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1-1217/S 国内刊号
  • 1003-5508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林业科技是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四川林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基于MaxEnt的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分析及适宜性评价1-7

摘要:以四川省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201个红豆杉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筛选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应用MaxEnt最大熵模型,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划定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①红豆杉在四川省的最适生区域面积11508.75089km^2,占全省面积2.37%;适生区域面积13340.48764km^2,占全省面积2.75%;较适生区域面积12099.52738km^2,占全省面积2.49%;不适生区域面积448368.7435km^2,占全省面积92.39%;最适生、适生及较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茶坪山、龙门山、大巴山、华蓥山、大娄山、大相岭及邛崃山等盆周山地边缘;②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中,海拔、年均温、7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度平均温度、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最低温、坡度、3月光照强度、7月平均温度、最干季平均温度及11月平均温度是对红豆杉分布有主要影响的12个环境变量;③红豆杉最适生环境为气候较为温暖,年均温7.5℃~15℃,昼夜温差月均值7℃~10℃;海拔1000m~2400m;降水量充沛,7月降水量50mm~160mm,降水量变异系数50~75;光照充足,3月光照强度11000KJ·m^-2·d^-1~12200KJ·m^-2·d^-1的亚热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沟或山林中.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8-12

摘要:为了奠定香椿遗传改良的基础,以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苗期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综合筛选出蓬溪19号、蓬溪18号、蓬溪24号和蓬溪8号4个香椿苗期速生的家系,4个香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9.92 cm和4.18 mm,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59%和7.99%,较本次参试的45个家系平均苗高(23.22 cm)和地径(3.82 mm)分别高出28.83%和9.51%。然而,香椿半同胞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苗期表现只能为香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四川竹业转型升级基础与潜力13-17

摘要:四川省是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种产业禀赋奠定了竹浆纸、竹笋产业优势。本文以“十二五”期末四川竹产业发展形成的基础,探讨四川竹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成因,并着眼于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和经济新常态下的竹产业发展,参照浙江省竹业发展经验,进行四川竹业转型升级潜力分析,提出促进竹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植被近自然恢复研究进展18-22

摘要:近自然恢复模式是在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后,将其用于植被恢复上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近自然恢复的概念和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史、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恢复途径及原则,在总结国内外的应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沙化草地植被近自然恢复的研究,促进沙化草地原生植被恢复,增强物种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23-27

摘要: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价值。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则依赖于生态因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能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起到有效的指导。在人类活动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从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影响与关系出发,探讨人为干扰对两者及两者的关系有何影响,产生何种变化。随后提出对该研究的展望,如加强对水生环境、生物入侵、环境指示性植物等的研究,希望有效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研究的发展。

基于质谱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28-32

摘要: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 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差异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目前林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植物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逆境胁迫中的相关应用文献的整理总结, 对蛋白质组学在干旱胁迫、 盐胁迫和生物胁迫等方面研究的系统综述, 总结植物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逆境胁迫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并对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固液双相发酵配方研究33-37

摘要: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通过基础培养基基质、碳、氮、维生素筛选,玉米(50 g)、葡萄糖(1.5 g)、水解酪蛋白(1.5 g)、抗坏血酸(0.5 mg)、水50 m L为最佳固体培养基质(培养10 d),产孢量达4.78×10^10cfu·m L^-1。以SMY为液体培养基质,莱氏野村菌最适发酵条件:1.0×10^8cfu·m L^-1接种浓度,25℃、p H=6、全天光照、180 r·min^-1振荡培养7 d,菌丝干重为690.2 mg。固体发酵为复合粉炮生产提供基础配方,液体发酵缩短时间后可作为固体培养生产莱氏野村菌菌粉的二级种子,发酵产品为杜仲梦尼夜蛾粉炮防治重要生物制剂。

5个苦楝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38-40

摘要:为深入了解苦楝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比较不同无性系叶片光合参数的差异。本文以5个苦楝优良无性系为参试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片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胞间CO2浓度(Ci)和生理水分利用率(WUE)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导度(Gs)差异不显著。苏楝J104、苏楝J7和苏楝J61净光合速率(Pn)较大,其中苏楝J61生理水分利用率(WUE)较高。

铁皮石斛引种适应性研究及其多糖含量分析41-43

摘要:铁皮石斛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以四川峨眉山引种栽植9个不同原产地的铁皮石斛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特性、适应能力,并测量2年生茎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浙江2号在引种地的适应能力最强,其多糖含量亦最高;引种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作为四川石斛产业发展的优良种源。

