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11-4579/F 国内刊号
  • 1008-2700 国际刊号
  • 0.7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综述、金融保险、财政税收、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产业经济、财务与会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的社会代价定量分析5-12

摘要:经济增长和社会代价之间的内涵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而建模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而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选取代表性的社会代价指标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构建社会代价指数,利用状态空间方程和卡尔曼滤波从定量、动态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与社会代价的关系,用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变化来揭示中国经济增长中社会代价的动态轨迹,探讨中国目前社会代价是否在一定合理的阈值范围之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在0.45~0.48之间,也就是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社会代价增长0.45~0.48个百分点,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收益大于社会代价,但是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呈现了递增趋势。因此必须要千方百计降低社会代价,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方式转变的三维管理系统分析13-21

摘要:开放环境下可持续发展与现实的结构不平衡对接,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与要求。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系统,也是一个长时间过程。要达到预期目标,需引入人与自然协调的系统管理方法。基于转方式的管理学诠释,从系统管理角度构建关于转方式目标、动力、成效评估的三维模型,要突出转方式的目标分解与连续性管理、内生源动力与外生动力相协调、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等问题。

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影响因素22-29

摘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公共经济与管理
个体化社会、公共风险与财政支出结构演进研究——兼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30-3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财政支出纵向配置来看,分税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经过中央财政收支的再分配,省级政府财力略有结余;财政支出横向配置方面,地区间财力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配置上,经济建设支出不断下降,社会文教支出不断上升,但是社会文教支出缺口还是不断扩大;从财政支出项目横向配置的地区特征看,四个区域经济支出与科教文卫支出是支出的主要项目,但是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比其他地区高,而科教文卫支出比例偏低。在个体化社会时代,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应该是努力降低公众面临的公共风险。

分权激励、互补性竞争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38-44

摘要:在财政支出分权的激励机制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基建支出、教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竞争行为,导致地方政府购买性支出膨胀,进而使得地方、中央和社会的财政目标发生三元分离。为此,中央政府应适当上收支出权利,科学核定转移支付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在购买性支出领域的恶性竞争,引导地方政府在转移性支出领域开展良性竞争,通过晋升机制和预算体制的配套改革,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居民文化消费效应45-54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总体样本数据和分东、中、西三个区域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政府总支出对居民文化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从支出结构来看,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而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很强的引致效用,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文化消费有微弱的挤出效应;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文化消费的关系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区差异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农业经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分析55-60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营是维持新农保制度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当前基金在运营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已严重危及了基金的安全,进而影响了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防范基金风险,维持制度的稳定性,本文试图构建基于风险控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对基金监管不到位的表现及其引发的风险,规避风险的基金监管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及原因61-66

摘要:目前,中国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其仍然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主体,仍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根本,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水平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中国农民增收的效果。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变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规律以及波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巩固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贸易经济
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看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67-75

摘要: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这可由日益增长的中间产品贸易体现出来。本文在对中国、东盟国家、美国近年来对世界贸易和双边贸易结构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美国在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发现在生产网络中从事加工装配的中国和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东盟国家,虽在价值链中的所处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与处在价值链高端主要从事设计与研发环节的美国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对中国、东盟、美国三方广义商品贸易组成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生产网络中的产品内分工关系是贸易不平衡的根源。如果这种分工格局不改变,中国贸易不平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升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深入分析这种贸易局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日本反向进口与中日产业内贸易76-82

摘要:本文利用UN comtrade的最新贸易数据对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日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并且中国在中日产业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日本利用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反向进口以及日本对华出口构建了中日垂直型专业化分工模式,进而形成了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反向进口是指日本在华企业对日本的出口,是中国对日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向进口商品的类别和结构可以直接反映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情况,反向进口和中日产业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83-91

摘要:文章通过引入关税以及配送成本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配送成本显著降低了这一传递效应。短期内由于较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位置尚不明晰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产生刺激作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较高的边际劳动产出将使得随劳动投入的增加,物流配送成本会较快增长进而在未来较大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此外由于中国进口品中超过82%用于中间投入、较多“两头在外”型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位物流成本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平均影响较部分发达国家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理论述评
双边市场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综述92-97

摘要:双边市场理论是产业经济组织研究中的新热点,为产业和市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当前学术界对双边市场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就双边市场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及基本类型进行了梳理,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角度整合评述了现有的研究结论,同时概述了双边市场理论在具体行业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双边市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中国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来源——基于战略选择多理论视角的解释98-105

摘要: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低碳运营的刺激因素和动机分析,可以详细解释中国制造企业缺乏低碳成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因。利用战略管理的市场基础观(MBV)、资源基础观(RBV)、制度基础观(IBV)和认知基础观(CBV),深入剖析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来源,可使更多中国制造企业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战略来发掘创造新战略竞争优势的机会。

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综述106-111

摘要:针对近年来围绕低碳经济的诸多问题,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四个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经济法
《物权法》与金融法律制度创新112-114

摘要:与《担保法》相比,《物权法》中的担保法律制度存在重大创新,体现了金融法律制度在维护金融安全与经济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制度创新主要表现为引进了浮动抵押制度,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扩大了质押财产的范围等。但是该创新性制度在实施中并不能最大限度防范金融风险,还需要适当完善。

中小微企业典当融资法律问题研究115-117

摘要:典当融资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典当融资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独立生长的空间。典当融资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低、内容不完善等问题,急需进行解决。本文建议尽快出台《典当管理条例》,细化当物审查注意义务,建立营业公示制度、明确绝当后的法律后果等。

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的合法性探析——以甘肃世恒案为切点118-120

摘要:对赌协议是私募股权融资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投资协议,其源于发达国家的估值调整机制,但引入中国以来,本身的博弈色彩加重,条件更为苛刻,使得国内一批企业因对赌协议而陷入危途。近日,国内第一起对赌协议无效的案例——甘肃世恒案进入最高院提审阶段,但此案一审、二审以不同的理由均认为对赌协议无效的判决为手中持有对赌协议的PE机构及投资人敲响了警钟。是全盘否定对赌协议还是将其纳入合法规制?本文以甘肃世恒案为切入点,从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理论基础层面分析,探究其在中国法律架构中的适法性根基,以其能够为对赌协议的研究抛砖引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杂志专题探讨
北京“十二五”时期碳强度年度目标分解研究121-123

摘要:依据诺德豪斯提出的经典边际减排成本函数。运用EPPA模型给出的中国边际减排成本数据,可推算出中国“十二五”时期各年的边际减排成本函数,并由同期全国和北京的边际减排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得到北京各年的减排成本函数。在国家下达的北京“十二五”时期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约束下,使北京各年减排成本总额最小化,得到北京各年二氧化碳最优减排率,给出北京“十二五”时期碳强度的年度目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