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Sichuan Mental Health

  • 51-1457/R 国内刊号
  • 1007-3256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四川精神卫生是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四川精神卫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学术交流、短篇 病例报告、学术讨论、综述、护理

四川精神卫生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129-132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瑞文标准测验(CR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分别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ST中变量(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分类数)、WAIS中言语量表分、CRT中瑞文总分进入回归方程,拟合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瑞文总分、言语量表分与SDSS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持续错误数与SDSS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比较WCST、CRT、WAIS与SDSS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最好的为WCST。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显著相关性,正确的评测及改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WCST提供了一个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

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征文通知132-132

摘要:在200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美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与心脑血管疾病国际论坛的基础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护服务网、《医药与保健》杂志编辑部、北京中医药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定于2009年9月5日-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讲嘉宾有美国波士顿大学David I.Mostofsky,第18届世界心身医学大会主席、日本九州大学久保千春,世界卫生组织心身医学和精神药理学、加拿大皇后大学Amarendra N.Singh,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姜凤英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将授予部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项目编号:2009—03—10—106(国)]。

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认知功能的差异133-136

摘要:目的比较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与健康人认知功能的差异,并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健康人94例;使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Simpson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EPS)、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结果三组教育年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P〈0.001),即刻记忆和延时记忆因子在慢性患者和首发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42,P=0.13),RBANS总分及其它因子分在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慢性患者的受教育年限、既往住院次数、病程、精神症状、AIMS、SEPS与认知功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0.000);首发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首次精神症状发生年龄、精神症状、CGI与认知功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0.000)。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有一定的差异。

贫困大学生SCL-90测验结果的元分析137-140

摘要:目的对我国贫困大学生的SCL-90测验结果作一次总的效度检验与评估。方法从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查阅国内有关报道,经过筛选得到有效资料34篇,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结果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SCL-90对照测验研究的总效果在0.15~0.26之间,经检验,34项研究值总效果量不显著(t〉0.05)。结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

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程式化技能训练的疗效研究141-144

摘要: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同时,仅对训练组进行8周的程式化技能训练。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均进行半年的随访,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入组时、训练结束时、随访第3,6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与入组时相比,训练组患者训练结束时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显著降低(P〈0.05)。训练结束后及随访期,训练组患者的PANSS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具有康复作用。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病例报告
拉莫三嗪引起阴茎自发勃起1例144-144

摘要:1病例 门诊号895258,住院号102038,男,48岁,主诉兴奋话多和情绪低交替发作14年,2007年9月16日仍有心绪不良,服奎硫平(启维)100mg/晚,拉莫三嗪(利必通)50mg/晚,碳酸锂0.25,2次/d,艾司唑仑1mg/晚;3周后仍述夜眠差,服奎硫平后出汗多,烦躁,将奎硫平改为50mg/晚,拉莫三嗪改为50mg/中、晚,其它药同上;又3周后复诊,仍感抑郁,中午12点半服拉莫三嗪,下午2点半到4点钟,在无任何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勃起,即使骑车时,阴茎也勃起,晚上想过性生活时则不能勃起,自己将拉莫三嗪改为25mg/中、50mg/晚,下午的勃起略有好转。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对内科治疗无效慢性胃炎的临床探讨145-147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治疗无效慢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4例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设定为研究组与48例内科治疗有效的慢性胃炎设定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EPQ、HAMD、HAMA分值、治疗6周时IL-6、TNF—α测定对照,抑郁、焦虑分值与慢性胃炎症状严重度相关分析。同时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B组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A、B两组治疗前后进行SCL-90测定。结果研究组存在明显的神经质性人格,多为内向不稳定型,并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抑郁焦虑分值与慢性胃炎症状的严重度呈正相关(r=0.59,F=54.98;r=0.86,F=339.98),治疗6周时两组IL-6、TNF—α比较具有显著差异,A、B两组治疗前后SCL-90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A组治疗前后偏执因子分无显著差异,而B组比较则有显著差异(2.24±0.81,1.15±0.61)。结论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人格、抑郁焦虑情绪、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及其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可改善慢性胃炎症状,但后者可改变患者的优势观念。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148-150

