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人口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opulation Research

  • 11-1489/C 国内刊号
  • 1000-6087 国际刊号
  • 4.5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人口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人口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建党百年的人口发展与人口理论、生育研究、婚姻与家庭、人口流迁、人口与经济

人口研究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口研究杂志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征程3-7

摘要:党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所作的重要报告,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蓝图,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

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与人口研究8-20

摘要: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

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主要思路及其战略构想21-26

摘要: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正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按照党的勾画出的新时代宏伟目标是: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深化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研究27-30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同样要求之后对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重要任务的再一次明确重申;也是在社会发展众多领域中,党中央连续明确要求要加强战略研究的唯一领域;充分显示了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人口研究杂志人口与经济
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吗?31-43

摘要: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现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收入——对山区和非山区的比较研究44-59

摘要:文章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比较山区和非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收入相互作用关系异同的扩展模型,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山区人口贫困化的影响。发现山区农业收入受到劳动力减少的负面影响较非山区更大: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对农业收入具有替代效应,致使农业收入减少.非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却能促进农业收入的增长;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打工汇款增加对农村非农业收入分别形成负向和正向作用,但在山区和非山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题是造成劳动力转移对山区农业收入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这使山区农村家庭更容易陷入劳动力过度转移、生活更趋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人口研究杂志人口与社会
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60-75

摘要:文章分析近十年流动人口住房来源的变动趋势、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更能体现“安居”的住房拥有和保障性住房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约七成流动人口租住私房,拥有住房的比例很低,租住公屋的比例极低;尽管流动人口群体内存在明显分层,但作为“外来人”,住房方面的共性大于差异性;流入地经济越发达、流动跨越的行政区域越大,拥有住房或租住公屋的概率越低。可见,将流动人口全面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之路依旧举步维艰、任重道远。在“住有所居”、“共享”发展等理念的引领下,未来需要真正从制度上消减流动人口安居之路上的障碍,扩大公租房对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减弱流动人口的“过客”感受,让流入地成为他们的心安之家。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与教育的影响76-89

摘要: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97~2011年六轮家庭数据,研究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影响的城乡差异。为解决内生性1'7题,文章运用工具变量法构建了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主要结论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身高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城市儿童突出;对儿童体重产生显著改善作用,超重减少,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过去四周内的患病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也因儿童年龄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与“不生”的矛盾——家庭资源、文化价值还是子女性别?90-103

摘要:文章利用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生育决策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资源、文化规范和第一个子女性别对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中表示“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约为20%,且二孩生育意愿存在户籍差异;女性的二孩生育决策同时受到家庭资源和文化规范的双重约束,综合考虑现有子女是否能够满足其男孩偏好、子女对于自身的成本一效用以及可供家庭分配的资源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生育二孩;女性的再生育决策模式存在户籍差异,其中城镇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程度较低,倾向于根据家庭资源状况进行二孩生育决策,具有理性决策的特征.但流动和农村女性的再生育决策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子女效用、男孩偏好等因素对其生育决策的影响较大。

积极应对后人口转变努力创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综述104-112

摘要:为深入了解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发展,探索建立家庭友好型社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于2017年12月3~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生育转变与社会政策应对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