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1-1217/S 国内刊号
  • 1003-5508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林业科技是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四川林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基于内部优先的麻疯树构型可塑性的结构限制研究1-9

摘要:适应假说能解释木本植物构型对生境资源斑块的适应性,但树体发育早期结构对后期发育结构存在限制,这种看法还未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灌木粮油能源麻疯树的树体构型对6种生境资源斑块的适应性响应,并分析了这种响应的结构限制性。麻疯树一级枝与二级枝数量对生境响应异常明显,个体分支率2:1、分支率3:2、总体分支率、枝径比2:1、枝径比3:2、总体枝径比、枝长比2:1、枝长比3:2、总体枝长比都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表现。相关分析表明,分支率2:1、枝径比2:1、枝长比2:1。都与各类分支格局参数在不同生境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无关关系,分支率2:1副作用明显,而枝径比、枝长比的正作用相对明显。早期树体这种结构限制可能归因于分支数量与质量的权衡与正偶联。麻疯树构型对不同生境资源斑块适应是通过分支数量调控个体内资源配置格局与正负偶联建立的,具有复杂性。

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0-14

摘要:以不同密度调控(4950株·hm^-2、1800株·hm^-2、1160株·hm^-2)下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模型模拟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乔木各器官生物量,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调控不但提高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还提高了其以乔木生物量为主的林分生物量。1160株·hm^-2的密度水平较另外2种密度更能提高云杉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同时,密度调控提高了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此外,密度调控还显著地提高了林下灌草的生物多样性。

剑阁县藏柏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15-19

摘要: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剑阁县藏柏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7a藏柏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分别达到了18.13m、25.8cm、0.40755m3;此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67m、0.96cm、0.01509m。。树高的快速生长期为12a-21a,期间连年生长量为0.71m·a^-1~0.93m·a^-1,胸径的快速生长期为9a-15a和21a~24a,期间连年生长量分别为1.17cm-1.22cm、1.09cm-1.21cm,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27a时分别为0.03428m3·a^-1、0.01509m3·a^-1,而且并没有相交,说明材积生长还没达到数量上的成熟。采用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得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系高达0.997、0.992和0.999,说明可用该模型对藏柏人工林的生产实践进行指导。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月江杉木2代种子园优树选择研究20-24

摘要:杉木是四川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发掘和利用种子园中杉木优良单株和遗传型,是杉木遗传改良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月江杉木2代种子园为选优目标,采用标准地法,选择出84个遗传型的杉木优树,优树群体由197株母株组成,优树胸径处于25cm~40.7cm的区间,平均胸径29.7cm,优树来源广泛,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基础,可为新一代种子园的建设和优株无性系化提供材料。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质量评价——以杂谷脑河为例25-30

摘要: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9个因子对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合适的造林措施和对策,为该区域的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攀西核桃中Cd累积特性及其残留量检测与风险评估31-38

摘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攀西地区核桃产地土壤、树皮、叶、青皮、壳和仁中镉(Cd)的含量,研究攀西地区核桃对镉(Cd)的积累特性及食用风险。结果表明:产地土壤中检测出的Cd含量显著高于核桃树各器官中该元素的浓度,且存在超出国标限量的土壤样本;核桃叶样品Cd含量均显著高于各点核桃仁;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核桃树皮、叶、青皮、壳和仁并未有明显的富集规律,与其他核桃主要器官相比,核桃可食用部分富集Cd的能力比较弱;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核桃仁Cd的污染指数P值均〈1,表示攀西核桃基地试验点的核桃仁样品关于Cd指标未受污染;参照中国现行标准,结合我国居民树坚果的消费量,将其扩大化至推荐值,推算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关于核桃仁中Cd的目标风险系数THQ都远低于1.0,说明核桃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Cd含量对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影响目前是风险极低的。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核桃产地土壤和产品的可食用部分仍需要严格抽样监测,以降低污染产品和损害人体健康的概率。

鹅掌楸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39-43

摘要:利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物种多样性指标,对邛崃天台山的鹅掌楸人工林和通江县海鹰寺林场的鹅掌楸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鹅掌楸两种不同起源林分群落中合计有31种植物,隶属于26科30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0科24属25种,天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2)群落区系属级成分中,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属占20.0%,其次是世界分布类型和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各占13.3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洲际间断分布类型和东亚一北美间断分布类型的属各占10.0%;3)在不同起源的鹅掌楸林分中,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群落;4)在同一林分群落中,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层次间变化幅度,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浅析昆虫四类嗅觉相关蛋白44-48

摘要:昆虫嗅觉相关蛋白是昆虫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形式,主导控制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一系列行为,是昆虫分子生物学于昆虫行为学相互衔接的纽带。昆虫嗅觉相关蛋白主要包括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气味受体及气味降解酶四大类。本文从昆虫的嗅觉机理、神经机制以及四大类气味相关蛋白等方面浅析昆虫四类嗅觉相关蛋白,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49-53

摘要:川西林盘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与传承和重要栖息地,也是成都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川西林盘被越来越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从川西林盘的定义、林盘类型、结构组成、林盘的价值、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分析了川西林盘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川西林盘保护对策和今后的发展开展了论述。

