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 51-1142/TU 国内刊号
  • 1008-1933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是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建筑结构,建筑物鉴定、加固与耐久性,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建筑材料,建筑与节能,施工与管理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健筑物鉴定、加固与耐久性
纤维陶粒混凝土抗压疲劳性能试验研究1-4

摘要:纤维陶粒混凝土具有自重轻的突出优点,研究其疲劳性能对工程推广应用意义深远。对掺加了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9kg/m3)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抗压试验及抗压疲劳试验,得到了如下结论:①纤维陶粒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在0.90左右,明显高于纤维混凝土(约为0.70);②同一应力水平条件下,相同强度等级纤维混凝土的抗压疲劳寿命均较纤维陶粒混凝土高,二者的抗压疲劳寿命随混凝土强度的升高而增加;③纤维混凝土及纤维陶粒混凝土的疲劳强度折减系数可统一取0.68。利用试验数据建立了纤维混凝土和纤维陶粒混凝土的S-N疲劳方程。

混凝土新型气密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9

摘要: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混凝土新型气密剂。研究确定了气密剂的最优合成工艺为乳化剂用量4.0%、单体滴加时间10 mm、预乳化温度40℃:、反应时间60 mm。通过扫描电镜、压汞仪以及气泡间距系数测试研究了气密剂对混凝土密实度及气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气密剂使水泥水化结晶由针尖状变为棒状,且使裂缝处生成贯穿结晶,增大了胶砂试件的密实度,延缓了应力集中,水泥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提升了1.5~3 MPa,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减小了0.462 mm,气泡平均直径减小了79um,有效提升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建筑抗震
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等强度需求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0-15

摘要:以非弹性单自由度(NSDOF)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远场普通地震记录、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近场脉冲型地震记录为输人,对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等强度需求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近场脉冲型地震记录选取准则,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地震记录数据库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记录,共60条,对其频谱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建立了NSDOF体系运动方程,运用MATLAB进行了编程并求解得到了体系的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强度需求谱;最后,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等强度需求谱的谱形和谱值特征,以及强度折减系数、阻尼比和刚度比对等强度需求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等强度需求谱的谱形变化不大,谱值在对应周期段差别较大;在特定周期段,增加阻尼比可以对NSDOF体系位移响应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增大强度折减系数可以对体系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同时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新型三维隔震结构时程分析16-22

摘要:竖向地震作用会引起额外的水平力并增大结构的P-△效应。本文将竖向地震作用引人到水平运动微分方程中,采用MATLAB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对水平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竖向位移对新型三维隔震墩水平刚度的影响,进行了新型三维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P-△效应后,结构自振周期随时间变化,加速度反应谱值减小而位移反应谱值增大;结构高度越小、结构周期越长,竖向地震作用对反应谱的影响越大;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及竖向位移对弹簧水平刚度的影响后,新型三维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减小、位移反应增大,新型三维隔震结构减震系数可以控制在0.5以下。

新型组合抗侧力构件抗震性能研究23-26

摘要:为克服钢板剪力墙和中心支撑钢构件两种抗侧力体系的缺点,首次提出了将钢板剪力墙的钢板与中心支撑体系的支撑相结合构成一种新型组合抗侧力构件——钢板-钢支撑组合抗侧力构件,其原理与优点在于钢板的平面外位移由于受到支撑的约束而减小,其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得以减轻,耗能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支撑因钢板拉力场的约束,避免或推迟了平面内极值点失稳的发生,延性大大增加,耗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7-33

摘要:对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共设计3个试件,分别为砖墙、纯框架及混合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差,承载力达到极限后迅速降低。混合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砖墙的脆性剪切破坏,框架部分损伤较轻,主要表现为梁端、柱端弯曲裂缝。最后,提出了混合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方法。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建筑结构
梁柱节点剪切变形计算模型基本假定的校核34-40

