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杂志社
分享到:
《人文地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进展与动态、文化、城市、社会、经济、旅游、政治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地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3-2398
  • 国内刊号:61-1193/K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36-75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6
  • 综合影响因子:2.33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人文地理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文地理杂志城市

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探索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区际意义的城市群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时空变化,合作与竞争并存,发展与制约同时存在。信息网络化、产业集群化与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日益成为人类经济活动、文化科技交流和民众居住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城市群日趋完善的新动力和新机制。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均已成为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也是加快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此,对我国城市群区域内产业集聚、城乡统筹、紧凑空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与科学性的创新求索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1-4
人文地理杂志区域

基于区域空间生产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摘要:文章将传统的空间生产理论从城市推演到区域层面,提出了“区域空间生产”的概念。指出区域空间生产关系导致新的区域合作治理关系形成,并进而因为新的区域空间生产关系的变迁导致原先区域合作治理关系的解体。文章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实证案例,说明任何一个区域合作治理关系都是基于特定时空背景下多利益主体的空间生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体系,其建立的本质是为了促进特定区域空间生产关系的实现和经济社会资本的增值。
5-9
人文地理杂志进展与动态

过滤理论的起源、概念及研究进展

摘要:过滤是住房的生命周期与家庭的生命周期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两大支流:以建立经济理论和模型为代表的关注住房的过滤研究、有关居民迁居的强调家庭的过滤研究。过滤理论的地理学视角可以追溯到霍伊特(Hoyt)的扇形模型,提供了关于居民迁居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之关系的解释。过滤理论意义主要有: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合适住房、解释城市微观和宏观空间变化、分析和解释与住房市场有关的社会问题。过滤理论是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视角。
10-14

空间理论解读:基于人文地理学的透视

摘要:对空间概念的认识至今仍处于不断的争论中,人文地理学不同流派对空间的理解多种多样。空间究竟是什么?人文地理学该怎么理解和认识空间,以及怎样对空间进行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必然涉及对空间概念的讨论和对空间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再认识。为此,本文从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的哲学透视、空间的流派解读、空间的主、客观研究以及空间的辩证法等几方面解读空间理论,认为存在的三元辩证法是空间本体论,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是空间认识论,而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生产论。
15-18

国内外“低碳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能源安全与全球环境变化日益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特征“低碳”发展模式受到国际社会、政府、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s)等推崇,各界纷纷开展“低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在简要概述“低碳”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与价值取向、宏观碳排放及驱动因素、低碳经济性与实现策略、微观碳排放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发展与空间规划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的低碳研究进行回顾,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重点的差异、研究尺度的缺失、机制的探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的低碳研究一全面并力求反映现实的、面向未来与强调适应的、全球变化下不确定性的、追求品质与促进公平的低碳研究。
19-23

“全球地域化”思想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摘要:本文认为罗伯逊“全球地域化”范式有六个核心概念,“全球场域”、“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是在论述全球与地方的互动关系;“特殊性空间”、“寻找基本教义”、“存心怀旧”和“地域化”则建构了这一范式的基本分析框架。罗伯逊的“全球地域化”是一种批判性的全球化,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全球化。由于这一范式包含了自上而下的“全球地域化”和自下而上的“地域全球化”的双向过程,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从而实现了对“全球化”与“本土化”两极化论争的真正超越,对区域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24-28

国际直接投资国外研究动态

摘要:加入WTO后中国吸引FDI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数量大,质量差,地区分布不均,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国际学者对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从FDI宏观决定因素、FDI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模式选择、FDI区位分布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我国吸引外资问题的有益借鉴:(1)东道国自身的经济运行状况、政治制度、金融制度、文化、宗教等因素组成的投资软环境已成为制约FDI流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有稳定良好预期的投融资环境,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2)FDI区位分布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多边的互动过程,应正确看待来自其他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影响,把政策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FDI质量、结构的调整,而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的增加。(3)某一个跨国公司或者同一行业内或不同行业之间的初始投资经验和业绩会对后来进入者具有示范效应。需要适应、引导和规范这种变化的功能。
29-33
人文地理杂志城市

