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CN:51-1142/TU)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 主管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8-1933
  • 国内刊号:51-1142/TU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2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2
  • 综合影响因子:0.12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工程结构

张弦桁架结构静力稳定性分析

摘要:考虑结构构件稳定性设计的重要性,结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以某体育展馆张弦桁架结构为例,对张弦桁架结构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研究了张弦桁架结构的失稳形式,考虑材料非线性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研究结构荷载——位移全过程工作性能,分析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1-3

考虑阻尼时压电堆相对长度对压电主元杆件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以能量原理的稳定性理论为基准,通过基于不考虑线性阻尼的动力稳定性方程建立压电堆主元杆件稳定性方程,从而求解其主元杆件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第一动力不稳定区域,同时考虑不同机电驱动力对第一动力不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电驱动力的增大可减小第一动力稳定失稳区域。并利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考虑阻尼压电堆相对长度对主元杆件第一动力不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电堆总长度小于等于总长的一半时,随着压电堆长度增长结构振动控制效果越为明显,从而确定一个适合实际工程的压电堆相对长度值。
4-8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柱贯穿型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柱贯穿型节点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新型节点形式。在节点抗剪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考虑螺栓预紧力作用的柱贯穿型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已有试验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设计一弱节点式模型,利用ANSYS对5组不同参数下的节点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考察了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抗剪公式的有效性。
9-14

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层间剪力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通过建立改进的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的解析模型,得到结构未发生破坏时层间剪力的分布规律并找出决定层间剪力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采用解析模型研究得出底部剪力墙破坏对结构周期、地震作用和框架剪力分布的影响,初步发现规范中为保证框架作为二道防线所进行的框架剪力调整存在不合理之处。然后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研究多遇地震情况下和罕遇地震中连梁、剪力墙发生破坏的情况下框架部分层间剪力的变化情况,论证出在地震过程中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很可能超过规范中对框架剪力的调整值,现行的调整方法恐不能保证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最后指出设计框架作为结构的第二道防线,不能简单的通过对弹性情况下的框架剪力进行调整来实现,而应该建立在结构倒塌模拟的基础之上。
15-23

装配式钢板箍焊接栓筋连接框架柱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对4个足尺寸框架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别研究装配式钢板箍焊接栓筋连接框架柱在不同轴压比情况下的开裂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延性、耗能性能、承载能力及刚度退化趋势。试验表明:在相同尺寸及配筋情况下,装配式钢板箍焊接栓筋连接框架柱比现浇框架柱的承载力偏高、延性性能偏差,其他抗震性能较为相当,钢板箍焊接栓筋连接方式安全可靠。
24-28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二阶弹塑性稳定分析

摘要:应用转动弹簧及Kish-Chen三参数模型来模拟梁柱的半刚性连接的非线性力学性能,采用梁两端附带零长度转动弹簧的通用半刚性连接梁单元模型,根据梁柱法通过平衡微分方程及稳定函数推导了考虑二阶效应、节点半刚性影响的梁单元刚度方程及单元刚度矩阵,采用塑性铰模型,应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迭代法,建立了平面钢框架二阶弹塑性稳定分析的计算格式,最后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稳定性能。
29-34

冲击荷载下梁端削弱型钢框架的动力分析

摘要:美国1994年北岭地震和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国内外学者对一种钢框架新型削弱型延性节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证明能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铰发生位置由原来的梁柱连接处转移到距离柱截面一定距离处,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未经削弱和削弱之后的钢框架在冲击荷载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和校核,得到冲击荷载作用下能量在梁柱间的分配情况、结构的刚度变化情况和相应应力分布,并研究了削弱深度对钢框架的影响,同时针对数值分析结果提出几点改造建议。
35-38

钢框架梁柱节点平齐式端板连接的数值分析

摘要: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平齐式端板连接节点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计算得出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和螺栓力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计算了端板厚度、螺栓顶边距、螺栓水平间距、螺栓直径、柱加劲肋对平齐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的影响,为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39-42

结构中短肢剪力墙的类型判别研究

摘要:在结构设计时,同普通剪力墙一样,短肢剪力墙也应根据受力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类。本文选取75榀短肢剪力墙,利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在水平倒三角形荷载下的内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当满足整体性系数α≥10,肢强系数ζ≤0.95时,为整体小开口墙;当满足1≤α〈10和ζ≤0.95时,为联肢墙;当满足α≥10和ζ〉0.95时,为壁式框架。以上可作为工程设计时对短肢剪力墙分类的判别标准。
43-46

