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山东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 37-1156/R 国内刊号
  • 1002-266X 国际刊号
  • 1.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山东医药是山东省立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山东医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综述、基础研究、医院管理

山东医药 2016年第3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1-4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9例ALS患者接受4次UC-MSCs移植治疗(蛛网膜下腔注射,2×10^7~5×10^7个细胞/次)。比较治疗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治疗后6个月以呼吸衰竭、死亡等为终点事件进行随访。结果 ALSFRS-R评分:治疗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穿衣和卫生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36);治疗后第28天,言语、穿衣和卫生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分别为0.032、0.015),且言语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第14天(P=0.040)。MRC评分:治疗后第14天上肢肌群肌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治疗第28天上肢肌群肌力评分进一步增加(P=0.036)。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3个月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ALS短期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儿童枕叶癫痫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5-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枕叶癫痫患儿视觉诱发电位(VEP)、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电图(EEG)放电指数的变化特点,为儿童枕叶癫痫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儿童枕叶癫痫患儿46例,其中特发性枕叶癫痫28例(特发组)、症状性枕叶癫痫18例(症状组);同期健康志愿儿童31例(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治疗前、药物治疗1年(治疗后)行VEP、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EEG放电指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特发组VEP波幅明显升高(P=0.000),异常率为75%(21/28),VEP潜伏期、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症状组VEP、P300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0),异常率为100%(18/18),P300潜伏期延长(P=0.000),其中3例分化差,7例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率为55.6%(10/18)。与治疗前比较,特发组治疗后VEP波幅、EEG放电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00),症状组VEP及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EEG放电指数明显降低(P均=0.000)。特发组EEG放电指数与VEP波幅呈正相关(r=0.635,P=0.000),与P300潜伏期无相关性(r=0.208,P=0.289);症状组EEG放电指数与VEP、P300潜伏期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489、0.878,P均〈0.05)。结论儿童枕叶癫痫VEP、P300与EEG放电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三者可共同作为鉴别诊断及监测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探讨9-12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及24周联合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初始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12周联合组、24周联合组先予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剂量同上),用药12、24周时检测血清HBV DNA,HBV DNA〉1×10^3copies/m L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剂量同上);均连续治疗1年。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治疗后)检测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计算ALT复常率及HBV DNA转阴率,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血清ALT均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升高(P均〈0.05);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血清TBIL水平均降低(P均〈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始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12周联合组和24周联合组,且12周联合组高于24周联合组(P均〈0.05)。治疗后初始联合组和12周联合组Child-Pugh A级患者数均多于、C级患者数均少于24周联合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K、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初始治疗即应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12-12

摘要: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

紫花牡荆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13-16

摘要: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对肺癌A549细胞(简称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其用于临床治疗肺癌提供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0.5、1、5、10、25、50、100μmol/L紫花牡荆素溶液,分别作用24、48 h,采用SRB法检测增殖抑制率,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细胞,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0、5、15μmol/L紫花牡荆素溶液,Hoechst33258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随紫花牡荆素浓度升高,作用24、48 h的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经0.5~100μmol/L紫花牡荆素作用48 h的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同一浓度作用24 h的肺癌细胞(P均〈0.05)。紫花牡荆素作用24、48 h时的IC50分别为14.74、8.16μmol/L。随紫花牡荆素浓度升高,作用24 h的肺癌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偏向一边、核裂解和细胞碎片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越来越明显;与同浓度紫花牡荆素作用24 h比较,作用48 h的肺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更明显。经0、5、15μmol/L紫花牡荆素作用24、48 h的肺癌细胞凋亡率均逐渐升高,处于G1、S期的比例均逐渐降低,处于G2/M期的比例均逐渐升高(P均〈0.05)。与同一浓度紫花牡荆素作用24 h的肺癌细胞比较,经5、15μmol/L紫花牡荆素作用48 h的肺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处于G1、S期的比例均降低,处于G2/M期的比例均升高(P均〈0.05)。结论紫花牡荆素可将肺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促进作用,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氯化甲基汞灌胃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17-1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化甲基汞(MMC)不同蓄积时长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MMC小、中、大剂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MMC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用MMC 0.5、1、2 mg/kg灌胃,1次/d。每周称量各组体质量,观察进食量、反应能力及毛色变化。各组分别于中毒1、2、4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用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毒1~4周MMC小、中、大剂量组体质量逐渐减轻,进食量减少,反应差,毛色逐渐凌乱并失去光泽,MMC大剂量组变化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毒第1、2、4周MMC小、中、大剂量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多、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升高(P均〈0.05);中毒第4周,MMC大剂量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P均〈0.05)。结论 MMC可通过介导脑组织内Bcl-2、Caspase-3的表达促进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程度与氯化甲基汞的剂量、中毒时间有关。

