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天地杂志社
分享到:

群文天地杂志

《群文天地》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感悟花儿、东方文化、文化纵横谈、文学天地、文学评析、史海钩沉、理论园地、法律视角等。
  • 主管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 主办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 国际刊号:1009-6302
  • 国内刊号:63-1027/G2
  • 出版地方:青海
  • 邮发代号:56-9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群文天地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群文天地杂志特稿

全面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摘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掌握主动权的重要保证。全面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立足于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方式方法,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着力增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4-6
群文天地杂志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同仇敌忾 拯救危亡——值得记忆的童年往事

摘要: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撼动心魄,值得记忆的往事。而且这些记忆随着年事增长,社会及历史知识的丰富,会更清晰更理陛更难以忘怀。笔者虽然已达耄耋之年,抗日战争胜利也已过去70个春秋,但对烽火童年那些值得记忆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恍如隔日。为何称为烽火童年?那是因为从能记事起,我的出生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最前沿。“七·七”芦沟桥事变那年我5岁。日本鬼子先后侵占了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这时我的家乡深泽县正处在风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危急状态。在县区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进行着全面动员备战御敌的紧张工作。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岁月,对当时的备战及Et寇侵占后的暴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7-9

喋血阳澄湖(二)

摘要:第三章 一、天然屏障 阳澄湖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共有进出河道92条,其中进水港34条,出水港58条,湖内有66种鱼类,尤以产清水大闸蟹著名。大型水生植物有20多种,以马来眼子草、苦草、角茨藻和针蔺等沉水植物为普遍,挺水植物主要是芦苇和茭草。全湖平均植物密度为每平方米1026克,有芦苇1.7万亩,有湖滩地2.3平方公里,形成了遮掩我后方医院行踪的天然屏障。
10-46

抗日烽火 烧红了童心

摘要:童年就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童年就认知了残暴和凌辱。童年时就懂得了懦弱就要挨刀,就要被人宰割。从童年时起也就做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47-49

奋勇抗日的青海骑兵师

摘要:英年争若祖生鞭,抗日复仇谁不前;愧我风华正茂时,争立战功列英传。 这首诗反映了青海骑兵师奋勇抗日的真实写照。抗日战争爆发后,青海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九·一八”事变,红军北上抗日激发了青海各族各界的爱国热情,尤其有许多青年学生寻求救国的途径。青海各中小学纷纷组成抗日义勇队,抗日敢死队,抗日宣传队等,抗日组织后又成立“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青年从军赴汉中进行抗日训练,全省各族各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迫于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和各族各界的呼声,国民党政府下令青海马步芳派出一个骑兵师开赴抗日前线。青海骑兵师的士兵由青海各地的汉、回、藏、撒拉、土、东乡、保安、蒙古等民族子弟8000余人组成,全师三个旅,由马彪担任师长,于1937年9月1日从西宁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50-53

奋起抗日下中原 敢洒热血谱英章——记抗日战争中英勇捐躯的湟源两将士

摘要: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全国人民投人抗日救亡运动。 地处抗日大后方的湟源,虽然听不到隆隆炮声,看不到激烈拼杀的场面。但他们的爱国守土之心,同全国人民一样高涨。湟源歇家藏客李耀庭等同仇敌忾,厉兵秣马,出钱出人,组织湟源抗日民团600将士,600匹战马,600杆快枪编人骑兵暂编第一师第三团,由李的老三儿子李增荫任团长,其家族子弟李国勋为营长,奔赴抗日前线。英雄健儿,在北方的广袤土地上,与日寇进行殊死的搏斗,喋血疆场,誓死报国就是例证。骑兵暂编第一师二旅少将旅长马秉忠及该团营长李国勋、空军第八大队长朱祥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屡屡击退敌人的进攻。最后以身报国,他们不但用生命和鲜血为青海各族人民争了光添了彩,而且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诗赞道:
54-55

尕马儿骑上枪背上——青海抗战“花儿”刍议

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侵,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勇抗敌,取得了八年抗日战争的光辉胜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青海人民也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不怕牺牲、顽强作战的光辉篇章。
56-59

血染的关山 血染的墙——抗战“花儿”和青海各界抗日小记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关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青海籍人士和来青的各界人士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是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一页。富有抗战时代特色的青海“花儿”,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史实。
60-64

青海抗日时期的文化宣传斗争

摘要: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今年,也迎来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胜利70年周年纪念日。战争远去,记忆犹新,和平弥珍,当思过去。 自“九·一八”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七·七”事变之后,点燃起全民抗战的烽火。那时,青海虽处抗战大后方,只遭受过两次日本飞机的轰炸,没有直接受到日寇的蹂躏,但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同仇敌忾,投入到积极抗战的行列中。下面,我仅从文化宣传活动方面,谈谈青海民众在抗战时期所做的斗争:
65-68

