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社
分享到:

山东医药杂志

《山东医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验交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个案报告、医院管理、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 国际刊号:1002-266X
  • 国内刊号:37-115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8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1.03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医药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摘要:目的构建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混合明胶、壳聚糖溶液后加入微量神经营养素3,将混浊液注模成型后冷淋干燥制备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形态,液体代替法测算孔隙率。提取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浸提液,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全反式维甲酸预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诱导分化前后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内径为(267.0±13.8)μm,孔隙率为90.0%。神经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形态向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并初步表现出神经元间突触连接的结构,且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初步具备神经元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其与神经干细胞之间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1-4

15具人尸枕动脉解剖

摘要:目的观察15具人尸的枕动脉解剖特点,探讨以枕动脉作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桥血管时,如何安全准确获取该血管。方法采用远外侧入路,开颅显微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枕动脉,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邻近结构,并测量枕动脉各段的直径、椎动脉V3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以及与周围临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一般在二腹肌后腹下缘起源于颈外动脉后壁或外壁,与颈外动脉平行、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内侧紧邻颈内静脉,行于寰椎横突前上方,接近乳突尖或二腹肌沟转向内侧走行,途中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4侧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深面及头最长肌浅面),在上项线下方的头半棘肌后面继续向内侧行走,经过斜方肌、头半棘肌的上方附着点,在此穿过斜方肌的附着点至上项线,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一个或两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3±0.3)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2±2.6)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1.9±0.4)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8±0.3)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2±1.4)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4±0.9)mm,枕下段距离上项线最远距离为(23.7±1.2)mm。结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术中以枕外隆突外侧25 mm、上项线下方30 mm以内、乳突、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安全准确获取枕动脉。
5-7

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肝癌HepG2细胞系的构建

摘要:目的构建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的肝癌HepG2细胞系。方法通过NCBI查询CYP2E1的编码序列,设计并构建表达质粒p LV(Exp)-Puro-CMVm-CYP2E1,用载体对应的慢病毒包装质粒(p MDLg/pRRE、pRSVREV和p 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利用携带CYP2E1基因的慢病毒(Lenti-CYP2E1-e GFP-Puro)感染HepG2细胞系,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方法构建高表达CYP2E1肝癌HepG2细胞系。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染情况,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空载及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CYP2E1 mRNA和蛋白。结果 HepG2细胞系均成功转染CYP2E1基因。HepG2、空载及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CYP2E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6、1.06±0.05、7.42±0.0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2、0.29±0.01、1.61±0.08,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与前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的肝癌HepG2细胞系。
8-10

植入V形支架的降主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植入V形支架并已经扩张稳定的人体降主动脉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支架植入的多少与远端支架处出现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获取1例动脉瘤患者覆膜V形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增强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应用逆向工程方法三维重构主动脉血管和V形血管支架,在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基础上,应用ANSYS模拟软件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血管壁面切应力、壁面振荡切应力和支架横截面血流速度矢量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由近及远,支架处的壁面切应力最大值逐渐降低,分别为3.56、3.26和2.48 Pa,而壁面振荡剪切指数平均值则相反,分别为0.002 140、0.005 677和0.010 852。在心动收缩峰值期(0.08 s),3个支架横截面处的血流速度均较大,方向多变并对支架有较大冲击,而在心动收缩末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减缓,但与支架相接触处血流速度仍较高,并在舒张期出现明显的涡流。结论支架植入越多,降主动脉远端处支架的壁面切应力值越低,壁面振荡剪切指数值越高,且支架横截面的血流速度矢量越复杂,出现血管再狭窄的概率越大。
11-13

局部给予5-羟色胺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兴奋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给予5-羟色胺(5-HT)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8只成年雄性SD大鼠,置入微透析导管于其舌下神经核,通过微透析导管向舌下神经核泵入新鲜人工脑脊液(ACSF)、新鲜5-HT溶液,监测未给药、泵入新鲜ACSF、泵入新鲜5-HT溶液时的颏舌肌肌电,利用区间测量方法计算颏舌肌肌电面积。结果未给药、泵入ACSF、泵入5-HT时大鼠的颏舌肌肌电的面积分别为(0.811±0.122)、(0.859±0.121)、(1.247±0.122)m V·s,前两者比较,P=0.081;前两者与后者比较,P=0.003、0.005。结论 5-HT可以提高舌下神经核的兴奋性。
14-16

