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短篇 病例报告、学术讨论、综述、护理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 国际刊号:1007-3256
  • 国内刊号:51-1457/R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283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6
  • 综合影响因子:0.3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专题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社会化

摘要:1 引言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有些父母尽管没有听说过这句名言,但生活中对待子女的成长,他们是虔诚的实践者.唯恐失败在起跑线上,唯恐平时的考试分数下降,唯恐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唯恐…….
159-162

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为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AA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结果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81,P均<0.05).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均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负相关(r=-0.47~-0.27,P均<0.05),矛盾性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50,P< 0.01).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矛盾性、成功性二因子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 0.05);组织性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矛盾性可能增加其攻击行为.
163-166

“2013年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圆满结束

摘要:7月5日至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协办的第一届“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在绵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精神科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师参加培训。
164-164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已开通网上投稿、审稿系统

摘要:为规范稿件处理程序,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本刊已正式启用“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原有编辑部邮箱scjsws@163.com不再接受作者投稿。
166-166

工读生攻击行为在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间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工读生攻击行为、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探析攻击行为在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形成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南省2所工读学校74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并用攻击性问卷(A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PBI)、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EPQ)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言语攻击、攻击愤怒、母亲关爱及母亲鼓励因子对人格内外向的形成有直接影响(β=0.37 ~ 1.89,P<0.05或0.01),对内外向的贡献率分别为18.3%、3.8%、2.8%、12.7%.结构模型显示母亲关爱因子通过攻击愤怒和言语攻击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内外向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0%和57.58%;而母亲鼓励因子通过攻击愤怒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内外向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1.05%.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形成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攻击性行为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人格的形成.
167-170

460名普通中小学生儿童行为、情绪问题与受虐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情绪问题及受虐状况.方法 2012年4月分层整群抽取河南省新郑市、南阳市城乡普通中小学生460名,采用儿童行为问题筛查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调查儿童行为、情绪问题及受虐状况.结果 ①共筛查出儿童行为问题85例,检出率19.02%(85/447).②有行为问题儿童组的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均高于非行为问题儿童组(44.7% vs.17.65%;36.47% vs.14.12%);SCARED总分、DSRSC总分[(22.92±13.30)、(12.58±5.08)]均高于非行为问题组[(13.05±9.72)、(9.75±4.37)];行为问题儿童受虐率高于非行为问题组(29.4%vs.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普通中小学生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有行为问题儿童具有更多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存在更多的受虐状况.
171-173

强迫症与儿童期被忽视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儿童期被忽视情况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 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6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年龄和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0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儿童期被忽视量表(CNS)、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两组儿童期被忽视的情况和研究组的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安全忽视、交流忽视和情感忽视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1 ~28.21,P均<0.01).研究组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与安全忽视因子、交流忽视因子、情感忽视因子评分和忽视总分正相关(r =0.23~0.41,P均<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儿童期在情感、安全和交流上可能遭受更多的忽视,被忽视程度越高,强迫症症状程度越严重.
174-176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和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南充市阆中金城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203名在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49人,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79人,非留守儿童(C组)75人;②A组儿童的行为、合群、幸福满足感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③方差分析显示,除焦虑因子分外,六年级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身体、幸福因子分均高于四、五年级(P<0.05);A组儿童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文化性、道德宗教因子分均低于C组,而矛盾因子分高于B、C两组(P<0.01);④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和组织性6个因子分与CSCS总分、行为、智力、躯体、焦虑、合群和幸福因子分呈正相关(r=0.11~0.40,P<0.05),矛盾性因子分与CSCS所有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1~-0.18,P<0.05),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控制性因子分与CSCS中的智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09~0.11,P<0.05).结论 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状况均较差,家庭环境状况可能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77-181

编读往来

摘要:您好!我是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孙振晓,也是《四川精神卫生》的忠实读者,看到2013年第2期杂志,感到非常欣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设立专题专栏,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对于传播新知识及提高广大读者的科研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想提一点建议,能否利用您单位在国内的影响力,向国内知名专家约稿,设立专家论坛,每期一篇,我想无论是从提高杂志的影响力,还是吸引读者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也想为办好杂志出一份力,如果您有什么活需要做,尽管吩咐,我会尽力完成。最后,祝您工作顺利!祝《四川精神卫生》越办越好!
181-181

南充市某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于2011年3月~ 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阆中金城乡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在校学生203名,分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和普通家庭儿童(C组),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和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EPQ)对其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进行测量.结果 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A组的内外向因子分、行为及合群性因子分低于B、C两组,而情绪不稳因子分、孤独感总评分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特殊家庭留守儿童中男性自我意识高于女性,女性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行为因子分低于男性(P<0.05);③年龄<10岁的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其合群、幸福、内外向因子分低于年龄>10岁者,而孤独总分和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年龄>10岁者(P<0.05).结论 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家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其中女性更倾向于情绪问题,男性更倾向于行为问题,年龄越小行为与情绪问题越多.
182-185

