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
  • 国际刊号:1003-5508
  • 国内刊号:51-1217/S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33512-33
  • 创刊时间:197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5
  • 综合影响因子:0.3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杨树起源与进化的探讨

摘要:杨树(杨柳科杨亚科)包含两个属(即胡杨属、杨属)、约50余个天然种(以及繁多的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致从北纬19度至70度的北半球;胡杨属约8种,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东南部;杨属约40余种,大致产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杨柳科植物的近期祖先可能在白垩纪初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并通过两个中间环节(即古杨群和古柳群)逐步分别发展为现存的杨树(即胡杨属与杨属)和现存的柳树(即原柳属、钻天柳属与柳属)。古杨群(杨树的直接祖先)可能在白垩纪中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后来它扩散至有关各地(特别是北方的劳亚古陆),并在迁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发展。胡杨属可能在白垩纪中、晚期发生于非洲陆块,并逐步扩散至劳亚古陆;后来,统一的胡杨属区系因劳亚古陆的断开和撒哈拉大沙漠的形成而被分割为远离的、独立发展的几个部分。杨属可能在第三纪中、晚期先后发生和分化于古地中海东部地区;后来扩散至欧亚大陆并陆续通过白令地区迁移至北美大陆。文中还提供了有关植物的属、种一览和杨柳科植物亚科与属的检索表。
4-12

再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

摘要:本文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提出的基础上,以干热河谷的自然植被演替、土壤水分承载力、立地异质性为依据,从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角度,在林分结构(微观)上探讨了造林"适度"密度,在区域景观尺度(宏观)上探讨植被恢复的群落"适度"配置,旨在进一步阐明"适度"造林技术与理论,以期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3-22

云南西北部玉山竹属二新种

摘要:本文发表了云南西北部玉山竹属2新种:哈巴玉山竹Yushnia habaensis Yi et L.Yang和马辔簕Yushania gongshanensis Yi et L.Yang。哈巴玉山竹相似金平玉山竹Y.bojieana Yi,但秆较高大,高4 m~7m,直径1.5~2(2.5)cm,节间分枝一侧基部稍扁平或有时具1浅而短的纵凹线,纵细线棱纹较明显,实心或近实心,髓海绵状,干后较硬;箨鞘远长于节间(常长过节间1/3);小枝具叶较少,为(1)2枚~4枚;叶片较窄,宽5 mm~6.5(10)mm,次脉较少,为2对~3对,区别显著。马辔簕近似弯毛玉山竹Y.flexa Yi,区别在于秆柄较粗,直径达2 cm,节间长达2.5(3)cm;秆的节间较短,长20 cm~22(26)cm,中空;箨鞘远长于节间,背面疏生瘤基刺毛;叶鞘较短,长(1.8)2.2 cm~3.5 cm,叶片较窄,宽(5)6.5 mm~10 mm,易于区别。
23-26

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林窗改造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

摘要:本文分析了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典型云杉低效林经不同面积的林窗(50 m2,L1;100 m2,L2;150 m2,L3;对照样地,CK)改造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4个样地的不同土层(分0~15 cm,15 cm~30 cm两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与其他活性碳和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均是L2〉L3〉L1〉CK,且土壤上层高于下层;在观测的四个季节内,上、下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是夏季最低,以后逐渐升高,100m2林窗的碳含量最高。
27-32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环刀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典型生态系统(糙野青茅草地、柳树灌丛、白桦林、混交林、冷杉林、云杉林和方枝柏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系统土壤容重随深度极显著上升而持水能力随深度极显著下降,生态系统系统类型对土壤容重和持水能力有极显著影响,以混交林土壤平均容重最小和持水效果最好;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的最大持水能力为90 870 361 t,主要贡献都是草地生态系统和混交林。生态系统对区域土壤持水的贡献取决于其面积的大小及其本身的持水能力。基于土壤持水能力的生态系统定向管理中,应加强混交林的建设,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群落的结构及减少人为干扰。
33-36

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株枝条与叶片形态特性研究

摘要: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雌雄异株,树形美观,全株皆可提取紫杉醇,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对四川洪雅地区曼地亚红豆杉2种雌株和1个无性系雄株的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枝条形态特征可作为雌雄性鉴定的标准之一:2个无性系雌株小枝近轮生,雌株1号节间长25 cm左右,每节分枝数为4个~5个;雌株2号较雌株1号的节间较短,仅为7 cm~8 cm,每节有7个~8个分枝;雄株1号侧枝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节间仅为3 cm~5 cm,每节有2个~3个分枝。2与2种曼地亚红豆杉雌株相比,雄株1号叶片更狭长,叶长、叶面积、叶形指数均大于2种雌株,而叶宽显著小于雌株。3雌株2号的单片叶鲜重量、干重量和比叶重量均低于雌株1号和雄株1号。综上所述,经过近20年的引种驯化,四川洪雅3种不同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株的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对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性进行鉴别,有利于生产栽植中的植株性别配置。
37-40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灵山正路花椒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凉山州冕宁县灵山正路椒为试材,研究了部分影响产穗量、发芽率以及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包括定干高度、修剪强度以及采穗量对灵山正路花椒产穗量的影响;种子储藏、催芽方式以及采种、播种时间的不同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砧木、嫁接时间、嫁接方式以及接穗木质化程度的不同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经过连续四年的单因素对比试验,提出了"50 cm定干高度、中剪、采四留六"产穗圃营建技术,"牛粪或草木灰拌种法、开水烫种催芽、春季播种"实生苗繁育技术,"劈接技术,野生竹叶椒砧木,春分嫁接,接穗木质化"良种无性嫁接技术。
41-45