见证抗日战争的青海诗篇

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本文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青海诗人抒发爱国情怀,歌颂抗战精神,揭露侵略者罪行的诗词、楹联等,并略加说明,作为历史的纪录刊载于此。
69-73

从民间七份档案看青海民众抗日的情怀

摘要: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抗日战争是事关民族存亡的一场最伟大的斗争。举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青海虽地处战略大后方,但青海的各族民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加入了全民抗战的洪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做出了卓越贡献,彪炳史册。
74-81

抗战“花儿”中河湟儿女的家国情怀

摘要:炸弹落给着圪塄上,乏子儿落到个地上;东洋鬼死在粪堆上,铁老鸦打落在地上。 最初看到这首抗日“花儿”后做了各种猜想,青海“花儿”里怎么会有山西方言“圪塄”一词?后来看到互助作家王月邦的《曾国佐将军》《湟源文史资料》和樊前锋的《马步芳传》才有了一些眉目。近年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有关原“国民革命军骑兵第八师”八年抗战的故事,感慨之余产生诸多思考,再回过头来研读这些抗战“花儿”,觉得70多年前那些奔赴抗日战场的河湟子弟骑着战马挥着大刀,从历史的硝烟中驰骋而来,他们是那么威武勇猛、又是那么憨厚朴实,他们从一首首“花儿”里向我走来,向故乡走来……
82-86

自觉与进步:民族认同视野下的青海抗战

摘要: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抗击外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空前增强的伟大事件。抗战期间,虽然地处祖国边疆的青海没有直接成为抗日战争的前线,但是作为大后方,青海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并英勇地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行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究其原因,可以说,青海抗战是青海省各族人民中华民族认同下的觉醒。
87-90
群文天地杂志群文研究

群众合唱训练中的技术性要点初探

摘要:合唱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圣咏,在器乐尚不是主流的基督教音乐中,人们通过声乐的形式来表达对上帝的敬仰。中国群众合唱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学堂乐歌”是中国合唱百年历史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城乡群众歌咏活动的日益活跃,中国合唱才有了真正的发展。因为这种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普及面广、群众参与性强,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人们的斗志、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精神生活及陶冶情操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使我国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91-93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摘要:群众文化并不是指某一阶层所独有的文化,其所涉及范围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而且没有确切定义的文化概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结构出现,代表着全部的社会生活,包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通信方式等一系列的社会生活的种类;也可以作为历史过程,始终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代表着人类的历史。
94-95

毛上舞台的藏族民间舞——由《天上西藏》谈起

摘要:搬上舞台的民间舞剧大多是由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改编而来的,搬上舞台后的民间舞蹈,进行表演的场地空间发生了转变。从更大的诉求空间上讲,是民间舞的传统精神宣泄方式发生了空间上的转移,原生态的宗教祈神、求福,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在民间舞舞台化后均发生了迁移。单就舞蹈动作语言而言,无论是原生态的原始民间舞语汇,还是舞台艺术加工后的民间舞语汇,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发生舞蹈行为的磁场区域的转换,再加上舞者们在舞蹈时内心的情绪变化,由此会产生出一个相互作用的空间场域。一模一样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表现形式,在原生态的田野作业下,只是为了表现对于神灵的信仰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在舞台上的表演中,此种一样的动作和形式纯粹只是一种对于原生态的还原态势。舞台上的民间舞蹈显然已经失去了宗教的气息和意义,更加突显的只有对于表现过程的另一种再现。
99-100
群文天地杂志文化纵横谈

戮力构建西北地区图书馆服务功能新体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深化改革,加速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步伐,戮力构建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新体系,已成为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于读者群体的构成成分较为复杂,因而在馆藏信息资源中以及在馆藏的开发与利用上,主要以大众普及读物和地方文献等为基础开展读者工作,其服务功能所体现的价值与信息时代读者需求远不能相适应,这就为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服务功能新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这一新课题,值得同仁们共同来探讨。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01-103

民族地区中小学图书培的特点和工作重点

摘要: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据调查,青海省内拥有少数民族31个,其中藏族占总人口24.4%,共有海北、黄南、海南、果洛和玉树五个藏族自治州,属于偏远、欠发达地区,藏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为本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推动力。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高原地区、边疆地区及贫寒山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些民族至今并未改变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文化教育落后,社会发展很不完善。
104-105