贫困大学生时间自我情感体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时间自我情感体验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5~6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从福建某大学抽取贫困大学生172名,采用积极-消极自评问卷(PNSQ)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SISS)调查贫困大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情感体验与自我同一性状况.结果 ①积极词选项评分过去高于现在,将来高于过去、现在,消极词选项评分为现在高于过去、将来(P均<0.01);过去、现在、将来积极词选项评分均为大二、大三学生高于大一、大四学生(P均<0.01).②自我同一性评分过去高于现在,将来高于过去、现在(P均<0.01);大二学生的过去、现在、将来自我同一性状态评分分别高于大一和大四、大一、大四学生的评分(P均<0.05).③同期积极词选项评分与自我同一性评分正相关,而消极词选项评分与自我同一性评分负相关(P均<0.01).结论 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应注重大一的入学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四的就业辅导,帮助贫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186-189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三所高等职业院校2063名高职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尊量表(SES)调查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结果 高职女生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P<0.01);母亲是大学文化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母亲是小学文化的高职生(=3.88,P<0.01);人文艺术类与理工科类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自尊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17,P<0.01),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 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类别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尤以男生、母亲是小学受教育程度及理工类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加强高职生的自尊有助于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190-192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抑郁症患者短时睡眠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时睡眠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为完善抑郁症患者糖尿病高发的病因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 2012年9月抽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以及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及住院患者92例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检测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20分钟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评估患者近2周的日均睡眠时长和睡眠紊乱形式,按日均睡眠时间长短分为极短睡眠组(≤4h),短睡眠组(4 ~6h),参照组(6~8h)和长睡眠组(≥8h).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极短睡眠组与较短睡眠组FBG水平、IFG和IGT比率更高(P<0.05);短时睡眠与IFG和IGT水平强相关(P<0.05).结论 短时睡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糖尿病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193-196

《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第二版)出版

摘要:由新乡医学院杨世昌博士主编,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亚林教授主审的《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第二版)(ISBN978—7—117—16446—7/R16447)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修订版共计85.2万字,本书紧结合临床诊疗思维,通过对真实的病例接诊的整个环节,展示精神疾病的诊疗思维。
196-196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就医行为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就医行为与躯体症状报告单对115例SFD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完成研究的109例SFD中,首诊于综合性医院者73例(67%),私人诊所者10例(9%),药店购药者4例(4%),求助于巫医者2例(2%),精神病专科医院者19例(17%);曾经到非精神专科诊疗的98例患者中,仅有24例患者得到明确诊断.相关分析显示,非专科诊疗次数与患者年龄、对精神疾病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前后非专科诊疗的经济花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感觉系统功能障碍及症状清单总分呈正相关(r =0.21 ~0.35,P<0.05或0.01).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信息了解程度、症状清单总分、经济花费、年龄依次进入非专科治疗次数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SFD患者首诊于精神专科的比率较低,非精神专科对疾病的检出率较低.对精神疾病相关信息了解少、躯体化症状严重等可能为SFD患者就诊于非专科的重要影响因素.
197-199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调查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78例门诊强迫症患者(病例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同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G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强迫、抑郁及焦虑症状.结果 病例组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64.70±10.30)分,(47.60±11.50)分,(53.10±12.20)分,(63.70±10.60)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9.20 ±9.60)分,(71.20±10.40)分,(74.10 ±9.80)分,(75.1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 ~-6.30,P均<0.01).Y-BOCS总分、强迫观念总分、HAMD总分均与WHOQOL-BREF所有领域得分负相关(r=-0.28~-0.61,P<0.05);强迫行为总分仅与生理领域得分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强迫行为、HAMD总评分和HAMA总评分进入“生理领域”回归方程;在“心理领域”回归方程中除HAMA总评分外其余自变量均进入方程;强迫观念总评分、强迫行为总评分及HAMD总分进入“社会领域”回归方程;强迫观念总评分和HAMD总分进入“环境领域”回归方程.结论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伴发的抑郁症状是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20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重点人群精神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28例湖南省湘潭市五医院住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子女为研究组,130例健康家庭子女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健康家庭子女相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除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文盲构成比高达8.59%,相对较高,而大专文化以上构成比又相对较低,只有3.91%,两组初中文化程度构成比基本接近分别为39.06% 、39.23%.结论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受教育程度也较低,相关部门和社会应予以重点关注.
204-206

广东惠州市华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惠州市杨侨镇越南归国华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2年8月20日~9月20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人为调查对象,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共调查了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9个病种.结果 420人完成筛选,≥15岁为1244人,其中华侨为674人,非华侨为570人.华侨患病为40例(59.35‰),其中男性21例(31.16‰),女性19例(28.19‰);非华侨患病43例(75.44‰),其中男性24例(42.11‰),女性19例(33.33‰).调查的9个精神疾病病种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广东惠州市华侨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可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相当,精神分裂症仍是重点防治的疾病.
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