,注射第1、3、5 d处死其余各组小鼠,取出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HBcAg。结果 Ad-HBV4.1感染的HepG2胞质中存在HBcAg表达,阳性率达90%以上,HepG2细胞胞质中未见HBcAg表达。转染72 h时,HepG2细胞中未能检测到HBV DNA复制中间体;Ad-HBV4.1感染的HepG2细胞中存在HBV DNA复制中间体。第1、3 d时一组小鼠肝组织中未见HBcAg,第5 d小鼠肝组织中可见HBcAg;第3 d三组肝组织中可见HBcAg;各时段二、三、四组小鼠肝组织均未见HBcAg表达。结论 Ad-HBV4.1感染HepG2细胞成功建立HBV复制与表达的体外模型,感染效率达90%以上,可见HBs Ag、HBcAg及HBV DNA复制中间体表达。Ad-HBV4.1尾静脉注射Bal B/C小鼠肝组织存在HBV表达。

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观察30-34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经任何干预。黄芪组、贝那普利组、糖尿病组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芪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03 m L/10 g,1次/d;贝那普利组予贝那普利灌胃,10 mg/kg,1次/d,糖尿病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12周收集各组小鼠静脉血,取各组肾脏组织。PAS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Collagen-Ⅳ),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肾脏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2蛋白及mRNA,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MCP-1、ICAM-1、TGF-β和TNF-αm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多和系膜细胞增生的病理改变,黄芪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贝那普利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多和系膜细胞增生情况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肾脏组织AngⅡ、α-SMA、Collagen-Ⅳ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芪组、贝那普利组肾脏组织AngⅡ、α-SMA、Collagen-Ⅳ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黄芪组、贝那普利组ACE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CE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贝那普利组ACE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ACE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黄芪组ACE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ACE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黄芪组、贝那普利组肾脏组织MD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厚度变化观察35-39

摘要:目的观察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术后患眼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83例近视患者(共83只眼),其中中低度近视者(SE〈-6.00 D=36例共36只眼、高度近视者(SE≥-6.00D)47例共47只眼。83例患者均采用SMILE治疗。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顶点、2.0、4.0、6.0、8.0 mm直径角膜厚度值,测算角膜厚度变化量、角膜厚度变化率。分别于术后1、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裸眼视力(UCVA),采用AT-2C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算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结果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CT0、CR2、CT4、CT6、CT8值均增加(P均〈0.05)。术后1个月共95.18%(79/83)的患者裸眼视力UCVA达到20/20及以上,等效球镜度为(-0.11±0.30)D,术后6个月时共93.98%(78/83)裸眼视力UCVA达到20/20及以上,等效球镜度为(-0.11±0.13)D。结论 SMILE术后近视患者患眼角膜厚度逐渐增厚,且角膜顶点处角膜厚度增长较周边部明显。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39-39

摘要: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流感高发季节150例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病例鼻咽分泌物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40-43

摘要:目的分析流感高发季节150例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病例(ILI)鼻咽分泌物呼吸道病毒的病毒病原谱。方法 150例ILI患者,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留取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150例标本中,病毒阳性检出率29.33%(44/150)。44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22例(14.67%),其中A型3例(2.00%)、B型19例(12.67%);腺病毒9例(6.00%);鼻病毒5例(3.33%);冠状病毒5例(3.33%),其中COV-229E 1例(0.67%)、COV-NL63 1例(0.67%)、COV-OC43 3例(2.00%);混合感染3例(2.00%),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合并COV-OC43、腺病毒和鼻病毒。病原谱构成分析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占总体阳性标本的6.81%,B型占43.18%,腺病毒占20.45%,鼻病毒占11.36%,冠状病毒占11.36%,混合感染占6.81%。44份病毒阳性标本中,男、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0%(26/81)、26.09%(18/69),二者比较,P〉0.05。≤4岁、4~18岁、19~59岁、≥60岁者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07%(23/56)、36.37%(8/22)、16.98%(9/53)、21.05%(4/19),组间比较,P均〈0.05。≤4岁者多发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感染,≥60岁者未检测到鼻病毒感染。结论流感高发季节血清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ILI患者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4岁ILI者多发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感染。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43-43

摘要: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microRNA-124高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1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44-47

