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短篇 病例报告、学术讨论、综述、护理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 国际刊号:1007-3256
  • 国内刊号:51-1457/R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283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6
  • 综合影响因子:0.32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地震心理卫生专题

芦山地震心理救援:汶川本土化模式的移植

摘要:据报道,2013年四川雅安4.20芦山地震已导致200多万人受灾,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灾区房屋损毁严重,农村住房倒塌18.63万问、严重受损43万间;城镇住房倒塌6700多间、严重受损8万多间。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对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65-67

芦山地震后1周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

摘要:目的调查4.20芦山地震后1周0~4岁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及其与看护人情绪的关系,为婴幼儿灾后心理干预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震后1周,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芦山县城、龙门乡、清仁乡、双石乡等地0~4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共107对,采用自编婴幼儿症状评定问卷、SAS及SDS分别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进行心理测量,并完成访谈和后续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结果①92.50%的婴幼儿出现至少1种明显的情绪行为反应,其中前三位分别是睡眠不安稳(80.40%)、黏住父母(74.80%)和食欲改变(72.00%)。②20.80%看护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7.10%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60岁及以上看护人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P〈0.05)。③震中龙门乡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高于非震中婴幼儿(P〈0.05),非父母照料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高于父母照料者(P〈0.01)。④婴幼儿情绪行为反应评分与看护人SAS、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芦山地震1周后0~4岁婴幼儿情绪和行为反应明显,检出率高;婴幼儿由其父母看护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68-71

4.20芦山地震后儿童心理问题1例报告

摘要:1病例 患儿,男,3岁,在4.20芦山地震后出现“情绪不稳,易惊吓,掐、抓家人3天”,由家人联系心理救援人员要求进行心理干预。家属提供情况如下:患儿地震当天,由爷爷牵着自己及7岁哥哥在散步,突然地震造成一厂区围墙倒塌,爷爷将患儿及哥哥护于胸前,爷爷当场死亡,哥哥脑袋被砸一伤口,血流不止,被群众救出后,已死亡,患儿全身多处浅表软组织伤(无大碍)。
72-72

汶川地震3年后某重灾区干部焦虑抑郁状况及应对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汶川地震3年后某地震重灾区干部焦虑、抑郁状况及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心理干预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四川某地震重灾区的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中按副科级及以上-副科级以下干部的7%等比例抽样,共1525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对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54.40%的干部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89.07%认为同事存在心理问题;②34.03%的干部SDS分≥53分、25.44%的干部SAS分≥50分,95%CI分别为31.67~36.44%、23.27~27.65%;③副科级以下、专科及以下文化的干部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高于副科级及以上、本科及以上文化者(36.95%vs.31.95%、38.08%vs.32.10%);④85.66%选择“自我调整”方式应对心理问题,84.32%的干部表示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结论①汶川地震3年后,重灾区干部仍存在相当的焦虑、抑郁问题,尤其以副科级以下和专科及以下文化者抑郁问题更明显,灾后心理服务应长期化;②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既应关注心理问题本身,更应帮助树立正确的心理问题就医理念。
73-75

部级继续教育项目2013年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理论与实践培训通知

摘要: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中医协培训备字第[019]号),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2013年度第一届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培训班于7月5日~7日在四川绵阳举办。
75-75

灾后心理康复之北川模式

摘要:北川是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灾后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多元等特点,为优化整合各种心理救助资源,北川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25日成立了全国首个心理卫生服务县直机构——北川心理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整合全县心理救助资源,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全县干部、群众及特殊群体的心理救助工作。
76-77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疗效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家庭功能的关系,为重性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前瞻陛设计,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6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基线期评估,在基线、治疗2周末和6周末同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评估。结果痊愈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分高于未痊愈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因子分低于未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因子分与HAMD6周末总分减分率正相关,控制性因子分与6周末总分减分率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治疗效果有关,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78-81

15例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尸解分析

摘要:目的为降低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率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尸解,对15例意外死亡的精神病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44.10±9.70)岁,平均患病年限(14.10±6.00)年;多数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全身感染为首位死亡原因,抗精神病药物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外伤致死也时有发生。结论对精神病患者,不仅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治疗,还应重视预防、治疗其它疾病。
82-85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栏目简介:睡眠医学专栏

摘要:为更好地建设心理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提高本刊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本刊将陆续开辟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应激、睡眠医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康复、综合医院心理卫生等专栏以及护理、讲座、综述、名家漫谈、学术争鸣、案例讨论等栏目。
85-85