杨树不同无性系越冬时期含水率变化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杨树不同无性系不同部位在越冬时期含水率变化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得出:不同无性系不同部位的含水率上段〉中段〉下段,不同时期的含水率最大值在1月15日,最低值在4月20日。
46-50

3种用材林木对Pb耐受性和吸附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温室沙培盆栽条件下对3种用材林木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Hill ex Maiden)、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楠木(Phoebe nanmu(Oliv.)Gamble)进行重金属Pb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楠木和红椿植株对Pb都有一定吸收能力,其体内都存在Pb的吸收机制。在本试验条件下,楠木植株吸收重金属Pb的能力是桉树植株的3.63倍,是红椿植株的4.2倍;桉树植株吸收重金属Pb的能力是红椿植株的1.16倍。
51-55

有机无机复混肥使用量对马尾松幼龄林生长及单株材积的影响

摘要:选取8 a生马尾松人工林,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使用量对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施用2.0 kg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最佳,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在施肥第4年,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61倍、1.95倍、5.4倍。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对马尾松幼龄林施肥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56-58

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试验

摘要:为了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营造了方竹混交林。2004年开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初报工作,获得金佛山方竹与枫香、鹅掌楸混交造林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阔叶混交树种,2008年又开展了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8 a差异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在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方面效果明显,适宜与枫香、鹅掌楸、厚朴、桦木、木荷、檫木等混交造林,阔叶树与方竹的比例宜1∶10~15。
59-61

NaCl胁迫对香樟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揭示其抗盐碱能力,设置了不同NaCl浓度处理香樟幼苗,并测定了Nacl胁迫下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以及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NaCl浓度的增大,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以及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升高,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大,NaCl胁迫加重。
62-64

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摘要: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65-67

成都地区凤丹种子发芽试验

摘要:用对比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储藏方式、播种时间、种子处理方式、播种基质对凤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发芽影响差异显著。春节播种的凤丹发芽率为0,用200 mg·l-1GA3处理和用40℃温水浸泡处理的凤丹发芽率差异不明显,采收后沙藏至10月播种,沙壤混合基质发芽率最高。
68-69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峨眉山地区多种水果饲喂大熊猫的观察实验

摘要:在人工饲养环境下,水果是大熊猫食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水果资源,提高大熊猫的食谱丰富度和营养水平,是大熊猫饲养管理当地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实验采用11种水果,对峨眉山熊猫馆的3只大熊猫进行投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只有3种水果被大熊猫不同程度的采食,且采食存在个体差异性。本研究为今后峨眉山熊猫馆以及其他饲养单位大熊猫食谱的优化提供了借鉴。
70-72

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的取样技术探讨

摘要:采用"巢式取样法",对分布于四川卧龙部级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的冷箭竹无性系种群进行了取样技术的研究,取样面积从0.01 m2扩大到25.00 m2,测定指标包括种群密度、调查时间、竹林以下各层植物盖度和1.00 m2样方内各龄级竹子的基径和高度。经对不同取样面积内3项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种群密度呈递降趋势,调查时间逐渐延长,各层植物盖度变化幅度较小;综合考虑认为,1.00m2是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的最佳取样面积。同时,比较了"全样方"植株与随机抽取10株多年生竹的生长发育指数(基径和高度)的差异性,两种取样数量的方法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验证了过去线路监测过程中竹子取样面积和调查数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3-76

四川野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的筛选及观赏特性研究

摘要:通过筛选、开发野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可以极大丰富园林品种,本文筛选出的野生木本园林植物旨在用于成都周边及以东的川渝地区园林绿化。根据主要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本文将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分为观果、观花、行道和庭院、垂直绿化四大类。因此对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通过分析物种的生物生态特性,选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种类开展繁殖技术研究。其次加强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当地城市园林建设的物种,通过选择正确的物种和正确的配置,建立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林景观。
77-80

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讨——以四川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本文以四川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宜人气候、绿色食品、独特地貌、文景相融和党政重视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公园划分为游览型、参与型和体验型森林养生旅游基地三大区,并完善道路住宿,新增医疗保健光纤网络,以及建立核桃、板栗干果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建议准确定位"文化+运动+养生"模式,狠抓"养生"和"红军文化"两大品牌,并通过传媒、促销等方式提升森林康养的知名度。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