放射治疗对兔肢体软组织肿瘤血液供应及细胞增殖的影响20-23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兔肢体软组织肿瘤血液供应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兔VX2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调强放疗(IMRT)组10只及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组10只,IMRT组、VMAT组分别进行IMRT、VMAT,放疗后第7天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3D-PDA)检查,记录肿瘤血管分型及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对照组不予处理,检查方法及时间同VMAT组。3D-PDA检查后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IMRT组血管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0例,VMAT组为10、0、0例,对照组为0、2、8例;IMRT组和VMAT组血管分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IMRT组和VMAT组VI、FI、VFI及Ki-67阳性表达率、MV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IMRT组和VMAT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MRT、VMAT均可减少兔肢体软组织肿瘤的血液供应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24-2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腹膜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国内外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统计量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累计样本量病例组2 978例、对照组5 783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各危险因素的合并统计量及95%CI分别为:年龄4.78(2.23~7.33)、性别1.01(0.91~1.12)、文化程度3.18(1.68~6.02)、糖尿病1.77(1.28~2.45)、家居环境6.07(3.57~10.31)、白蛋白-5.13(-6.87~-3.39)、血红蛋白-9.35(-14.28~-4.43)、CRP 4.06(2.31~5.81),除性别外(P〉0.05),其余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居环境、白蛋白、血红蛋白、CRP均为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山东医药杂志基础研究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MMP-9表达及意义28-31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只、模型组36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成模24只;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给药1、2、4、8周时,两组分别随机选择6只大鼠,取其肾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标本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9表达,计数每个肾小球内MMP-9染色阳性的足细胞(MMP-9阳性足细胞)数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TET1蛋白、活化因子蛋白1(AP-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给药1、2、4、8周时可见肾小球体积逐渐增大,基底膜逐渐增厚,毛细血管袢逐渐扩张,伴随肾小管扩张或萎缩,可见轻度纤维化。对照组给药1周时MMP-9阳性足细胞数量为(0.47±0.31)个;模型组给药1、2、4、8周时MMP-9染色阳性足细胞数量分别为(2.75±1.29)、(4.59±1.63)、(7.95±2.36)、(15.61±2.77)个,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模型组给药后1、2、4、8周时肾组织AP-1、TET1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结论 MMP-9高表达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激活AP-1、TET1基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仙桃草口服用于兔桡骨骨不连临床效果观察31-33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联合中草药仙桃草口服对桡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只桡骨骨不连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仙桃草组、ESW组和对照组,各30只。各组均予标准饲喂养1周。ESW组进行ESW治疗1次;仙桃草组将1 g仙桃草磨成粉剂加入到60 g精饲料中,制成仙桃草混合饲料100 g,2次/d,共12周。联合组行ESW联合仙桃草混合饲料喂养,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各组于分组处理后48 h(T0)、1周(T1)、2周(T2)、4周(T3)、6周(T4)、12周(T5),分别取5只大白兔行X线检查,观察其骨折愈合情况;处死动物,取骨痂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随时间延长,联合组和ESW组骨痂逐渐增多,骨痂密度升高,骨不连处逐渐愈合,联合组T2~T5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均优于ESW组;仙桃草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仍存在,骨折端仍为硬化骨,各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无明显变化。与T0时间点比较,各组T1~T5时间点骨痂组织BMP-2、VEGF表达均升高(P均〈0.05)。联合组T1~T5时间点骨痂组织BMP-2、VEGF表达均高于其余各组,ESW组均高于仙桃草组、对照组(P均〈0.05)。仙桃草组T1~T5时间点骨痂组织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MP-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SW联合仙桃草口服对兔桡骨骨不连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骨痂组织BMP-2、VEGF表达有关。

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34-36

摘要:目的观察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肌肽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肌肽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 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线栓。大鼠麻醉清醒2 h,肌肽组灌胃给予600 mg/(kg·d)肌肽水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均2次/d、连续灌胃7天。三组分别于造模第1、3、7天各取8只大鼠,检测脑梗死体积分数,检测血清IL-10、TNF-α水平及TNF-α/IL-10,测定脾脏指数。结果造模第3、7天,肌肽组脑梗死体积分数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0.01)。造模第1、3、7天,模型组及肌肽组血清TNF-α、IL-10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同时间点升高(P〈0.05或〈0.01);造模第7天,肌肽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第1、3天,模型组TNF-α/IL-10较假手术组同时间点增加(P均〈0.05);造模第7天,模型组TNF-α/IL-10均较假手术组及肌肽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第3天脾脏指数升高,造模第7天脾脏指数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肌肽组造模第3天脾脏指数降低,造模第7天脾脏指数升高(P均〈0.01)。模型组、肌肽组脑梗死体积与血清TNF-α水平及TNF-α/IL-10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52、-0.884,P均〈0.05)。结论肌肽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失衡状态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37-39