摘要:目的验正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61例)与利培酮组(60例),并进行对照研究,两药治疗剂量分别为200—800mg/d,2~5mg/d,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和BPR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PANSS减分率奎硫平组为(65.7±28.1),利培酮组为(66.4±27.3),临床总有效率奎硫平组为70.5%,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活动减少、震颤、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头晕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P〈0.01或0.05)。结论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部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是一种有效、耐受性较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151-153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N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Aa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根据HAMD评分,两组8周末减分率分别为(31.85±12.78),(19.00±11.88),两组12周末减分率分别为(48.46±20.75),(29.54±16.8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CGI评分,两组8周末评分分别为(2.31±0.95)、(3.15±1.06),两组12周末评分分别为(2.00±1.00)、(2.92±1.19),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病例报告
利培酮致皮疹1例153-153

摘要:1病例 患者,女,30岁。因冲动,伤人毁物,乱语,行为怪异3个月,加重5天,于2008年10月24日就诊。平素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精神检查意识清,情绪不稳,乱语,问话回答不切题,称听到有人在背后说她坏话,意志活动减退,无自知力。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后给予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2mg/d,分两次顿服。三天后加至3mg/d。住院第五天患者双上臂部及臀部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有痒感。疑为利培酮所致,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阿尔茨海默氏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154-156

摘要: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氏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9例AD和38例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特点、伴随的躯体疾病、头颅CT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进行比较。结果AD组与VD组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以及行为脱抑制方面有显著差异;AD组伴随的躯体疾病无明显特异性,VD组多伴发高血压、冠心病;AD组头颅CT多表现为脑萎缩,VD组多表现为脑梗塞;脑电图检查AD组无明显特异性,VD组界限脑电图居多。结论AD与VD患者的BPSD及所伴随的躯体疾病可有不同特点,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与三维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157-159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与三维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成都市某医院75名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和三维人格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情绪衰竭与HA1、HA4因子和HA维度呈正相关,与RD1、RD3因子和RD维度呈负相关;玩世不恭与HA3、HA4因子和HA维度呈负相关;成就感低与HA1、HA4因子和HA维度呈负相关;成就感低与HA1、HA4因子和HA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其三维人格特征的特定维度和因子有关,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临床经验
166例旅途精神病的临床分析159-159

摘要:长途旅行者突发旅途性精神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该病患者常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给自身或周围旅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列车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就166例旅途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论著
50例三岁以下孤独症儿童发育商水平的对照研究160-161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育水平,通过对5个能区的分析,为早期诊断,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50例符合ICD-10及DSM-Ⅲ-R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和50例非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结果早期确诊的典型孤独症儿童在三岁以前与非孤独症儿童发育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各个功能区发育水平看,除0~24个月组大运动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它各项孤独症组与非孤独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在早期即有发育滞后的表现,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住院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调查162-165

摘要: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探索影响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多种心理评定量表对60例抑郁症患者与60名家属进行评估。结果男、女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男性家属生活质量比女性高。SDSS总分低等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及时改善情绪,可能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学术交流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比较分析168-170

摘要: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4例首次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观察59例。结果齐拉西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利培酮组为87.1%,齐担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但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4.24,P〉0.05);不良反应方面,齐拉西酮组兴奋或激越高于利培酮组(x^2=3.92,P〈0.05),而利培酮组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锥体外系反应高于齐拉西酮组(x^2=4.54,5.63,3.98,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临床经验
55例单纯性发声抽动的临床分析170-170

摘要:发声抽动是抽动障碍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常常是以干咳、清喉、吸鼻、喉中发声为特点,临床症状上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混淆。为此,本文对55例单纯性发声抽动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于后。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学术交流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疗效观察171-171

摘要: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诊断为AD所致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米氮平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HAMD和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的第2A、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米氮平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米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