姜黄素对人脐静脉血来源内皮祖细胞HO-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CMN)对人脐静脉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以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吸收Dil-ac-LDL和FITC-UAE-1情况并同时进行CD133免疫荧光鉴定EPCs。将EPCs分为0、5、10、15μmol/L CMN组,分别以终浓度为0、5、10、15μmol/L CMN的培养基孵育24 h,检测各组HO-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将EPCs分为单纯组、CMN组、CMN+ATRA组,分别在单纯培养基、加15μmol/L CMN的培养基、加15μmol/L CMN+1μmol/L ATRA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检测各组HO-1蛋白表达。结果从脐静脉血分离出来的单核细胞培养3~4 d开始贴壁,7 d后有一定方向性,呈簇状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D133表面标记阳性率及Di I-ac LD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率均〉90%。随CMN浓度升高,EPCs的HO-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P均〈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则无明显改变(P均〉0.05)。与单纯组比较,CMN组、CMN+ATRA组HO-1蛋白表达量增加(P均〈0.05),且后两组比较,P〈0.05。结论 CMN可诱导人脐静脉血来源EPCs高表达HO-1蛋白,这可能与Nrf2/ARE信号途径有关。
17-19

一马凡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FBN-1基因突变位点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一马凡综合征(MFS)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其FBN-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一个4代MFS家系共36人,发病13例。对全部家系成员行眼部及骨骼系统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直径,采集部分患者及亲属共14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FBN-1基因,用ABI Prism310基因分析仪对FBN-1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内含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发病的13例患者眼部表现为不同程度视力下降伴有双侧晶状体半脱位及高度近视;具MFS面部及骨骼表现,包括关节松弛、细长指趾、漏斗胸或鸡胸、脊柱侧凸等;其中2例患者存在主动脉根部扩张,1例患者存在主动脉瘤同时存在主动脉瓣狭窄及闭合不全。2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猝死。MFS患者FBN-1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突变核苷酸序列为c DNA中腺嘌呤被鸟嘌呤取代(640A→G),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改变为丝氨酸(p.G214S),而在家系健康成员中未发现该种突变。结论该家系发病的13例患者临床特征中眼部症状最常见为近视,具有MFS常见面部及骨骼表现,心血管系统异常少见。该家系MFS患者FBN-1基因突变位点为G214S(640 A→G)。
20-22

经皮腔内治疗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老年患者经皮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ARAS患者,采用经皮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肾动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共51支肾动脉均成功完成经皮腔内治疗。术后5 d,患者收缩压为(157.78±12.36)mm Hg、舒张压为(94.87±6.12)mm Hg,血肌酐为(161.15±11.37)μmol/L,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45.64±11.57)mm Hg、(77.42±7.63)mm Hg、(159.18±13.45)μmol/L,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均〈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142.36±9.79)mm Hg、(74.97±8.82)mm Hg、(160.86±9.73)μmol/L,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比较,P均〈0.05。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术前为(2.96±1.07)种,术后为(1.80±0.23)种,两者比较,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因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结论经皮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ARAS效果好且安全。
23-25
山东医药杂志基础研究

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维持组(DM组)、糖尿病治疗组(DT组)。DM组、DT组按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进行造模,NC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DM组大鼠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2~4 U/2 d,DT组皮下注射PZI 9~12 U/(kg·d),NC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2周后,检查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脂、肝功能,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并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E、PAS染色和硝基酪氨酸(N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周后,与NC组、DT组相比,DM组大鼠TC、TG、ALT、AST水平增高,大鼠肝脏组织MDA水平、TAOC、T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增高(P均〈0.05)。DM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脂肪变性,PAS阳性的糖原颗粒少且分布不均匀,而在DT组中这些病变明显改善。NT在DM组的表达较NC组、DT组强(P均〈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增强,治疗后减轻,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大鼠肝脏组织受损的机制之一。
26-2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PGC-1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GW9662组、假手术组,各7例。I/R组采用在体结扎左前降支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结扎左前降支使其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GW9662组建立模型1 d前静脉注射GW9662,剂量0.3 mg/kg;假手术组开胸绕过左前降支不做冠状动脉结扎,剩余步骤同I/R组。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蛋白,ELL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结果 I/R组、GW9662组、假手术组PGC-1αmRNA分别为1.70±0.09、1.00±0.07、0.86±0.03,PGC-1α蛋白分别为2.80±0.21、1.00±0.15、0.65±0.05,I/R组、GW9662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GW9662组比较,P均〈0.05。I/R组、GW9662组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血清中c Tn I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PGC-1α表达上调,与血清中c Tn I水平呈负相关,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29-31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黄芪多糖高剂量治疗组(NH组)和黄芪多糖低剂量治疗组(NL组),各10只。NC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后3组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均6周,同时对后3组进行造模(30 mg/kg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NH组和NL组用黄芪多糖200、400 mg/(kg·d)腹腔注射6周,M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MC组相比,NH、NL组大鼠血糖水平降低;血、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TGF-β1和TNF-α水平下降(P均〈0.05)。NH、NL组与MC组比较,大鼠心肌结构损伤减轻,核裂解、丢失现象减少。结论黄芪多糖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纤维化,减轻糖尿病造成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TNF-α表达有关。
31-33
山东医药杂志临床研究