城市社区户外共享空间促进交往的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社区尺度上的户外空间主要由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复合而成,并引入“户外共享空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解共享空间的组成要素,剖析共享空间的功能,分析共享空间在促进居民社会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按照半公共半私密的特性及空间的主导功能将户外共享空间分成七类,提出这七类共享空间居民交往的模式,以及不同功能主导的共享空间的结构布局。研究表明,共享空间的合理使用是城市生态社区结构和功能在人文关怀上的体现,良好的共享空间设计对营造活跃、融洽的城市生活氛围,推动城市社区朝向生态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4-38

上海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密度梯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基于上海工商局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密度梯度法,对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测算和比较,并探讨影响密度梯度的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上海绝大多数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距离衰减形态,即离城市中心越远,密度越低;不同产业之间密度梯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生活服务业梯度较大,生产者服务业次之,制造业最低;此外,就业规模较小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产业密度梯度也较大。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产业政策和规划政策。
39-43
人文地理杂志社会

转型期大城市多类绅士化现象探讨——基于广州市六个社区的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各种不同类型的绅士化现象亦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与社会影响。文章对传统绅士化、新建绅士化、乡村绅士化、学生绅士化四种类型绅士化现象的起源、概念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引介与综述。本文基于广州发生绅士化的六个社区的调研数据,对上述四类绅士化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广州的多类绅士化现象与西方基本类似,但也表现出内在的特征及差异性,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和机制的特殊性。
44-49

“酷儿”视角下的城市性和空间政治

摘要:围绕城市与同性恋的主题,本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回顾了同性恋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城市中的出现和发展,强调了同性恋身份认同本质上的城市属性。文章揭示了同性恋研究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并主要探讨了组织和控制城市空间与同性恋欲望和权利表达之间的张力,尤其关注同性恋现象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公共空间”的建构。文章以2009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中“同志”社群引发媒体关注的事件为例,展现了这个群体争取公共空间,改变城市社会景观的努力。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同性恋社群不断提升的社会可见度和日益扩展的公共空间,反映了中国城市和社会发生的积极变化。
50-55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初探——以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为例

摘要: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稳态/体制系统,了解系统体制的转换过程及其驱动力对防止系统发生不可逆灾变、提高系统恢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的体制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农村社会-生态系统经过近30年的演变,从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状态转换为以种植苹果为主的新型农业体制状态,转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单位面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收益差和单个劳动力从事不同生计的收益差,然而该体制转换削弱了系统应对外部扰动的恢复力。
56-60
人文地理杂志区域

次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变迁及其重新审视

摘要: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短短20年的发展中,次区域合作研究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第二次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非经济效应研究;第三次是次区域合作的非经济影响因素及非经济领域合作研究。三次研究方向的转变都有其深刻的背景,体现了次区域合作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次区域合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次区域合作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理论解释和次区域合作的均衡等进行了探讨。
61-65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状况及其展望

摘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自从1986年实验区创立试点以来,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普遍得到不同学科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国内实验区发展概况和国外可持续社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1986--2009年间实验区研究领域的94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了各阶段实验区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特点,剖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重点与方向,以期为我国实验区研究获得新的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66-70

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对策研究

摘要: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IS技术以及ID分异指数等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做了定量化评价与测度。结果表明:县域综合评价水平在数值上呈现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等、中低水平相对集中分布;空间上呈南一北方向递增,东一西方向“U型”的总体分布;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域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研究认为加强三大地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推行差异化的县域发展战略是陕西省全面实现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71-75
人文地理杂志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界定及识别——一个文献评述及中国案例的分析

摘要:从分析角度上,可以把俱乐部趋同界定为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考虑到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理解并不相同,对于俱乐部趋同的界定除了考虑时空维度以外,还需按照检验方法进一步细分。本文通过对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发现了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及随机型时空俱乐部趋同的存在性,从而验证了本文定义俱乐部趋同的思路是具有实践价值的。
76-81

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相关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在空间维度上并不显著;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知识溢出、规模经济、政府行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
82-87

资源、环境约束与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变

摘要:本文运用非参数的环境生产前沿方法,通过构建产出端既包括行业产出增长,又包括污染物排放的方向性环境技术效率评价模型,以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规划求解方法,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制造业的增长模式,探讨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变的可行性。认为,中国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明显;考察期内,烟草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环境技术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2003年成为制造业和轻、重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现有技术下,转变制造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制造业向“低投入一高产出一低排放”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