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1-1217/S 国内刊号
  • 1003-5508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林业科技是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四川林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水灾迹地油松和白桦种群更新过程研究1-5

摘要:本文研究了水灾迹地油松和白桦种群的更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群大小结构模式为单峰曲线偏右分布,不存在坡向差异;白桦种群则为单峰曲线偏左分布,仅在阴坡有个体分布。油松和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不同,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为Ⅱ型,而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为Ⅲ型。与白桦相比,油松种群水灾迹地的更新过程主要受立地条件的影响;与油松相比,白桦种群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种源远近、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条件。

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6-12

摘要: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是指壳斗科栎亚属中的高山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的8种植物和1个存疑种植物,以及巴东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Engleriana)的7种植物。本文依据已有的文献,综述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等,讨论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扩展途径,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解释这类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长宁竹海主要林分林冠降雨分配格局13-18

摘要:对长宁竹海楠竹林、黄竹林、苦竹林、杉木林和栎林5种林分林冠降雨分配格局进行了对比。回归结果表明:穿透雨量和干流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关系,并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降雨量为1204.7mm时,5种林分穿透雨的最小响应雨量分别为:斑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f)林为3.0mm,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林为1.0mm、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林为0.9mm、楠竹(Phyllostachy spubescen)林为0.8m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林为0.7mm。干流量随树干胸径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可用Q=B0+B1D+B2D^2+B3D^3进行描述。与其它的林种相比,竹林干流量远高于栎林和杉木林。苦竹林干流量达105.3mm,干流率为8.74%,黄竹和楠竹干流量均为82.4mm,干流率为6.84%,栎林分别为42.4mm和3.49%,杉木林最小,仅为8.8mm和0.73%。截留量和截留率从大至小的排序为:苦竹林为384.3mm和31.9%,栎林355.5mm和29.51%,黄竹280.7mm和23.3%,楠竹274.1mm和22.75%,杉木林254.8mm和21.15%。

核桃壳液化及其与甲醛反应能力的研究19-22

摘要:本文探讨了核桃壳在120℃、液比为3/1和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苯酚的3%)条件下液化,通过液化体系内游离苯酚和残渣含量的分析以及液化体系与甲醛反应能力的分析发现:核桃壳的酚解和酚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反应初期,后期逐渐减弱;液化体系内总的活性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液化体系内游离苯酚贡献的活性量,二是体系内液化产物贡献的活性量;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游离苯酚折算的耗醛量逐渐减少,液化产物的耗醛量逐渐增加,而总的液化体系中消耗甲醛的能力在逐渐的减弱。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植被恢复研究综述23-28

摘要:对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植被恢复的背景、生态学理论,树种选择及生物多样性、土壤、水文效益评价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亚高山植被恢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29-33

摘要:木兰科多珍稀观赏植物和优良用材树种,也有传统药用树种。目前其天然资源日趋枯竭,加快其种群恢复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概述了木兰科植物的应用及濒危保护现状,并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无性繁殖技术将是推进木兰科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永续利用的有效手段。

分子标记在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上的应用34-38

摘要:近年来,RAPD、AFLP和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的步伐。本文简述了分子标记在油橄榄品种鉴定、分类、种质的遗传与变异、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和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橄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中国构树资源的综合利用39-43

摘要: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的重要森林植物,其树皮、木材、枝桠、叶、花、果实、种子、根、乳汁等皆可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潜力很大。

彩叶植物研究开发现状及展望44-49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作为园林配置不可缺少的彩色素材——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彩叶植物的资源调查、筛选利用、引种、品种开发选育、繁殖技术及生理生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彩叶植物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彩叶植物研究、开发利用的途径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白蜡虫的研究进展50-52

摘要:白蜡虫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述及白蜡虫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相关产品的前景展望以及在主产蜡区四川白蜡生产与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家论坛
用材林经营主要技术措施及研究实例53-55

摘要:林分间伐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间伐时间(时机、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对象。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试验研究56-59

摘要:岷江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为给该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针对其特点,从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择了抗旱能力相对较强的针叶树种:岷江柏、油松、辐射松、白皮松与阔叶树种:密牧豆、元宝枫、榆树、刺槐进行研究,发现岷江柏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9.6%,其次白皮松(89.5%)〉榆树(86.7%)〉油松(85.8%),都达到了85%以上,再次是刺槐(78.9%);元宝枫(59.1%)、密牧豆较差(53.0%),辐射松最低(50.5%)。同时还开展了采用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对林木成活与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1.8%,黑地膜表现次之,而对照最差,生长量也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对照最差。

曼地亚红豆杉引种试验初步研究60-63

摘要:曼地亚红豆杉是国际上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1996年从加拿温哥华引进到北川县开展引种繁育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繁育采用扦插方式效果良好,选择2a生健壮枝条中段部位作插条、珍珠岩作扦插基质、插条基部蘸取生根粉处理后,苗木生根率可达98%,当年苗木生长高度5.0cm;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栽培,以海拔1400m—1600m山地栽培生长最好,坡向阴坡、半阴坡,造林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采取叶面施肥和根部追肥等施肥措施效果显著,人工栽培3a的曼地亚红豆杉平均高98cm,长势较好,在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64-67

摘要: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11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2175株·hm^-2的第二代11年生杉木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74.76t·hm^-2,净生产力为6.80t·hm^-2·a^-1。其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在林分产量方面6m以下树干所占其总产量的82%;叶、枝主要分布在5m-9m,叶占其总量的78%,枝占其总量的74%,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表30cm以内,占其总量的89%。

车桑子和白刺花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初步研究68-70

摘要: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和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是我省飞机播种造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在判定这两个树种种子质量时既无国家标准,又无地方标准作为依据,因此给种子质量评价和监督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对2001~2005年四川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及凉山州林业种子种苗管理站车桑子和白刺花种子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初步提出这两个树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指标体系。

森林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典型相关分析71-73

摘要:通过对岷江上游4种(连香树、马尾松、桦树、云杉)森林土壤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典范相关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这两组典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关系密切,土壤脲酶与土壤全N关系密切,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了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方面的科学依据。

激素对诱导湿地松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影响的初步研究74-76

摘要:本实验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LP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研究2,4-D和6.BA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2,4-D浓度对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非常必要。不同激素配比对实验的结果影响较大,其中培养基组合为LP+2,4-D12mg·L^-1+6-BA4mg·L^-1可产生少量类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物。

合成脲醛树脂胶粘剂的FTIR分析77-80

摘要:本文用FTIR分析比较了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主要基团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脲醛树脂胶粘剂合成机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醛基吸收峰呈明显减弱;降低反应介质的pH后,羟基含量减少明显,此阶段是整个脲醛树脂合成的关键阶段;后续加入尿素调整F:U,游离甲醛与尿素的反应比较缓慢,醛基吸收峰面积减少幅度不大;在接近脲醛树脂缩合反应终点时有甲醚键副反应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