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1-1217/S 国内刊号
  • 1003-5508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林业科技是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四川林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带状改造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1-6

排水条件下川西高原典型高寒沼泽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研究7-12

摘要:为探究排水条件下典型高寒沼泽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2017年8月在若尔盖地区选择3种典型湿地类型,即泥炭沼泽(Peat marsh,PM)、沼泽草甸(Swamp meadow,SM)和草地草甸(Grass meadow,DM)为研究对象,对0~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4个层次土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各湿地类型土壤全氮(TN)、有效氮(EN)、硝态氮(NN)、有机氮(DON)具有显著的垂向空间变异规律,而且在各层次间都表现为PM>SM>GM的分布特征,而铵态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呈无规律分布,TN、EN、NN、DON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种湿地类型不同土壤氮素含量空间分异特征表明,土壤有效氮(EN)、硝态氮(NN)、有机氮(DON)对指示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5种康养植物芬多精成分及含量研究13-19

摘要:为了解四川康养植物芬多精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香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法分析、鉴定活体枝叶中释放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5种康养植物活体枝叶中芬多精成分以萜烯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烷类等6类挥发性有机物为主。柏木、马尾松、柳杉、香樟活体枝叶释放的芬多精主要成分是单萜烯和倍半萜烯,其含量均在60%以上,具有较强的生理功效。苦竹活体枝叶芬多精烷类含量最高,萜烯类α-蒎烯含量最高。

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20-24

摘要:为了了解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于2016年11—12月对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天台山区域的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进行了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在野化培训期间,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因素是食物因素、灌木因素、乔木因素及坡度因素。大熊猫多选择在密度20Culm·m^-2~40Culm·m^-2,高度1m~2m,竹丛盖度大于70%的竹林中觅食。喜欢在灌丛盖度大于90%,灌木胸径小于3cm高度不超过5m,密度小于0.1Culm·m^-2的灌木层中活动。爱选择乔木郁闭度在0.5~0.7,胸径10cm~20cm,高度10m~20m,密度0.05Culm·m-2~0.1Culm·m^-2的乔木层。在地形上倾向于选择中下部坡位,坡度为20°~30°的平缓地带。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制备与检测研究进展25-30

摘要:银杏内酯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银杏特有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其含量低,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银杏萜类内酯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以及检测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综合柱色谱分离、溶剂萃取法等分离操作,可以得到银杏内酯含量较高的提取物,再采用结晶法,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可以得到更高纯度的银杏内酯,甚至可以得到银杏内酯单体,对银杏药物的开发有重大意义。

国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31-35

摘要:大熊猫栖息地变化趋势是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面积减少,大熊猫被迫向更高海拔、更高纬度扩散。从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生态景观、栖息地干扰因素、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保护与管理5方面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存在栖息地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缺乏大熊猫受到自然-人类双重干扰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居民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冲突过程以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等问题。据此提出,未来研究重点是从宏观尺度对栖息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和探讨栖息地破碎化与其功能的关系,深入探讨人类与大熊猫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大熊猫保护区内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时空变化规律,识别具有显著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多花苀子梢人工繁育试验研究36-39

摘要:多花苀子梢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广为分布,资源丰富。多生于山坡及向阳地、石质山地、干燥地及溪边的灌丛中,其伴生植物多以豆科、蔷薇科为主。在该区域针对多花苀子梢的研究较少。对多花苀子梢人工繁育进行了研究,以期将多花苀子梢作为抗旱物种或景观植物进行推广。多花苀子梢可用种子点播和嫩枝扦插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其中种子采用浸种催芽法进行预先处理,在60℃水温浸种处理方式下,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82.65%,种子催芽后,在田间进行点播,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之下,多花苀子梢植株当年生长量可达90cm以上,且当年可开花1次;多花苀子梢一般选用嫩枝进行扦插繁殖,在使用生根剂的处理下,可大大提高插穗条生根率,其中以200mg·kg^-1浓度为最高,生根率达84.33%。多花苀子梢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分布较广,采种较为容易,用种子点播萌发实生苗抗逆性强,育苗成本低于嫩枝扦插繁殖,因此在大量育苗时可优先考虑种子繁殖的方式。

立竹密度对古蔺县方竹林笋产量的影响40-43

摘要:为探究立竹密度对方竹林笋产量的影响,2017年6月在泸州市古蔺县国有林场以间伐手段进行了立竹密度调控实验,实验设置对照(CK)、4万株·hm^-2(N1)、5万株·hm^-2(N2)、6万株·hm^-2(N3)和7万株·hm^-2(N4)5种处理。结果表明:方竹笋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持续时间约30d,出笋量随采笋时间的推移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出笋量主要集中在中后期;N1和N2处理的笋产量均低于CK,但不显著,N3和N4处理的笋产量都显著高于CK;回归分析表明,方竹林产笋最适立竹密度为7.40万株·hm^-2。可见,立竹密度对方竹林笋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立竹密度能显著提高笋产量。