摘要:现有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剪切变形计算模型包含两个基本假定,即矩形的节点核心区发生剪切变形后变为平行四边形,以及4个角点沿矩形原对角线伸长或缩短,且对角线不转动。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多组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校核,并在此基础上对单调加载和反复加载下钢筋混凝土中间层中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模拟。提取了变形后节点核心区4个角点的坐标数列,根据几何关系直接计算了节点剪切变形,并将其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节点剪切变形计算模型基本假定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模型采用的平行四边形假定是合理的,但对角线不转动假定存在一定误差。节点对角线转动角度将影响梁端、柱端方向的节点剪切角的计算精度,建议对现有节点剪切变形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胶合木-铝合金填板螺栓连接节点性能的试验研究41-46

摘要:铝合金相较于钢材,自身防腐性能优异,后期基本不需维护;材性很软,加工较为方便,可以不预钻孔,现场加工。鉴于此,本文对胶合木-招合金填板(不锈钢)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将胶合木侧材厚度、铝合金填板厚度作为影响要素,分析了此类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

CFRP加固PBL剪力连接件的抗拉拔性能试验47-51

摘要:试验共制作了8个试件,其中包含4个CFRP加固后的PBL剪力连接件与4个未加固的PBL剪力连接件。使用一套液压加载装置进行了测试试验,测得了试件的极限抗拉拔承载力、相对位移,观察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并比较了CFRP加固前后不同埋置深度对试件极限抗拉拔承载力、初始开裂荷载以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FRP加固后,PBL剪力连接件的抗拉拔性能显著提升,加固前后试件的极限抗拉拔承载力最高可增加66.9%;不同埋置深度CFRP加固的效果不同,埋置深度较浅的PBL剪力连接件的加固效果优于埋置深度较深的PBL剪力连接件。

高温后矩形镀锌钢管扭转性能研究52-56

摘要:为了研究矩形镀锌钢管高温后的扭转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批试样,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通过对不同温度矩形镀锌钢管的扭转试验,分析了长细比、钢管厚度等参数对矩形镀锌钢管扭转性能的影响。分析发现,矩形镀锌钢管扭矩-扭转角曲线分为弹性扭转阶段、屈服强化阶段和下降阶段3个阶段,试样长细比对其扭转性能没有影响,矩形镀锌钢管扭转强度随着受热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将高温前后矩形镀锌钢管的屈服强度与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发现,高温情况下,试验测得的强度折减系数大于英国ECCS、澳大利亚AS4100和中国CECS200:2006等规范的推荐值。

大厚度组合剪力墙早期温度场试验研究57-62

摘要:大厚度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水化热且不易散热,带来的温度问题极易导致墙体裂缝。为了研究组合剪力墙的早期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墙厚度达1.7m的足尺剪力墙模型试验,从浇筑混凝土开始进行了为期30d的实时温度监测,通过对组合剪力墙的温度变化规律、温差变化规律及温度梯度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温度场变化规律及其与墙体裂缝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规范限值进行了对比,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温度裂缝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型钢节点连接性能试验研究63-66

摘要:根据大力发展装配式结构的国家战略趋势,提出了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在该结构体系的型钢边框连接节点采用了灌浆销栓式套筒连接方式。由于节点连接性能是决定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必然要对相应的节点连接方式展开全面研究。本文针对此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连接节点,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全面分析了锚固长度、套筒壁厚、销栓直径等因素对节点连接性能的影响,并针对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限定条件和设计建议。

烧结页岩多孔砖长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67-71

摘要:为研究偏心率和高厚比对烧结页岩多孔砖砌体长柱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偏心率和2种高厚比作为主要变量砌成了6组试件,对其中间部位截面的应变是否符合平截面假设、试件破坏形态和偏心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心率和高厚比综合影响下,烧结页岩多孔砖砌体长柱能够较好地满足平截面假设。将试验值与按照砌体规范计算出的极限承载力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烧结页岩多孔砖砌体长柱偏心率和高厚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按照现行规范方法计算是可行的。

