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环境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气象与环境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41-1386/P 国内刊号
  • 1673-7148 国际刊号
  • 2.1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气象与环境科学是河南省气象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气象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气象与环境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简讯、应用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B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气象与环境科学杂志研究论文
2010年3月14日河南省飞机增雨作业效果分析1-6

摘要:利用天气图资料、河南省自动站降水资料、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10年3月14日影响河南省的降水过程,以及当日飞机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冷暖空气在河南交汇,且水汽输送良好、不稳定能量小,因而河南全省范围内产生了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层状云降水,具备了飞机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此次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及下风方向的雷达回波强度增强,面积扩大,降水范围及降水量均增大,且增雨效果能维持3h左右。说明河南省春季,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K指数在20~24℃,沙氏指数在6~10℃,雷达基本反射率在20~35dBz,水汽条件较好时,在降水云系发展的区域进行飞机增雨作业效果比较明显。飞

1988-2009年全球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研究7-9

摘要:利用来自ESE的1988-2009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CCMP风场资料,对全球0.25。×0.25。每个网格点上地面风速的逐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22a期间,全球大部分区域的地面风速以显著性递增趋势为主导,递增趋势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的临海区域、格陵兰岛的临海区域;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以及地面风速无明显变化趋势的区域主要散布于全球各地的一些零星区域,且不同地区地面风速的变化趋势由不同季节主导。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中心位置对比分析10-13

摘要:山东半岛的冷流降雪一般出现在烟台、威海地区,且同一次过程两地区降雪量往往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几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发现:低层风场的辐合是冷流降雪的主要触发机制,低层环境风场对辐合带的引导作用对降雪的中心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辐合线移动方向取决于环境风场。在纬线方向上,西北风偏北分量多的时候烟台地区往往是降雪中心,西北风偏西分量多的时候降雪中心一般东移到威海地区;在经线方向上,风速偏小的时候北部沿海地区是降雪中心,风速相对较大时风场辐合线南伸到内陆地区,加上山脉迎风坡的气流抬升作用,内陆的牟平和文登地区成为冷流降雪的中心位置。

豫西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14-18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9月4日豫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压环流前部,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速度场的辐合为中气旋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持,大气的不稳定和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形成和发展,中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石家庄春季一次气温预报失误原因探讨19-23

摘要:在仔细分析大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实况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的基础上,总结了2011年4月15日石家庄市区一次气温预报失误的经验教训:此次气温预报失败,主要是对地面高压移动位置预报出现偏差,东风影响的时间比预期偏晚,未能考虑西风造成的“焚风”效应。分析中还发现,在地面气温预报中,除注意高空系统及850hPa变温外,对垂直运动也应着重考虑;西风分量大小的变化与气温的升降趋势一致;地面东风开始时间与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转折时间一致;T63910m风场数值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为今后类似情况下的气温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气

邯郸市24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24-27

摘要:24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利用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共计40a的逐日历史气温、日照、降水量资料,对邯郸市24节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邯郸市24节气平均气温呈正态分布;全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大暑,最冷的节气是小寒;24节气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春分(0.31℃·d-1),降温幅度最大的是立冬(-0.31℃·d-1);相邻节气之间,清明升温最快,较前一节气平均气温升高4.6℃,立冬降温最快,较前一节气下降4.9℃;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是小满(8.7h),最短的是冬至(4.4h);大暑平均降水量最大,为95.4mm,小寒最小,仅为1.4mm。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绍兴近千年旱涝分析28-32

摘要:绍兴近1000a来旱涝变化总体较平稳,变化幅度不大。涝年比旱年多10%左右,偏涝年最易出现,大涝年最不易出现,旱和大早年出现的频率相当。1000-1115年之间以旱为主,1116-1340年之间以涝为主,1341-1700年之间是旱涝相间的,1700年至今则以偏涝为主。但2000年后偏早年份偏多,目前绍兴正处在偏旱期中。用滑动t检验分析突变点表明:1116年附近的突变点最显著,旱涝转变最明显;1463年附近、1570年、1680年附近、1299年、1628年附近的突变点也比较显著,其中前3处都是负值,偏旱转向偏涝,后2处是正值,偏涝转向偏旱。

山东省一次大雾气象条件分析33-37

摘要:应用常规资料对2009年11月30日-12月2日发生在山东省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空弱的偏西一西南气流及中低层弱的暖湿气流,近地面附近有逆温层,地面存在地形槽或均压场,为有利于大雾形成的环流形势场。t-td≤2℃,近地层相对湿度80%以上,地面风速0~3m/s,500hPa以下有弱辐合区,上升速度为0х10-3 hPa·s-1,假相当位温处于低值区等是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当风速加大、上升速度增强、湿度增加、有降水产生时,或者风速加大、上升速度较小、湿度迅速降低时,均会促使大雾消散。

2011年6月24日宜兴、无锡降水差异性分析38-41

摘要: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站、GPS、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无锡、宜兴两地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环流特征及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汽条件近乎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多寡与前期积累和降水期间释放的对流有效位能有直接关系,而降水期间强的温度梯度、近地面水平风切变以及地形因素在触发和增加降水强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1年6月7—8日洛阳市连续高温天气过程分析42-45