住院与门诊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吸烟状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143例住院男性患者和82例门诊男性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住院和门诊吸烟者分别占69.20%和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的吸烟量小于门诊患者[(11.90±6.70)vs.(19.10±13.90),P〈0.01]。②门诊吸烟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低于非吸烟患者[(56.10±9.00)VS.(62.90±16.60),(15.60±3.60)VS.(18.60±5.40),P均〈0.05];住院患者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吸烟者的吸烟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门诊患者的吸烟量与住院次数呈正相关(P〈0.05);患者吸烟时间、吸烟指数、吸烟量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住院可能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增高。
86-90

工科高职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能力及其关系

摘要:目的调查工科高职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能力及其关系,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名工科高职毕业生,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88份。结果高职男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能力中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形态能力、眼手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高职女生(P均〈0.05);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与空间能力、文秘能力和眼手运动能力正相关(r=0.213~0.342,P均〈0.01);眼手协调能力因素能解释高职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回归模型变异的19.20%。结论提高高职生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91-93

某医科大学大三学生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卫生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本科专业大三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旨在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275名,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幸福感。结果三年级医学生男、女生总体幸福感评分均高于常模(P〈0.05);总体幸福感、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评分存在城乡差异(P〈0.01);精神卫生专业学生的幸福感总分、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因子评分均低于临床与护理专业者(P〈0.01)。结论学习专业的不同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94-96

某三甲综合医院会诊-联络精神病学3年资料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3年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会诊一联络精神病学的状况和住院患者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2年5月申请心身医学科会诊的102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会诊原因、科室分布、诊断及处理方案,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会诊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睡眠障碍211例(20.70%),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135例(13.30%),原有精神疾病107例(10.50%)。其它原因分别为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及治疗困难等。会诊科室32个,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消化内科(14.90%)、心血管内科(10.50%)、神经内科(9.90%)。诊断居前5位的分别为抑郁发作173例(17.00%)、惊恐发作102例(10.00%)、精神分裂症82例(8.00%)、躯体形式障碍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62例(6.10%)。会诊后的处理方案有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焦虑药)和心理治疗,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或低频脉冲治疗等。结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在综合医院尤为重要,临床各科需求量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97-99

无抽搐电休克与氟哌啶醇针剂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氟哌啶醇针剂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9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MECT组和氟哌啶醇组,疗程为1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7天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MECT组显效率为59.10%,有效率90.90%;氟哌啶醇组显效率为55.80%,有效率88.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末MECT组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均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结束时MECT组WMS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至2周已完全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ECT组低于氟哌啶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CT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00-102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学术交流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多导睡眠图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状况及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仪对27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次日晨完成早晨问卷。结果失眠症组睡眠问题多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REM睡眠时间、睡眠维持率、N3时间、N3%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睡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N2%、觉睡比、微觉醒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入睡困难因子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4,P〈0.05),与微觉醒总时间正相关(r=0.49,P〈0.05);服药情况因子与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N2时间及N2%正相关(r=0.41~0.66,P〈0.05或0.01),与REM睡眠时间及比例、N3时间及N3%负相关(r=-0.53~0.41,P〈0.05或0.01)。SRSS总分与N2%正相关(r=0.47,P〈0.05),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1,P〈0.05)。失眠症组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客观睡眠潜伏期(P〈0.01),主观总睡眠时间少于客观睡眠时间(P〈0.01),而对照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存在入睡过长、频繁觉醒、深睡眠及REM睡眠减少等睡眠问题。同时对自身睡眠状况的评价存在主、客观的不平衡,失眠症患者有过分估计自己失眠的特点。
103-105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为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崇州市三家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情感耗竭维度:女性高于男性[(24.74±7.25)vs.(21.97±7.43)],医生高于护士[(23.58±7.45)vs.(20.26±7.14)],低职称高于高职称[(22.76±7.43)vs.(18.15±7.18)],低学历高于高学历[(22.62±7.26)vs.(18.97±7.48)];成就感降低维度:男性高于女性[(25.48±5.24)vs.(23.50±5.10)],已婚高于未婚[(21.71±4.73)vs.(24.80±5.12)],医生高于护士[(25.74±5.39)vs.(22.75±4.70)],高职称高于低职称[(28.05±6.08)vs.(22.35±4.86)]、高学历高于低学历[(25.36±5.28)vs.(22.45±6.6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人格解体维度: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随人口学特征的不同而有差异,女性、医生、未婚、低职称、低学历的医务人员是预防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106-108

精神科病房连续性排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

摘要:目的比较精神科病房连续性排班与传统排班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对连续性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数字随机法抽取传统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性排班模式的病房与传统排班模式的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均低于常模,但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总工作满意度、家庭/工作的平衡、对排班的满意度均优于采取传统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
109-110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n=34)和利培酮治疗组(n=34)。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8、12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氨磺必利组体重增加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体重的影响优于利培酮。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