不同造林模式及坡位对闽楠生长的影响44-46

摘要:通过对比主伐择伐林下套种、间伐林下套种、采伐迹地营造3种模式下不同坡位闽楠的苗高和地径值,结果表明:在主伐择伐林下套种模式闽楠苗高及地径值都高于另外2种模式且差异显著,坡下位闽楠苗高和地径偏大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得出最适宜闽楠生长的造林模式为主伐择伐后林下套种。

核桃改良芽接技术成活率研究47-49

摘要:通过对核桃传统芽接与改良芽接技术成活率进行比较,以及对核桃改良芽接技术的绑扎方式、割砧方式、嫁接时期的确定和穗条的选择等关键步骤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核桃嫁接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割砧留放水口、绑扎用薄膜、选择芽饱满且粗壮的大穗条和嫁接选择在6月中下旬等技术改良措施,可有效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

嫁接时间对澳洲坚果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50-52

摘要:2016年6月在镇康县军赛乡军赛苗圃基地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嫁接的澳洲坚果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时段嫁接的澳洲坚果苗木间在活率和生长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澳洲坚果最适宜的嫁接时间为11月和12月。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53-57

摘要:川贝母生产周期长,管理困难,本文着重就其栽培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技术总结。(1)用种子繁殖进行生产可以迅速扩大鳞茎数量。但1 a~2 a生鳞茎较小,建立高质量的保护地对种子繁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基质筛选,温、湿度的控制等,能克服大田播种中广种薄收的不足。(2)利用川贝母生长地中禾本科杂草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用黑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除草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和对鳞茎的伤害,并能有效保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性状,促进川贝母在翌年的生长。(3)全面而及时的肥分供应是川贝母在生长后期增产的重要因素,除了在传统基础上施用农家肥外,还要配以氮、磷、钾肥的施用,特别是钾肥施用将对川贝母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蜀柏毒蛾灾害发生影响因子筛选研究58-62

摘要:以中江县蜀柏毒蛾发生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筛选影响因子中的作用。选取影响蜀柏毒蛾危害的12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筛选和优化,划分蜀柏毒蛾危害区域,并采用GIS进行直观展示。研究得到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立地因子、环境关系因子和林分因子,贡献量分别为35.274%、20.544%、14.897%,累计贡献率为70.715%,基本保留了12个生态因子的绝大部分信息。按主成分综合得分值大小,采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将中江县蜀柏毒蛾危害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与历年发生趋势一致。并用Arc GIS软件以继光乡为例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以优化蜀柏毒蛾危害综合评价指标,GIS可直观显示危害程度。古店乡、继光乡、回龙乡等以蜀柏毒蛾常发区为主的乡镇,应重点监测。

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63-67

摘要:滇重楼是我国民间用来治病的一种中草药,同时也是著名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组成药物。近年来,因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用价值,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滇重楼生长十分缓慢,加之盲目收购和采挖,野生种源已近枯竭,已成为一种稀缺的中药植物。四川盆周山地林下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合滇重楼人工种植。本文通过课题研究和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了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以期为滇重楼的林下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四川盆地西南缘山地黄壤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养分特征68-72

摘要:森林植被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充分了解植被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森林经营的基础[1]。以四川盆地西南缘马边县低山区山地黄壤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纯林、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纯林、灌木林、柳杉桤木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迹地的土壤碱解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在5种恢复模式下,大小关系为灌木林〉桤木〉混交林〉柳杉〉迹地,且林分土壤养分含量0~15 cm层〉15 cm~30 cm层,各土壤养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因此,森林植被恢复造林时,以乔灌结合、混交造林、适地固氮树种造林,能起到更好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森林植被生长、有利生态循环的作用。

毛叶山桐子超级苗选择73-75

摘要:以1 a、2 a、3 a生的毛叶山桐子苗木为研究对象,探讨毛叶山桐子超级苗选择的标准和方法。结果表明,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选择超级苗提供物质基础;苗高与地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毛叶山桐子超级苗以地径为主、苗高为辅,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按苗高、地径平均生长量的1.1倍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共选择1 a、2 a、3 a生超级苗分别为25株、13株与13株,入选率分别为0.38%、0.33%与0.39%,且超级苗有较大的遗传增益。

四川省松疱锈病菌的风险性分析76-78

摘要:本研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 PRA) 的方法, 综合评价了松疱锈病的危险性.结果表明: 松疱锈病菌对我省是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加强检疫监管, 防治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