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人文地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man Geography

  • 61-1193/K 国内刊号
  • 1003-2398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人文地理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人文地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进展与动态、女性主义地理学专栏、社会、文化、城市、乡村、经济、交通、旅游

人文地理 200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文地理杂志旅游
我国海上运动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以青岛市为例1-4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海上运动旅游已成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类型.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海上运动旅游的发展现状,并以青岛这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分赛场为例,分析了青岛发展海上运动旅游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今后青岛海上运动旅游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沿海区域的海上运动旅游规划;抓住机遇,加快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海上运动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外宣传和促销,提高青岛海上运动旅游的知名度.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5-10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变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接着从研究时间、内容和对泉三方面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异同.最后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新趋势提出几点看法,分析认为,今后应着重在地域范围、周期影响因素、周期衡量指标、相关理论的结合应用等方面拓展和深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11-14

摘要:会展旅游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器与显示器,区域和城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器,区域和城市就业人员的接收器等.但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区域和城市经济、良好的会展设施、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等.对其开发和管理要从条件分析、软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名牌培育、管理机构的建立、宣传促销等方面入手.

非自然景观在旅游规划实作中的运用——以“老重庆”为例15-17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旅游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的利弊得失,指出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就要做到突出地方精神和地方特色,在阐释非自然景观含义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非自然景观正是表现这种地方精神的最佳载体,接着本文分析了如何在旅游规划实作中正确运用非自然景观因素表现地方精神以及这种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最后以重庆市大渡口区"老重庆"城旅游规划为例,从调查分析中总结出重庆的地方精神在于其非自然景观要素,在此基础上从主题营造、特色分区和景观设计三方面集中探讨了非自然景观在旅游规划实作中的具体操作.

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8-21

摘要: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要进一步发展旅游,就必需以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陕西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为依据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即以名城文化为主体,结合史迹文化和节庆文化来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陕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探讨了具体的文化旅游开发措施.

马可·波罗东游与长春真人西游——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差异性研究的典型个案22-25

人文地理杂志经济
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与竞争策略26-29

摘要:非摩擦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非摩擦经济.非摩擦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以最为鲜明的力量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应遵循非摩擦经济的运行规律,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经营理念,以增强竞争能力.

云南省反贫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30-33

摘要:本文从信息系统为决策支持服务的角度出发,以G1S、RS为手段,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学科交叉,设计反贫困GIS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和解决面向管理和决策的数据模型,实现致贫基本因素、贫困类型分布与贫困形势变化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查询与辅助决策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为区域反贫困决策的各层次提供辅助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反贫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环境研究述评34-39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投资环境逐渐成为区域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文章总结了以往投资环境的定义,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对三十余年来国内外在投资环境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国外关于投资环境研究的三个阶段.并对国内投资环境研究的六个重要领域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投资环境研究中存在五大问题:投资环境学的理论研究薄弱,学科体系不完善;对象性投资环境研究缺乏;缺乏投资环境绩效评价研究;投资环境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投资环境评估缺乏动态性、预测性.同时,提出要在投资环境后评价、对象性投资环境评价、可持续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信息系统、投资环境评价产业化等方面深化研究.

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40-45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及文化系统影响迅速加深,从而使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了经典的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然后对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结构的点、线、面在内涵及形态上的相应变化进行了解释.对于点要素而言,其规模、功能、地位及不同点之间的联系都发生了变化.而线要素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促使了信息流对空间结构作用的强化,不同网络之间的互动日益重要.这些又导致面要素出现了如智能区域等新的空间组合模式.最后,指出了空间结构的成长与变化是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需要针对特定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人文地理杂志文化
「黄帝问道」的现实化与崆峒山的文化景观46-49

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50-54

摘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重视.目前文献集中于研究转型期遗产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调整,但缺少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操作层面上开展研究.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绩效评估入手开始对遗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以遗产保护为基本目标和以社区发展、游客管理和经营开发为贡献目标的遗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的原则和关键指标确定等进行思考.

人文地理杂志社会
中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形成与演化55-59

摘要:乡村社会空间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日常社会生活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异与组合格局,其归根结底是由乡村社会主体的群体分化形成的.我国乡村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变化尤其显著,研究其社会空间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乡村社会空间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乡村社会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特征,揭示了其形成演化的机制与规律,并对我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60-63

摘要:本文简述了犯罪地理学研究进展的历史,揭示了犯罪地理学研究进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探讨了西方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论述了实证主义、激进地理学思想、科际整合理论、GIS的引入是目前犯罪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此外,还探讨了中国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最后,对21世纪的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阐述了犯罪地理学研究的12个热点课题,并指出21世纪将是犯罪地理学大发展的世纪.

人文地理杂志人口
高级人才成材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成材背景的统计分析64-68

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1)空间上以水域广阔、特别是水域面积/山地面积较大的地方为多,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2)时间上以20世纪初出生者最多,这主要是教育、历史及院士增选过程的原因.以上特点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家庭背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成材的背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高级人才的分布规律,指出自然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和教师、家庭等对高级人才成长的影响机制,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人文地理杂志人地关系
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百年变迁研究——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69-73

摘要:本文对东北地区百年来人口、城市、交通发展与人地关系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人地关系发展的性质把东北百年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然后对东北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入口、城市、交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指出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组合为一个整体向前发展,并且这种发展受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外力和内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共同成为影响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

人文地理杂志历史
农业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农业地域拓展74-78

摘要:农业地理环境是农业生产诸自然条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历史过程之中,以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伴随农业生产技术的纵深迈进,农业经济的开发与中心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与地域性特征:率先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作农区,次为长江流域稻作农区,进而是高寒农区的开发.

辽西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耕作业的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79-8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特征和耕作业的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该地区新石器时期以来文化发展受耕作业的兴衰影响出现了多次倒退的现象.并认为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是影响辽西地区早期文化发展的本质因素.气候温暖期,定居的农业文化昌盛;气候寒冷期,农业经济解体,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简单畜牧经济.造成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本区耕作业衰落和文化倒退的直接原因是5000aB.P.-4000aB.P.降温事件及铁器冷期寒冷气候的作用.环境因素的剧烈波动过程,阻碍了本区文化与生产经济形态的正常演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