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C-9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PC-9细胞随机分为四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10、100μmol/L吉非替尼干预8 h,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9 mRNA及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Ras、Raf、MEK、ERK1/2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及通路相关蛋白Ras、Raf、MEK及ERK1/2表达。结果吉非替尼能够抑制PC-9细胞增殖,且其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作用浓度升高而提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Ras、Raf、MEK、ERK1/2、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低、中、高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吉非替尼可抑制PC-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40-42

摘要: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选出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余60只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并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选取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为白花丹参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花丹参15 g/(kg·d);白花丹参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花丹参30 g/(kg·d);吡格列酮组灌胃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d);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4周。各组于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检测空腹血糖(FPG),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瘦素(Leptin)、脂联素(APN)、TNF-α、IL-6;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FPG及血清Leptin、TNF-α、IL-6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血清APN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白花丹参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FPG均高于吡格列酮组;白花丹参高剂量组血清APN水平高于吡格列酮组和低剂量组,血清Leptin、TNF-α、IL-6水平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和低剂量组;各指标组间比较P均〈0.01。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迂曲紊乱,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细胞间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白花丹参低剂量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局部可见心肌纤维互相融合;白花丹参高剂量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偶见细胞坏死及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有治疗作用;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山东医药杂志临床研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11-dh-TXB2水平变化及意义43-45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34例、未合并糖尿病1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冠心病及抗血小板治疗;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检测血浆11-dh-TXB2水平;随访1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BMI、血压、HR、血液生化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及未合并糖尿病者血浆11-dh-TXB2水平分别为(45.1±11.9)、(51.6±16.5)mmol/L,两者比较P〈0.01。合并糖尿病者血浆11-dh-TXB2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LDL、冠状动脉病变数及严重病变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066、0.198、0.365、0.176、0.336,P均〈0.05)。所有患者完成1年随访,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者发生MACE分别为44、33例,两者比较P〉0.05;再住院率分别为17.9%(24/134)、8.8%(12/136),两者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11-dh-TXB2水平升高预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46-4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48例(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当天、对照组于体检时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cy、hs-CRP、DD水平,统计三者阳性率,分析血清Hcy、hs-CRP、DD水平与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Hcy、hs-CRP、DD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肺栓塞严重程度增加,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均逐渐升高(P均〈0.05)。观察组血清Hcy、hs-CRP、DD水平均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69、0.76,P均〈0.05)。联合检测血清Hcy、hs-CRP、DD水平诊断急性肺栓塞的AUC为0.885、敏感性为0.894、特异性为0.794,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均升高,且均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价值。

黄芪多糖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49-51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同期ICM患者103例,包括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黄芪组5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黄芪多糖,隔日1次,250 mg/次,两组均药物治疗20天判定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搏量(SV)等;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cd);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85.7%,黄芪组分别为32、19例和9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均显著降低(P均〈0.05),FS和SV均显著升高(P均〈0.05);黄芪组6MWD和LVEF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治疗后6MWD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Q-Tcd、血清MIF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黄芪组则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缩短Q-Tcd以及下调血清MIF水平。

10例甲状腺岛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51-53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甲状腺岛状癌(ITC)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ITC患者年龄16~69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1~48个月;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4例;因颈部肿块发现就诊8例,因声音嘶哑就诊、因吞咽不适就诊各1例。影像学表现:质硬、界限不清肿块或多灶性病变,多伴有神经、气管、血管等侵犯症状及远处转移;病理学特征:肿瘤由低分化小细胞构成,大小一致,有丝核分裂像与核仁不易见到,可成巢状排列,即小岛状结构,局部呈大片坏死,而存活的瘤细胞放射状排列,中心围绕小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10例患者中生长结构呈岛状者5例,有核坏死者6例,有核扭曲者8例,有血管浸润者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131I治疗者5例,辅以外放射治疗者1例。术后1年生存9例,术后3年生存6例,术后5年生存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结论ITC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肿瘤细胞呈现岛状、梁状或实性生长结构,病理特征介于高分化与未分化甲状腺癌之间;临床治疗以甲状腺切除+颈淋巴结清除为主,术后辅以^131I放射治疗,患者预后较差。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54-56

摘要:目的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HIE为轻度、中度、重度各20例;同期非HIE,有发热表现但排除颅内感染的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出生后1、3、7天血清8-OHDG。结果出生后1、3、7天血清8-OHDG(pg/m L)水平:观察组分别为43.8±2.1、69.9±3.2、34.9±2.8,其中轻度者分别为29.6±4.5、46.2±3.1、20.6±4.5,中度者分别为42.3±3.1、62.6±7.0、37.5±3.1,重度者分别为54.2±2.9、90.2±6.2、47.1±4.1;对照组分别为25.7±3.1、36.6±4.6、33.1±1.8;观察组出生后第3天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出生后1、7天,相同时间点观察组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者相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OHDG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8-OHDG水平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