摘要:对洛阳市2011年6月7-8日持续高温天气分析发现,此次高温除新安外,其余各站日最高气温均超过1960年以来6月上旬日最高气温的极大值。中高纬两槽一脊,巴尔喀什湖以西至贝加尔湖以南与洛阳地区上游存在的高压脊和对应地面的较强暖低压是导致本地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豫西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对高温的形成起到增幅作用,高温的分布特点也跟特殊的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对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进行了补充:洛阳700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当天早上最低气温≥20℃且天气睛好。07-09时之间升温幅度超过2℃/h,则可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当天早上最低气温≥22℃且天气晴好,07-09时之间升温幅度超过2.5℃/h,则可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洛阳分县温度周滚动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对高温天气预报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2010/2011年秋冬季我国淮河以北地区干旱成因分析46-50

摘要:2010/2011年秋冬季中国淮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显著偏少,无降水时间长,致使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受灾严重。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年1月至2011年1月中国160站降水月平均资料和2010、2011年以及多年平均的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包括逐日资料和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欧亚中高纬度存在稳定的准静止环流系统。东亚大槽维持在日本东北部,高原西侧上空为稳定的高压脊,中国大陆长时期处于东亚大槽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从亚洲西部过来的扰动系统不易东移到东亚上空,强度偏弱;此外,北非、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部冬季风异常盛行,来自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这些地区。

开封市花生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度分析51-54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开封市2001-2010年花生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花生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8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光照〉5月份平均气温〉8月份光照〉6月份降水〉5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5月份光照〉8月份降水〉7月份光照。开封花生产量与气温条件的关联度最大,特别是在花生播种期间,平均气温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利于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花生进入荚果发育期,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花生播种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如果降水量不足,要及时造墒,降水量过多、墒情过湿要晾墒。花生开花期如果降水量不足,土壤干旱会使开花数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荚果成熟期如果降水量不足,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的充实和含油量的提高。因此在花生开花期和荚果发育后期如果降水量偏少,应及时采取人工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以提高花生产量。

平原地区降雨量对杨小舟蛾蛹发育与存活的影响分析55-57

摘要:杨小舟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杨小舟蛾危害,降低虫口基数,开展了野外林地和室内不同土壤湿度对杨小舟蛾蛹羽化及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所造成的土壤湿度变化对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有显著影响,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杨小舟蛾羽化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越大,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率越低;土壤湿度越小,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率越高。

怀山药生育期气象条件与气象灾害分析58-61

摘要:怀山药主产干河南焦作的温县、沁阳、武陟等县市。整个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冷热无常,旱涝极难掌握,干旱、晚霜冻、低温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怀山药的生长发育。本文在研究怀山药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怀山药生产地的光、温、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筛选出怀山药各生育期气象指标及常见的气象灾害,并据此提出防御措施和建议,为大力发展怀山药产业提供参考。

长清国家气象站迁移前后风速差异分析62-66

摘要:利用济南市长清区常年风资料、2001年1月-2010年1月旧站观测风资料、2009年7月和10月以及2010年新站观测风资料,分析了新、旧测站风速差异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7月、10月以及2010年1月新站观测风速明显大于旧站,且夜间风速差值大于白天,日最大和日极大风速差值分别为7.5m/s和8.8m/s;从各时次风速差值、日最大风速差值和极大风速差值的标准差可以看出,10月份的差值标准差最大,说明10月份新、旧测站观测的风速差异大。2010年新站月平均风速的变化和旧站常年月平均值变化趋势一致,都是春季及冬季风速大,但新站观测的月平均值明显大于旧站常年值;2010年新站最大平均风力≥6级和极大风力≥8级的日数均远远多于2001-2009年旧站任何一年。t检验显示,2010年新站月平均风速与常年旧站月平均风速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67-70

摘要: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7—8日焦作地区高温期间的环流形势特征,并对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稳定的西北气流造成的下沉运动是形成此次高温的主要原因。大气的干燥程度也是影响温度升高的原因;高空图上河套地区强盛暖脊,地面上暖低压形势,高空较强的暖平流是本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高空到近地面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整层持续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和晴空区辐射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气流沿太行山山坡下滑所产生的下沉增温效应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气象与环境科学杂志应用技术
基于GRADS和GIS的离散站点绘图技术研究与实现71-73

摘要:气象常用绘图软件GRADS具有强大的计算绘图功能,而GIS具有丰富的地理图层,将两者有机结合构建离散站点的绘图系统,可以为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有力地支撑气象防灾减灾业务。

新一代天气雷达汇流环及直流电机的维护74-76

摘要:新一代天气雷达天馈系统发生的故障,多由汇流环和直流电机引起。在日常维护中,如果对汇流环和直流电机进行了充分的清洗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故障次数,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且排除,提高雷达的可用性。对汇流环,应按一定步骤,定时清洁汇流环内粉尘;对直流电机,2个月对电机表面和碳刷内腔清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