季节大温差钢管混凝土温度场及轴压性能试验研究72-76

摘要:为了研究由于日照、骤然降温等引起的短时温度变化荷载与温度应力对钢管混凝土脱粘的影响程度,第1组试验将钢管混凝土构件和素混凝土构件放置在人工气候模拟箱中,并在箱内预先设置不同的温度数据,观察季节大温差作用对钢管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影响,并对两者所受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第2组试验是对脱粘的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轴压试验,以探究脱粘对钢管混凝土受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大温差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比单纯的素混凝土温度变化要小,并且钢管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总是滞后于大气温度变化;温差比较大时,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变、应力变化较明显,且钢管的应变、应力变化比核心混凝土的应变、应力变化要大,致使钢管与混凝土之间出现脱粘,温差越大,脱粘值越大,脱粘对钢管混凝土的受力影响较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地基与基础
基于竖向土拱效应的桩锚支护体系锚索参数优化77-83

摘要:对桩锚结构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竖向土拱效应,基于土拱静力平衡及土体破裂角产生的临界条件,阐明了竖向土拱形成机理、几何特性及土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锚索和桩身自由段与桩后岩土体间易产生潜在破裂面,进一步作用形成竖向土拱;同时,相邻锚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类型竖向土拱效应,二者分别应用Dracker-Prager强度准则、合理拱轴线和静力平衡理论分析,初步得出锚索人射角宜取15°,第1排锚索距桩顶宜为2.0m,锚索间距为3.0m。采用FLAC3D值模拟,考虑两类竖向土拱效应产生条件,进一步验证了两类竖向土拱效应优化参数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桩锚支护体系之间的土拱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平移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确定84-88

摘要:移模式下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分布与墙体位移量密切相关。本文考虑挡土墙在满足滑移稳定的前提下,利用改进的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滑移与抗滑移平衡方程,得到了墙体位移未知情况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确定的一种新方法,并分析了墙顶宽度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墙顶宽度有一个合理的取值区间,其区间的上、下限值随挡土墙的基底倾角、墙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填土表面超载的增大而减小;当墙顶宽度小于区间下限时,挡土墙滑移失稳;当墙顶宽度在区间范围内增大时,达到主动平衡状态的位移逐渐减小,主动土压力大致由库伦土压力向静止土压力过渡;当墙顶宽度大于区间上限时,主动土压力分布则与静止土压力分布一致。

微型锚杆复合桩抗拔承载性能劣化演变的水力效应试验研究89-93

摘要:为探究微型光伏支架抗拔基础(微型锚杆复合桩)在黄土地区的承载特性及受水力劣化的演变特征,在某黄土区光伏电站现场开展了不同桩基尺寸及试验条件的抗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整体抗拔受力工作状态较好,其承载力与桩长及桩径有关,根据定义的桩基尺寸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指标M计算比较后认为,桩长对承载力的提高水准更高;预浸水后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减小,桩基承载性能出现不同程度弱化,桩长对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水平同步发生劣化,但其贡献特征依然存在;水平预加载后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下降,但与预浸水的变化(劣化)特征不同,微型锚杆复合桩桩长在水平加载耦合条件下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指标增大,表明桩长增大对微型锚杆复合桩极限承载力受水平加载劣化的影响程度存在抑制作用。桩长的承载力贡献特征在水力劣化后依然存在,工程上可适度增加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桩长。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建筑材料
硅烷偶联剂浓度对EPS砌块物理力学性能及保温性能影响94-98

摘要:为改善EPS和水泥的结合能力,研制了物理力学性能更佳的EPS砌块。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对EPS砌块在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吸水性能以及保温性能的影响,以无改性剂EPS砌块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龄期一定时,EPS砌块的抗压强度随着硅烷偶联剂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浓度为6%时达到最大,28d抗压强度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13.15%;弹性模量随着硅烷偶联剂浓度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其浓度为6%时达到最大值46659MPa,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68.07%;在一定时间内(24h),增大硅烷偶联剂浓度可提高EPS砌块的吸水性能;硅院偶联剂浓度对EPS砌块导热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得出,适宜的硅烷偶联剂浓度(6%)能够较大地改善EPS砌块的物理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