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EGFR-TKIS靶向治疗,其中接受埃可替尼治疗43例(埃可替尼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41例(厄洛替尼组)。埃可替尼组口服埃可替尼125 mg,3次/d;厄洛替尼组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两组均治疗4周(第1次复查时)后评价疗效,并按临床特征如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埃可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个月(95%CI:2.35~9.6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65~6.35),两组比较,P〉0.05。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有效率分别为27.9%、19.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8%、48.8%,两组比较,P均〉0.05。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中位P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发生Ⅲ级以上腹泻分别为1、3例,间质性肺疾患分别为0、1例,Ⅱ级肝功能损伤分别为0、2例,Ⅰ级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当,厄洛替尼在腹泻、肝功能损伤和间质性肺疾患发生率上高于埃可替尼,但只有埃可替尼组患者发生了骨髓抑制。
34-36

支气管灌洗液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灌洗液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支气管灌洗液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用于NSCLC诊断的相关研究。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对诊断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ROC曲线下面积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支气管灌洗液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诊断NSCLC的敏感性为0.61(95%CI:0.57~0.65),特异性为0.81(95%CI:0.78~0.85),阳性似然比为5.71(95%CI:2.56~12.73)、阴性似然比为0.47(95%CI:0.40~0.57)、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8~0.76)。结论支气管灌洗液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NSCLC微创诊断方法。
36-38

洛铂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洛铂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初治的5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已采用4个周期含洛铂方案化疗后病情部分缓解或稳定,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予最佳支持关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洛铂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3个周期,最多5个周期。两组治疗至病情进展。从维持治疗开始,每周记录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PFS分别为6.2、2.9个月,好转率分别为63.3%、42.9%,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洛铂维持治疗晚期NSCLC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39-40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脑转移者78例,未发生脑转移者194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发生脑转移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发生脑转移者的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行为状态ECOG评分、病理类型、癌性淋巴管炎、胸膜牵拉、T分期、N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3%、63.8%、17.7%。从发现脑转移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2.1%、12.8%。结论年龄≤60岁、腺癌、N2~N3期、T4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
41-43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易感因素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 60例肺炎患者,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组)及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B组)的患者各30例,同时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A1组)及死亡组(A2组)。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A2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是否应用激素、是否留置胃管、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WBC、ALT、Cr、ALB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及留置胃管比较,P均〈0.05。A1组与A2组APACHEⅡ评分、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白细胞计数及ALT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昏迷及留置胃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易感因素,APACHEⅡ评分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44-45

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39例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13例,其中A组予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治疗,B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各组治疗14 d后疗效,检测各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转出ICU时死亡例数。结果A、B、C组治疗14 d后有效分别为7、11、12例,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A、B、C组转出ICU时死亡分别为5、6、10例,两两比较,P〈0.05或0.01。与C组比较,A、B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A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结论相对于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疗效更佳,且病死率低。
46-47

孕中期血清学、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孕中期血清学、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8 165例单胎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游离雌三醇浓度,利用随机配载软件计算胎儿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畸形风险值;采用系统超声检查孕中期的10 727例孕妇。血清学提示高风险胎儿者及系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结构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查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0%(69/1 708)。超声检查对各种先天结构异常检出率为2.2%(236/10 727),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8.8%(49/170)。超声检查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高于血清学检查(P〈0.01)。血清学或超声检查之一异常并接受羊膜腔穿刺者1 819例,其中异常核型者103例,阳性率为5.7%。血清学、超声检查均异常者59例,其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5.4%(15/59),高于单一血清学检查(P〈0.01),但与单一超声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中期血清学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假阳性率高,超声检查胎儿染色体检出率高于血清学检查。以血清学检查为基础,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准确率。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