都江堰市银杏物候时序特征的数码相机监测与分析54-61

摘要:红叶树种秋天呈现的色彩是由树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而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颜色表现和变换是由叶片内含的叶绿素、花青素和叶黄素数量及其比例消长制约的;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则起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驱动和引导作用。采用可见光一红外数码相机延时摄影方法得到四川都江堰市银杏2014年的物候时序图像数据,用ENVI/IDL编程进行图像分析提取其NDVI、Gcc、ExG3种植被指数的时序数据;利用TIMESAT拟合建立双逻辑斯蒂曲线模型,用1/2最大值法计算得到都江堰市银杏2014年的关键物候期(年序日):生长季开始期(SOS)、生长最大值时期(MOE)、生长季结束期(EOS)和生长期(LOS)。然后,对银杏秋季的NDVI、Gcc、ExG3种指数曲线模型的下降速率(百分率)进行分析,表明:下降百分率在50%~90%区间所对应的物候年序日,与同年四川省四期红叶指数的时间(反映全省红叶景区的观赏适宜时期)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其中由NDVI植被指数得到的时间最为接近。基于数码相机植被颜色指数的树木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在森林生态旅游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研究62-65

摘要:金融扶持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推动林业金融扶持,本文对林业金融扶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以期为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调查研究
王朗部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66-68

摘要:王朗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北段的重要保护区,以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原始,生物多样性丰富。小型兽类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研究发现,王朗自然保护区有小型兽类4目12科48种。区系上,东洋界种类31种,占64.56%,古北界种类15种,占31.25%,广布种2种,占4.17%。东洋界种类的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分布型最多,有20种,占41.67%;古北界种类的古北型和高地型其次,分别有8种和6种。其特点是种类丰富,区系复杂,生态类型多样。

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69-74

摘要: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景观独特,湿地文化浓厚,湿地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文在分析湿地公园的湿地水文、湿地类型、面积及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公园的湿地资源做出了评价。同时以湿地资源保护为目的,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源保障、水系和水质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措施和湿地文化保护措施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下拥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75-83

摘要:2014年4月和9月,对得荣下拥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访问及文献资料,最终确认保护区内鸟类总种数为210种,隶属于15目46科。非雀形目鸟类70种(33.33%),雀形目140种(66.67%);冬候鸟25种(11.90%),留鸟127种(60.48%),夏候鸟42种(20%),旅鸟16种(7.62%);古北界鸟类88种(41.90%),东洋界99种(47.15%),广布型23种(10.95%)。国家I级保护鸟类4种(1.90%),国家Ⅱ级保护16种(7.62%)。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及保护对策84-87

摘要:美始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856hm,是凉山山系各大熊猫保护区的联系纽带。同时保护区所处的美姑县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区,长期以来,彝族村民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全面了解凉山彝族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状况,对保护凉山山系大熊猫乃至四川和全国大熊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固定监测样线30条(总长度105.49km,比例为0.29km/100hm2,海拔2040m-3360m),通过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11月)分别对大熊猫种群状况、伴生动物情况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监测。本文随机选择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找出美姑大风项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种类、特点、规律及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程度,提出减少干扰的措施,从而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不同修剪方法对核桃幼树生长量的影响88-91

摘要:为增强树势,提高抗性,以早实核桃“薄壳早”、“客龙早”、“珍珠核桃”、“川香”、“辽宁1号”和晚实核桃“清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修剪方法对不同品种核桃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核桃幼树通过修剪以后,萌芽数量随修剪强度的增强而减少,但萌芽成枝力随修剪强度的增强而增强。(2)新梢伸长生长与粗生长均表现为重剪〉中剪〉轻剪〉对照,且呈正相关,在6个核桃品种中,“薄壳早”的生长量最大。(3)叶片长度均表现为重剪〉中剪〉轻剪〉对照,“薄壳早”和“客龙早”叶片长度增长明显。(4)核桃秋季栽植后,于次年春季及时修剪定干,修剪以重剪为主、中剪为辅,定干高度为30cm~50cm。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天全县方竹生长的影响92-95

摘要:为加快天全县方竹林的恢复,为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本文对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方竹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龄级的方竹,在生境恢复措施下的含水率小于生境保育措施下的含水率。不同恢复措施下方竹生物量表现为:除当年的新生竹外,生境恢复措施下方竹林B、C龄级的生物量都大于生境保育措施下方竹林生物量。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方竹的株高、基径与竹龄均呈现相关性,其中生境恢复措施下方竹的株高与基径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白及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96-99

摘要:本文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4因素3水平(Lq(3^4))3次重复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激素NAA、GA3、6-BA及香蕉泥等因素对白及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设计的4个试验因素对白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程度依次为NAA〉香蕉泥〉6-BA〉GA3,NAA、GA,及香蕉泥有促进白及根系生长的作用,6-BA则对白及生根有抑制作用,得出白及生根培养的最适配方为:1/2MS+NAA0.2mg·L^-1+GA3 1.0mg·L^-1+香蕉泥30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