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加强层设置的探讨分析

摘要:针对一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的结构体系,分10个不同水平加强层布设方案用ETABS和SATWE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不同方案下结构的周期、频率、位移和内力。总结出水平加强层布置对此类超高层结构的影响,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47-50

钢筋埋长对粉煤灰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钢筋开槽内贴应变片的试验方法,通过拉拔试验研究钢筋埋长对粉煤灰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在钢筋埋长分别为42 mm、72 mm和98 mm的条件下得出粘结应力-自由端滑移的关系曲线、钢筋应变-锚固位置的关系曲线、粘结应力-锚固位置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钢筋埋长越长,构件破坏时所需的外力越大,但粘结应力相对减小,同样大小的粘结应力产生的钢筋滑移值较大;钢筋埋长为98 mm的拉拔试件钢筋应变主要集中在加载端,而钢筋埋长为42 mm的拉拔试件在自由端的钢筋应变也较大;钢筋埋长为98 mm的试件粘结应力主要集中在加载端并且受力后的粘结应力分布更加不均匀,钢筋埋长为42 mm的试件粘结应力峰值有明显向自由端漂移的趋势并且受力后的粘结应力分布较均匀。
51-54

HRB500级高强钢筋偏心受压截面对称配筋设计研究

摘要:通过对新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增加的HRB500级高强钢筋用于偏心受压构件时的截面对称配筋进行研究,得到HRB500级高强钢筋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以及对应的截面配筋计算方法;同时,对HRB500级高强钢筋对应的Nu-Mu相关曲线进行讨论。本文研究结论为高强钢筋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截面设计提供了具体判别条件和计算方法。
55-58

屈曲约束斜撑钢框架弹塑性设计研究

摘要:以典型的对称屈曲约束斜撑钢框架为主要研究对象,斜撑框架强度CB以及屈曲约束斜撑的水平力分担率β为主要研究参数,通过二阶非线性静动力分析,对各模型的层间变形、层间力以及塑性能量分布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各模型各层的层间位移、层剪力、屈曲约束斜撑的塑性能量分布以及层滞回曲线关系等。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斜撑水平力分担率β≈30%~60%时,各模型各层的层间静、动力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59-63

梯形波纹腹板H型钢梁的静力分析

摘要:波纹腹板H型钢梁作为一种新型的受力构件,由于腹板的波折特点,它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能力和平面外稳定性。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简述了波纹腹板H型钢梁的理论受力特点,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波纹腹板H型钢梁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出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符合的结论,为波纹腹板H型钢梁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64-67

加强板型钢桥防护装置耐撞性能研究

摘要:借助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模拟两种加强板的耐撞性能,并对影响两种加强板耐撞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优化加强板的耐撞性能,最终用两种加强板替换传统钢质箱式防护装置的部分构件,旨在改善防护装置整体的耐撞性能。
68-73

螺栓预拉力对变电钢构架法兰连接节点刚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摘要:变电钢构架的法兰连接节点螺栓往往因施工安装环境的限制而达不到规定的预拉力要求,为考察螺栓预拉力对法兰连接节点刚度的影响,对一组刚性法兰节点试件和一组柔性法兰节点试件进行对比试验,通过给试件施加各种荷载来考察螺栓、法兰板内边缘、法兰板相对错动及柱顶的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给螺栓施加紧固扭矩的刚性法兰和柔性法兰节点,其轴向刚度、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均明显小于按照规范给螺栓施加预拉力的法兰节点。
74-78

节点构造方式对轮毂式受力单元滞回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某大型铁路客站大跨度重载钢桁架结构轮毂式受力单元的抗震性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结构的关键受力单元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引入了微动力阻尼系数,有效解决了构件屈曲、断裂等高度非线性状态时收敛困难的问题。据此,针对贴板、盖板、套筒共3种连接构造方式,分析了受力单元的滞回耗能性能,并与原设计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节点连接构造对受力单元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均有一定提高,综合破坏模式及施工工艺等因素来判断,贴板强化方式具备更好的工艺力学性能,可供类似节点设计参考采用。
79-82

台风作用下球面网壳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研究

摘要:基于Reynolds时均Navier-Stokes方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台风作用下球面网壳结构屋盖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对文献中球面屋盖算例的风载体型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和湍流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然后,基于此方法计算在不同台风湍流强度与不同矢跨比工况下的球面网壳屋盖风载体型系数分布情况,并分析湍流强度与矢跨比对球面网壳表面风荷载分布的影响。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