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 124(microRNA-124)高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细胞系K1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1细胞,分为三组,观察组用促进microRNA-124表达的microRNA-124mimics转染,对照组转染microRNA无关序列,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24 h,Transwell试验观测三组侵袭数,采用细胞划痕试验观测三组迁移细胞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含IQ基元GTP酶激活蛋白1(IQGAP1)mRNA及蛋白、microRNA-124,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三组细胞中含有IQGAP1基因3'非翻译区(UTR)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培养24 h时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04.32±11.21)、(304.27±20.83)、(299.38±18.32)个,观察组细胞侵袭数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培养24 h后,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62.16±3.21)、(104.27±6.83)、(99.38±5.32),观察组划痕愈合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观察组细胞IQGAP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空白组(P均〈0.05);观察组microRNA-12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均〈0.05)。培养48 h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基因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0.24±0.06、1.06±0.15、1.10±0.17,观察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结论 microRNA-124高表达可抑制K1细胞的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为microRNA-124下调IQGAP1表达。

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A激酶锚定蛋白150表达变化48-51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预处理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小鼠,分离并培养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含有25 mmol/L葡萄糖、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24 h时采用非放射性PKC活性试剂盒检测两组细胞PKC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AKAP150。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AKAP150与PKC结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细胞PKC活性分别为0.231±0.037、0.143±0.047,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胞AKAP150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7±0.080、0.124±0.038,二者比较,P〈0.05。免疫荧光显示观察组细胞AKAP150、PKC结合量多于对照组。结论 PKC活性水平、AKAP150表达在高糖预处理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升高,且结合明显增多。PKC活性水平及AKAP150表达升高可能在高糖导致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51-51

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3~8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52-55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I/R)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UTI组,每组各10只。I/R组、UTI组采用Pringle法制备大鼠肝脏I/R损伤模型(阻断肝脏血流30 min再灌注2 h)。UTI组阻断肝脏血流前30min经隐静脉UTI(3万U/kg)注射。SO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造模后复流2 h处死各组大鼠,采用比色法检测三组血清和肝肾组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行膀胱穿刺并收集测算尿液体积,HE染色法观察三组肝、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Cr、BUN、ALT、AST、IL-18、TNF-α水平升高,GSH、GSH-Px、SOD水平降低,肾组织IL-18、MDA表达升高,GSH、GSH-Px、SOD表达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UTI组大鼠血清Cr、BUN、ALT、AST、IL-18、TNF-α水平降低,GSH、GSH-Px、SOD水平升高,肾组织IL-18、MDA表达降低,GSH、GSH-Px、SOD表达升高(P均〈0.05)。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尿量少,与I/R组比较,UTI组尿量多(P〈0.05)。I/R组大鼠肝组织有明显的细胞坏死灶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及肾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水肿、变形、扩张。UTI组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轻于I/R组。结论 UTI预处理可有效减轻肝I/R大鼠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UTI抑制IL-18、TNF-α等表达,促进GSH、GSH-Px、SOD表达有关。

尾静脉注射miR-214抑制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56-59

摘要: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微小RNA(miR)-214抑制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干预组小鼠通过气道向其肺内注入脂多糖建立ALI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暴露气管后,行气管穿刺向支气管内缓慢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组小鼠制备ALI模型前3 d开始予尾静脉注射miR-214抑制剂antagomiR-214(80 mg/kg),1次/d,连续注射3 d;模型组和对照组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培养24 h处死三组小鼠,留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测定法和细胞计数器板分别统计BALF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利用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肺组织损伤的程度;ELISA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miR-214;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肺损伤病理评分、W/D比值、肺组织miR-214相对表达量、肺组织和BALF中的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升高,肺组织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BALF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肺损伤病理评分、W/D比值、肺组织miR-214相对表达量、肺组织和BALF中的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降低,肺组织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结论下调miR-214表达可预防小鼠ALI,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有关。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er2、CD133蛋白的表达观察60-62

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2、肝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的表达变化。方法 1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距离均〉2 cm)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er2、CD133,分析Per2表达和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肝细胞肝癌组织Per2表达与CD13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细胞肝癌癌组织Per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癌组织中Per2蛋白低表达58例(48.3%)、高表达62例(51.7%)。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细胞肝癌癌组织CD13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癌组织中CD133蛋白低表达67例(55.8%)、高表达53例(44.2%)。Per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直径、肿瘤数目、门静脉侵犯有关(P均〈0.05)。Per2低表达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与无瘤生存率(DFS)均显著降低(P〈0.05)。与癌组织低表达Per2者比较,癌组织中高表达Per2者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均升高(P均〈0.05)。Per2与CD13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er2低表达、CD133高表达。Per2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标记物之一。Per2和CD133在肝细胞肝癌中呈负相关,Per2可能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