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1-1217/S 国内刊号
  • 1003-5508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林业科技是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林业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四川林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0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论加快四川竹产业的发展1-6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竹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设想.重点论及竹产业发展七个方面的政策环境:落实山权林权,规范竹林采伐,鼓励加工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减轻税费负担,搞好招商引资,深化科技兴竹,完善竹业协会.进而明确了当前加快四川竹产业发展的五个着力点:把握基本原则,创新发展机制,培育龙头企业,狠抓技术推广,优化发展环境.

论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的途径和方法7-10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实施的"三个转变"战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森林法律法规,阐述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的实质和重要性,提出了转变的依据、途径、原则与方法.

辐射松采穗圃建立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11-16

摘要:经过十多年对辐射松采穗圃的建立管理及对穗条的不同药剂、不同扦插时间处理和对穗条松针的不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苗圃中选择优树建立的采穗圃第三年的株采穗量达50~70条,在野外3~5年生幼树平项建立的采穗圃,第三年株采穗量达100条;(2)50 mg·L-1 ABT1号生根粉+1 g·L-1多菌灵水溶液浸12 h的插穗生根率达72.4%,1 g·L-1多菌灵水溶液处理的穗条生根率达71.2%,1 g·L-1食盐水处理的穗条生根率达71.6%,清水处理的穗条生根率达68.7%;(3)插穗9月初扦插生根率达68%,10月初扦插生根率达76.2%,3月初扦插生根率达61.2%;(4)插穗带全松针扦插生根率达74.2%,摘去松针1/3生根率达54.3%,摘去1/2松针生根率为48.1%.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17-21

摘要:本文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定量研究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原始林的数量特征为参照,比较分析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55~4.62,多数在1~3之间,多样性指数值偏低.生态优势度为0.06~0.92,多数在0.40~0.80之间.群落均匀度为0.27~1.39之间.原始林的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取决于人为干扰程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营造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优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而人工营造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则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差.人工林的林木生长速度大于天然更新的林木.

岷山区域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关系分析22-26

摘要:本文在建立植物种及其分布生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世界重点生态区之一的岷山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论述了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复杂性、过渡性和地域性.结果表明,森林和林间草地是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保护生境、保护狭窄种、保护单种科物种是该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并提出生态区域优先保护种概念.

盆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治理模式的研究27-31

摘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促进,本文以广元碗厂沟流域为研究单元,根据盆边山地的区域特点,在坡面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防护林空间配置基础上,以实验法为基础,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海北种群麻花艽闭合花冠对雌性适合度的影响32-35

摘要:采用野外人工控制实验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麻花艽海北种群闭合花冠对花雌性适合度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花人工补充授粉后,破冠组在种子数目,结实率和种子重量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2)在永久性闭合发生后去冠的自然传粉花朵的种子数目和结实率和对照组相对比没有显著差别,而对种子重量和发芽率有极明显的影响.综合考虑,麻花艽闭合存留花冠提高了雌性适合度,增强了麻花艽对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

核桃嫁接增温保湿措施的研究36-39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秦巴山区春季气温低、湿度小的气候特点,采用4种处理方法开展核桃嫁接增温保湿措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膜覆盖和拱膜覆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嫁接苗床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嫁接成活率较常规育苗方法分别提高66.3%和54.4%,并且嫁接苗长势旺,可作为核桃嫁接育苗的好方法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紫花苜蓿蓄水保土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39-42

摘要:研究了退耕还林地种植的一年生紫花苜蓿蓄水保土功能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容重,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作用十分显著.其茎叶持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34.3%,其根系大部分分布在0~30 cm土层内.生物量为5.892 t/hm2,年产干草30.0~37.5 t/hm2,直接经济效益达18000~22 500元/hm2.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羊肚菌产核条件研究43-47

摘要:对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两个重要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培养皿大小、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微量元素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和MgSO4、不同酸碱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室内培养菌株最佳产核条件的研究,并观察不同种的菌株在培养皿上菌株产核的阶段性表现以及菌核培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A在15℃~20℃、菌株B在20℃~25℃恒温条件下,pH值在5~7范围内产核最好;营养方面两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葡萄粮或蔗糖作为碳源,以酵母粉或蛋白胨作为氮源最佳;另外,两菌株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明显,而KH2PO4和MgSO4对菌株产核却有重要作用;培养皿则以采用9.0 cm规格的产核早且多.

印楝在我国的引种与经营利用现状48-52

摘要:印楝是一种速生和耐旱的多功能树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现已在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种栽培并获成功.印楝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萌发力强、根系发达、易繁殖和生物量高等优良性状,且可用于医药、农药、肥料、饲料、燃料、土壤改良、绿化、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等方面,是当前退耕还林中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优良造林树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效应的研究53-55

摘要:以成都市4种垂直绿化植物为材料,测定其叶面积指数及植物对周围细菌的杀灭能力和植物叶片对空气中灰尘的滞留能力,以此为基础量化评价了4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的效应.

重庆金佛山野生银杉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56-59

摘要:银杉(Cathaya argrophylla)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由于其自然繁殖能力弱而种群数量难以扩大.本文通过对金佛山野生银杉的人工繁殖试验说明,银杉种子经消毒后再进行低温沙藏能大大提高它的发芽率、成苗率和幼苗生长质量,而银杉的扦插繁殖则相当困难.

不同温度处理对白刺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60-62

摘要:白刺花种子不同处理、不同测定温度的发芽率实验表明:用75℃始温浸种,余粒处理数次,采用25℃恒温测定的发芽率最高;用65℃始温浸种,余粒处理数次,采用30℃恒温测定的发芽率次之;用85℃始温浸种,余粒不处理,采用25℃恒温测定的发芽率再次之,发芽率高低与浸种始温、预处理和测定温度有关.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讨
Delphi等软件在城市林业生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初探62-66

摘要:利用软件快速开发平台Delphi 7.0,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可视化编程和系统集成,形成专用软件,并通过在都江堰的实践,认为利用软件开发工具(Delphi 7.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 6.5)和GIS控件MapX 5.0,能够快速研制和开发出城市林业生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雅安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绿化设计66-68

摘要: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是现代科技与农业有机组合的产物,园区建设力求将景观元素与高科技农业生产相结合,集科研、教育、生产、示范、观光于一体,同时注重景观设计的民族性和植物造景的地域性.

园林绿化工程投标策略68-71

摘要:通过投标竞争,承揽绿化工程建设任务,是目前绿化施工企业获得承包任务的主要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组织和参与绿化工程投标实践,就如何制定绿化施工方案和工程报价进行了探讨.

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非木材林产品采集的管理初探71-73

摘要:通过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方法(PRA)对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11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发现非木材林产品采集是周边社区群众利用保护区资源的主要形式,且依赖程度较高.村民的采集活动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能的,还可改善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吸引他们参与保护区的资源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