不同采收期对大红袍花椒种子质量的影响44-47

摘要:采收时间影响花椒种子质量,确定最佳采收期可保障花椒种子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以茂县10a生大红袍花椒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的种子进行千粒重、胚发育状况的观察及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花椒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其中7月下旬、8月上旬和中旬萌发率较高,其千粒重分别为20.958g,23.719g和21.646g;有胚率分别47.7%,58.7%和57.6%;而萌发率8月上旬和中旬较高,分别为33.5%和32.7%。故商用种子最佳采收期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育苗种子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不同配方施肥对不同树龄日本无刺花椒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48-50

摘要:为探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日本无刺花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两年生幼树、4a生初挂果树、7a生大树等3种不同树龄日本无刺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环状施肥,施肥后对椒树生长量、产量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N元素对日本无刺花椒新枝抽生的影响最大,K元素次之,P元素影响最小(2)N元素对高度增长影响最大,P元素次之,K元素对高度增长影响最小(3)K元素对日本无刺花椒树径增长影响最大,N元素次之,P元素最小(4)N元素对产量影响最大,P元素次之,K元素影响最小。

优良油用牡丹引种试验初报51-54

摘要:引进3个油用牡丹品种,经过3年的栽培试验观测,从生长性状、丰产性、果实品质、抗逆性等4个方面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合乐山市进一步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研究的品种为凤丹鲁选,辅助品种为普通凤丹。

金银花和蒲公英抑菌、抗氧化以及抗紫外作用初探55-57

摘要:金银花和蒲公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不仅是常用的中药材,也是极具观赏特征的园林植物。本文通过利用两种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和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抗菌对象,进行金银花和蒲公英的75%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实验;利用DPPH法进行两者的抗氧化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扫描进行防晒实验。最终结论为蒲公英提取液的抗菌性和抗氧化性高于金银花,但金银花防晒活性高于蒲公英。

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58-61

摘要:本试验采用培养皿试纸法,以核桃(Juglans regia)为供体对象,对萝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通过浸提和腐解两种方式处理核桃凋落叶,分析其不同浓度(25mg·mL^-1、50mg·mL^-1和100mg·mL^-1)的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随凋落叶腐解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强趋势。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特征的影响62-66

摘要:以洪雅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杉木林分生长、植物多样性、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分经密度调控后,低密度经营有利于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加快生长,也能使树干更饱满,但不利于林分自然整枝;适宜的林分经营密度(750株·hm^-2)能够增加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而林分密度过高(1200株·hm^-2)或过低(550株·hm^-2)均降低了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不利于林下植被演替发育;低经营密度林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高经营密度林分,低经营密度林分使林下植物的群落复杂程度和物种个体分配均匀度更优异;随着林分经营密度的增大,林分中的大径级植株的比例逐步降低;合理密度(750株·hm^-2)有利于林分树高生长;低经营密度有利于培育大径材植株,而高经营密度有利于培育中小径材植株。

白水河部级自然保护区羚牛适宜栖息地评价67-70

广元核桃林地土壤肥力诊断与综合评价71-75

摘要:为探明广元市核桃林地土壤的肥力状况,进一步指导广元市核桃丰产栽培的施肥管理,采用土壤肥力单项分级指标进行诊断分析、修正的内梅罗指数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广元核桃林地土壤pH值总体偏碱性,全N含量较丰富,部分土壤有效P、速效K、有效Fe缺乏,多数土壤有机质、有效Zn、有效B、有效Cu、有效Mn缺乏。核桃林地土壤肥沃程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黄壤土类有效B、有效Cu、有效Mn缺乏,紫色土类速效K、有效Fe、有效Zn、有效B、有效Cu、有效Mn缺乏,黄壤肥沃程度高于紫色土。建议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无机肥,培肥土壤。

重庆巫溪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76-78

摘要:通过连续3年对巫溪县不同区域核桃病虫害的观察研究,初步判定影响巫溪核桃产量的病虫害主要有核桃长足象、云斑天牛、黑斑病和褐斑病,总结为“两虫两病”。根据巫溪不同海拔的“两虫两病”的发病规律以及病虫害防治试验,初步总结出巫溪不同海拔段的防治方法。

四川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思考79-80

摘要:四川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泡核桃的重要原产地,是核桃和泡核桃的天然交错地带,蕴藏着丰富的优良、特异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态区域通过杂交、选择、引进等形式先后选育优良品种近80个,并初步完成良种的区划化配置。结合四川产业发展趋势和资源特点,进行未来种质资源利用的初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